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传统与现代共舞 文化与经济同兴
米原
文章字数:3417
挂面制作场面
洛南草编

   
  商洛地处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范围内的秦巴山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客观上存在脱贫攻坚最显著的难关。这里山大沟深,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和交通欠发达。然而,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条件却赋予其许多独特的手工技艺。多年来,全市六县一区数百万农民大多数以外出打工为生,分布流传在广大乡村的传统手工艺一直沿袭千百年来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封闭运作方法,以家庭单门独户形式经营,自生自灭,小打小闹,大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发生改变,昔日那些隐藏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受到政府高度重视,相继被申报列入国家、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商洛山区的传统手工艺经过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持原始工艺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灵活转化,按照新形势要求挖掘传统意义上的广泛价值,吸取新的文化元素,不断生发经济效益。通过与当今生活时尚的有机结合,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交融,让祖辈传延民间的手工艺得到创新传承,同时以非遗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双重发展,共同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地缘优势突出市场价值
  新的时代生活带来了新的消费理念。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层次、品位一同提高,文化消费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尚潮流。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吃出文化、玩出文化、用出文化”已从最初的兴趣爱好演变为一种普遍化的生活追求,故消费领域为之拓宽。而农村从广阔清新的山水气候到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好可以满足城市人的消费欲望。于是,农村手工技艺顺应时势登台亮相,受到人们青睐。许多历史悠久的食品、手工艺品之类以其原始质地、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吸引消费者,加上在产出土壤、水质、气候等方面的不可取代性,让它们的市场价值日益凸现出来。
  国家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强化了城乡群众之间的彼此依存关系,民间手工艺品和食品等作为城乡交往的重要媒介,它的存在和运作方式也需要出现相应变化,才能更简易便捷、有效实惠地走进城市家庭。如今,许多特色食品如洛源、黑龙口豆腐干和山阳挂面、粉条、神仙叶凉粉等都堂而皇之地摆上城市居民的餐桌。许多手工艺产品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首选,过去“躲在深阁无人问”的那些民间工艺,其封闭保守的固有生存状态就被很快打破,以往单一的家庭作坊显然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大众的需求,规模化、集约化的制作经营方式开始出现。洛南和商州都成立了生产豆腐干的公司,草编用品如婴儿摇篮、茶几、花瓶、提包等手工艺品扩大加工基地,实行流程化生产。打开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效益,让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玩意”摇身成为人们时刻不可分离的“亲密伙伴”。
  以工艺创新实现保护传承
  乡村手工艺品和食品的回归兴起,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在商洛山地,由于长期以来贫困经济条件的制约,民间手工艺品和食品的生产环境都非常简陋狭小,程式单一,往往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卫生和精细化程度难以提高。现在要面对市场,进入大众视野,必须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达到快速批量生产,才能满足人们的规模化需求。
  科学规范的管理操作方法是关系产品质量的关键。祖辈流传下来的一些经验性技能方法,应该及时上升为明确合理的科学流程。针对具体工艺的不同要求,灵活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组织管理和生产方法。以洛源豆腐干为例,2015年开始和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学院合作,以“洛南豆腐三产融合提升综合开发项目”为研究课题,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改进和提高传统工艺落后的生产技术点,既保留传统工艺和产品质量,又提高营养价值和保鲜期、这一产业示范项目已于2017年12月底全面投产使用。公司占地20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拥有配套生产线,日可加工大豆16吨,其中加工豆腐干4.8吨、豆腐皮0.8吨,豆腐11吨,加工其他农副产品2吨。
