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物阜民安春正浓
——柞水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四
文章字数:2395
  王鼎
  走在宽阔的田间地头上,随处可见农户忙碌耕种的身影,有的翻整田地、有的施肥,为春季播种做准备,处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今年以来,柞水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明确思路任务,拿出过硬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党员干部下一线 统筹抗疫稳发展
  “我是党员,我带头!”疫情发生以来,柞水县文明办党员干部贺瑾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入驻迎春街道检查点,轮班执勤测体温、做排查;执勤完毕,他们还要开展日常宣传工作,保障市民生产生活稳定。
  “大家在分拣菌包的时候不要扎堆,要戴上手套,佩戴好口罩,全力保障好今年的木耳生产,争取实现第二季度经济开门红……”3月20日,秦丰村党支部书记周安峰在木耳基地组织务工群众有序进行生产。正在大棚中挂袋的李友燕是这间大棚带动的贫困户之一。“有了党支部给咱撑腰,咱们心里有底气。支部为我们这些留守在家的贫困户着想,让我们到自己的大棚里挂袋挣工钱,现在除了能分红,又多了一份收入。”李友燕一边熟练地卡绳一边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柞水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发展,力促防疫和春耕两不误。今年,县上新建大棚500个8.6万平方米,发展春季木耳6000万袋,已建成的菌包生产线可带动3000多户群众以土地入股、6000多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产业覆盖51个贫困村,通过“企业+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的利益链接机制,将60%以上的贫困户都镶嵌到了木耳产业链中。
  “我是第一书记,我必须战斗在第一线!”县生态环境局驻曹坪镇银碗村第一书记汪刚是帮扶干部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担负起复工复产的责任,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为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
  基层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也是复工复产的第一线。全县机关干部上下一心、守卫家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同舟共济、科学防治,展现出团结奋战的精气神和凝聚力,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工厂企业、千家万户。
  春到田间气象新 复工复产促增收
  走进柞水溶洞景区附近的农家乐,只见院子里一垄垄青菜、一行行蒜苗,迎着春风舒展枝叶,几棵桃树上已经开满桃花。农家乐主人颜小红一边忙着招待游客,一边说道:“前段时间由于疫情暴发,几乎没有游客,我们也没有任何收入,现在,旅游秩序已基本恢复正常,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也好起来了。”
  柞水县开展订单中药材基地管理1万亩,开发高端民宿集群10处,发展家庭农场5个,实施“菜篮子”等短平快项目21个,着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把扶贫企业、扶贫项目放在复工复产的优先位置,逐项目、逐企业成立专班,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用工、原料运输等问题,中博、野森林等17家扶贫企业和木耳基地建设等21个扶贫项目已全部复工复产。
  杏坪镇杏坪社区的艾产品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艾叶暖宝宝、艾叶护脖、艾叶养生枕等各类产品。霍昌凤虽然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但随着扶贫车间的复工复产,让她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她说:“以前一家三口都是外出打工,今年村干部得知我家里的情况后,积极对接企业,现在不用出去,在家附近就可以挣钱。”
  今年,柞水县制定《柞水县贫困人口“清零行动”实施方案》,对剩余未脱贫的238户790人,在原有包扶干部的基础上,每户再调整落实了1名科级领导,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逐人逐户细化帮扶措施,做到帮扶力量硬、脱贫措施硬;发展壮大“一主两优”产业,持续深化“两借两还”模式,积极探索和创新更加完善、高效、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想办法、出实招,坚持减贫清零和成果巩固并举,精细帮扶,尽锐出战。
  疫情无情人有情 就业服务暖人心
  “省道、高速路穿岭丰村而过,村居密集,人员流动复杂,在对疫情严防严控的前提下,除了新增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还要对接好企业解决村民务工问题,保证村民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对丧失劳动力的村民,我们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让这些村民生活有保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支书刘清罡说。为帮助贫困群众就近找到工作岗位,岭丰村在辖区内新增了一批村级疫情防控环卫员、消杀员等临时性岗位。
  对稳就业打出组合拳,县上充分发挥全县81个村级劳务队作用,扩大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整合信息、精准对接,对接县内“用工荒”企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加大本地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最大限度保障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促进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加大公益性专岗开发力度,优先安排劳动能力弱、就业有困难的贫困群众就业,确保他们稳定增收。
  政府根据贫困群众致富意愿、劳动能力实际,能就业的,帮助联系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能创业的,从资金、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扶持发展致富产业。“扶不了”的“带起来”,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实际,由政府帮助贫困群众,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集体经济等,带动贫困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带不了”的“保起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和因病、因残等致贫的贫困群众,实施相应的差异性保障政策,并积极推进扩面提标。“我没特长,学历也不高,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包扶干部得知我的生活情况后,积极联系企业给我想办法,让我在金正矿业公司上班。”汪义文激动地说。
  针对今年出现的疫情,柞水县政府强化与外地用工企业联系,通过包车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截至目前,已与企业“点对点”输送了4批务工人员,组织了65家企业开展线上求职招聘活动31场次,发布岗位信息28330多条,为农民增收增效脱贫致富提供服务。同时,深入开展贫困群众产业就业摸底调查,积极开展并宣传网络招聘“春风行动”,截至目前,已使1.9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鼓励企业和群众使用互联网在线招聘、应聘,开展“门对门”服务,组织专车56辆输送农村劳动力就业1072人次。
  一年之计在于春,柞水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全县春耕春播、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