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延伸扶贫产业链条 保障贫困群众就业
——二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文章字数:1107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发展扶贫产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实践证明,依托产业实体实施精准扶贫,就是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构建一种比传统产业化经营更为紧密稳靠的利益联结关系格局,而且利益分配让渡对象直接明确到具体参与的贫困群众,把实现绝大多数群众摆脱贫困的基础准确定位在发展产业实体经济的基石之上。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加快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要以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扶贫资金为权益,强化产业经营主体和贫困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企业、集体和贫困群众收益比例,从而建立贫困群众多途径、多渠道增收来源。在科学规范的产业精准扶贫脱贫运作模式之下,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将是股份收益分红、保底收购、土地流转、企业务工、融入产业链发展产业等多种方式,包括工资性、经营性、投资性等多种类型收入。
  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对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促进群众增收和保障基本生活、适应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都有重要意义。要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催生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新业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采取有效措施,扶持灵活就业等新形态。同时,发展共享经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大对初创企业政策扶持;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帮扶,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就业援助等,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设更多便利就业的信息平台,实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健全劳动者素质提升长效机制。
  贫困群众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近年来,我市各地通过县内企业吸纳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灵活就业务工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特别是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成为就业扶贫具体实践的生动写照。与此同时,新型移民社区党组织创新做实楼宇居民管理服务工作,来自四面八方的易地搬迁群众乐业安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延伸扶贫产业链条,持续完善产业实体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千方百计保障贫困群众充分稳定就业。同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奋力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