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力打赢健康扶贫收官战
——访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叶朝阳
文章字数:1511
  本报记者王倩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目前,我市健康扶贫在巩固提升阶段还有哪些难题?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难题?3月18日,记者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叶朝阳进行了专访。
  记者:此次疫情对健康扶贫工作有什么影响?
  叶朝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卫健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全力打好“控、防、救、治”组合拳,以严谨的作风、忘我的工作实现了7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58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境外返商来商人员得到有效管控,全市7县区均为低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市健康扶贫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大量医务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的精力明显不足,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基层签约医生团队无法进村入户开展慢性病签约随访服务等工作,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患者就医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健康教育、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需要集中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被迫暂时停止,造成工作欠账较多。
  记者:因病致贫是我市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际工作中你们是如何做到精准识别的?
  叶朝阳:精准摸清因病致贫返贫的主次原因是健康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全市推行以体检筛查为重点的“四步筛查”,通过确定范围、分批体检、比对核查、评估分类工作法,按照“患病贫困人口必查、其他贫困人口自愿查”和县主导、镇组织、村协助的原则,采取镇卫生院集中体检、行动不便患者上门体检等方式开展筛查,逐人逐户核查会审,并与扶贫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剔除小病、残疾等对象,最终确定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对筛查确认的贫困患者,按照“三个一批”精准分类,逐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全部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
  记者:实施贫困人口因病分类救治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叶朝阳:我们坚持因地因人施策、因病分类救治,建立“三个一批”精准救治模式,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其他方式”为主的组合式、多层次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医疗合规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有效减轻贫困户就医负担。
  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对大病患者,坚持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加强责任落实、加强质量管理的“四定两加强”原则,确定定点医院11家,成立诊疗专家组38个,建立疑难重症病理会诊、转诊和巡诊机制,按照“一病一方案、一人一团队”模式精准治疗,大病救治率持续稳定在99.79%。扎实开展贫困人口慢性病医生签约服务,全市组成942个镇村医生服务团队,分组包片开展慢病签约服务工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均按规范实施到位,达到了应签尽签。
  记者: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存在哪些难题?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叶朝阳:从工作任务看,2020年全市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7749户1.53万人,其中因病致贫192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4.78%,其中患长期慢性病3653人、大病785人,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复杂、治疗周期长、难度大、费用高。按照“四不摘”要求,全市健康扶贫对象14.66万户47.95万人,今年大病救治病种由现在的25种增长为30种,这些都是底线任务,必须完成。从现状上看,还存在基层服务能力不够强、分类救治不够精准、群众健康素养和防病能力还不高“三大短板”,特别是一些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危害大,防治压力大,控制因病致贫返贫增量难度大。
  对此,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减存量、控增量”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对标落实,逐项突破,综合施策全力提高健康扶贫质量。全面完成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机制,做好2019年剩余贫困人口健康信息比对核查,精准落实大病、慢病分类救治,抓好健康扶贫问题整改工作,加大贫困人口健康危险因素防控力度,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健康扶贫工作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