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位退休闲不下来的老党员
张莹雪 王希林
文章字数:1060
   “最近养菌已经结束了,开始对菌包打孔了。大家注意,打完孔的菌包要轻拿轻放,不要用力扔……”3月10日,在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的木耳基地,邹传学正在为基地里干活的贫困群众进行技术指导。
  邹传学家住营盘镇秦丰村二组,是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一直在太河小学当老师。在42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校如爱家,待学生如自己的孩子,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地教书育人。他在校期间,曾获得过省、市、县多次表彰。
  2016年6月,邹传学退休了。对一位老人来说,退休后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他却选择放弃安逸的生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柞水脱贫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贡献力量。
  当看到上级为秦丰村规划木耳产业项目时,邹传学就想参与其中。村上知道他是一名退休教师,文化水平较高,就决定让他到县上参加木耳技术培训。在学员中,他是年龄最大的。在学习中,他坚持每堂课都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最后在考核时,他不仅成绩突出,顺利结业,还被评为优秀学员,同时还拿到了职业农民证书。
  木耳产业是柞水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邹传学知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更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先进技术对产业发展起着很大支撑作用。想要做大做强村上的木耳产业,只靠几次培训远远不够,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积累,还要结合基地的光照、气温、水流、湿度、菌袋的优劣等情况,摸索出适合本地的管理方法。
  2018年,村上从东北调来一批菌包进行地栽,邹传学请教专家并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木耳基地,为在里面打工的贫困户讲解木耳种植专业知识并进行技术指导,为大家答疑解惑。经过他积极带头,加上大家共同努力,2018年村上的木耳产值就达到了10多万元;2019年更是翻了几番,达到100多万元。村上所有贫困户都从木耳产业中获益,最多的收入达1万多元,少的也有1000多元,群众脱贫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在管理大棚的工作中,邹传学少不了也会得罪一些人。有人嫌他话多烦人,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他从来不多说什么,仍然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默默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那份职责。
  “老马已知黄昏近,不用扬鞭自奋蹄。”退休近4年,邹传学在秦丰村木耳基地就干了3年。因为表现突出,第一年他家就被村上评为五好家庭,他本人在2018年和2019年被村上评为优秀党员。
  “我现在所拥有的,哪一点不是党给的。我们这代人是经历过风雨的人,是深知感恩的人。党给了我们的一切,我决心将我的毕生献给党。退休后的岁月里,只要党还需要,人民还需要,我将一直奉献,直到生命终点。”邹传学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