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产业扶贫成果丰硕
文章字数:810
  本报讯(林伟锋)2019年,我市坚持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探索“12373”产业精准脱贫路径,推进产业扶贫取得了决定性成效,实现了产业脱贫决胜年圆满收官。全市27376户93676人实现了产业脱贫,分别占全市脱贫总户数、总人数的68%、86%。
  带贫绩效大幅提升。制定了《实施“4+X”工程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方案》,推进菌果药畜“4+X”特色农业、新兴产业、乡村旅游、加工业四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全市产业扶贫实现收入13.45亿元,带动15.5万户贫困户,户均收入8676元。
  典型先进国家表彰。商洛市乡村旅游扶贫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柞水木耳产业扶贫案例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案例。柞水野森林、陕西中博两家龙头企业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主体带贫效益明显。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1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5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3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个,全市累计培育市场主体4707个,引导2650个经营主体参与产业脱贫,带动4.6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收入4295.93万元。
  消费扶贫全省推广。率先在全省印发了《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各级工会会费30%用于购买贫困地区扶贫产品”经验做法被省总工会借鉴在全省推广。率先在全省成立消费扶贫协会,举办消费扶贫产销对接会、年货会,消费扶贫签约企业实现收入9322万元。
  特色品牌享誉全国。我市创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柞水黑木耳、镇安象园茶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商洛香菇”入选2019首批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商南茶叶、丹凤葡萄酒登陆央视“广告精准扶贫、国家品牌计划”,唱响了“山地农产出商洛”品牌。
  产权改革全省领先。创新了自主发展、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11种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形成了丹凤“梅庄模式”、山阳“2+X”、镇安“三带四联”等集体经济模式,其中,“梅庄模式”受到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全市685个村分红10037.9万元,惠及贫困户58844户。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