  公司下设洛源镇惠民豆制品专业合作社和陕西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有近万亩优质大豆种植基地。新项目实施后工艺得以革新,建成一条采用超声卤制、微波真空干燥、冷源离子体非热杀菌等关键技术生产线,实现绿色环保型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步增强。
  对有明显手工技术要求的产品,加大培训力度和范围,制定专业化条例、规范和制度,让人人成为行家里手。全市这一类型的非遗企业与合作社农民通过多种形式分工协作,有效降低了技术和市场风险,优化了组织和服务功能。
  乡村手工艺产品的生产流程从粗放走向精细,从散兵游勇走向规模集中,从业余尝试走向专业操作,从印象经验走向科学规范,这些创新举措使非遗产品的文化含量得到相应保障和彰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打下了良好基础,继而成为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核心依托所在。
  以非遗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非遗产业项目文化元素显著,市场前景广阔,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商洛脱贫攻坚进程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和“三产”改革后的利益分红,表现出日益强健的价值力量。洛南豆腐干生产基地位于秦岭南麓洛河源头的洛河镇,境内3000多户1万多人,制作豆制品的多达三分之一。公司通过政府引领,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为纽带,采取农户参与方式,入股分红,完成上下游产业合作。产业效益明显,产品现已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实现年产值1086万元,利润176万元,上缴税金93万元。洛南县草编工艺,山阳县的挂面、包谷酒、粉条等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经营方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仅山阳县挂面一项,在原有产品之外还开发了蔬菜、鸡蛋、香菇、葛根等20多个种类的营养保健类挂面品种,以“朝安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和“商洛市嬴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采取“政府产业扶持资金注入,到户扶持资金入股分红,散户成品挂面回收统销”的带动模式,加上相关链条产业如小麦种植、面粉加工等,年总产值达3850万元,净利润1550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稳定在6000元左右。仅此一项,155户612名贫困人口已实现稳定脱贫。
  另外,在山阳县具有“山阳小茅台”之称的包谷酒,年产值达2400万元。粉条年产量约40万吨,年产值达1200万元,神仙叶凉粉年产量100万公斤,年产值1000多万元。商州“黑龙口牌”豆制品隶属于商洛市鑫丰汇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总资产达2600多万元,豆制品年产值1200多万元,其品牌2016年被评为陕西“供销十佳品牌”称号。
  非遗产业在增加贫困地区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贫困人口就业提供了机遇。据统计,洛南豆腐干所在的洛源镇,2017年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69人,商州“黑龙口牌”豆制品所属公司带动142户贫困户进行大豆种植,免费向贫困户提供优良品种和无公害有机肥料,户均年收入4000元左右。大豆收获后,公司对原料集中加工、生产销售,与贫困户签约结对,内外合作,让企业与贫困户实现共赢。山阳挂面、包谷酒、粉条等也大量带动贫困户就业。其中山阳挂面以商洛市嬴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入股统销形式,厂内安置155户贫困户612名贫困人口参与生产。
  对那些无力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就地安排从事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如包谷酒、粉条生产。在山阳县西照川、高坝店一带,几乎家家制作粉条,有120家贫困户就业。山阳县的神仙叶凉粉则针对贫困家庭妇女,帮助3000多名贫困户妇女就业。
  非遗产业在政府号召和企业群众的支持下迅速发展,为解决拓宽产品销路问题,同时为筑牢脱贫成果,确保长久利益,让贫困户收入持续增长,动员种种社会力量送非遗产品挺身“走出去”,在全省、全国甚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扎根。全市出台多种促进消费扶贫行动政策,在市县繁华区域地段先后建立扶贫超市、实体店,建设电商平台,扩大线上线下产品销售。培育生产主体,推进产品直销;设立展销中心,打开促销窗口。实施这些举措,力求非遗产品在市场大潮中永葆活力。根据调查显示,仅商南一个县的75个电商服务站,2019年一季度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该县目前正在创办更多的超市、实体店窗口。同时借助网络插上飞翔的翅膀,非遗产品正在快速走进更多更远的城市生活中。
  非遗产业承担起助力脱贫的光荣使命。商洛作为陕西省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市,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取得骄人成绩。2017年,累计脱贫18.8万人,退出贫困村53个。2018年,累计脱贫21.1万人,退出贫困村388个。2019年,贫困村实现全部脱贫退出目标。
  在商洛市的每一个角落,非遗产业与脱贫攻坚同行共步,非遗文化发扬光大,地方经济向前发展。同时,非遗产业也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户的家庭面貌,伴随贫困群众一起携手走进脱贫致富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