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洛践绿之路
殷莉
文章字数:3051
看到商山满眼绿(杨森 摄)
 
  作为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我市始终致力于走绿色循环道路,积极发展绿色特色产业,推动了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确立“生态立市”战略。2008年出台的《中共商洛市委关于制定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把“生态立市”放在首位。至“十二五”末全市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初具规模,规划区建成面积达到54.5平方公里;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实现县区全覆盖;12个镇入列全国重点镇,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17个;“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享誉域内外。与此同时,商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67%,5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跃居全省第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9年,中共商洛市委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全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实施意见》《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产业项目建设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划,成立了市材料科学工程院、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尾矿技术商洛研发中心,组建了钼、钒、氟、锌、新能源、新材料、黄姜皂素、尾矿技术研发及矿山设计、电子商务及物联网等11个研发中心,加入了中国尾矿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立足开发金、石、药、果4大优势资源,规划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链、黑色金属产业链、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建筑材料产业链、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生态农业产业链、生态旅游产业链等10大循环产业链全部建成投产,全链式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等16个循环经济标志性工程基本建成。同时,全市已建成钒、钼、铁、锌等矿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以硅石开发为“链头”,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建成了以跃迪新能源客车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启动了必康大健康产业平台建设,完成了市内5大骨干制药企业的GMP升级改造,实现了产品从种植到深加工全产业链开发;实施了一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养殖项目;不断推动矿产建材等传统产业向“绿色矿业+新材料”方向转型,绿色食品向特色产品、有机食品方向发展,生物医药向精度提纯、新药创制、高端定制方向转变。陕西五洲矿业有限公司高纯金属钒、80钒铁生产技术目前在国内处领先水平,50钒铁、80钒铁产品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201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7.5亿元,增长6.0%;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2.4亿元,增长1.4%。
  走绿色发展的“三化”之路。全市“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追赶超越、绿色发展为主线,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之路,接力打好精准脱贫、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五个战役”,倾力打造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的总体思路。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新材料、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量升级,促进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及林下经济规模扩张,推动生态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体验并重转变,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让绿色成为撬动富民强市杠杆的首要基点。2018年底,全市现代材料实现产值749.60亿元,增长21.9%;现代医药实现产值113.01亿元,增长22.4%;绿色食品实现产值135.45亿元,增长33.9%。与此同时,近年来商洛按照“精品景区+秦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围绕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集中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目标,积极发展全域旅游。2018年,商洛市荣获“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称号,3A级以上景区总数达到40个,全市旅游综合收入327.68亿元,增长25.8%。二是依托“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及小城镇群,对标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管理,统筹空间、规模及产业结构,重点打造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秦岭生态城市和地域特色小镇。遵循“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商洛已开发建成各类开放景区50多个,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两个,培育省级特色小镇3个;创建市级特色小镇14个;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实现县区全覆盖,中心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考核鉴定;成功跻身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三是按照“生态农业为基、美丽田园为韵”的理念,以田园大地为图、以秀美山川为基、以农田乡村为形,深入开展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创建,科学编制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强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统筹实施农村清洁、农田水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等工程。2016年被农业部命名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商洛核桃”“商洛香菇”“镇安板栗”“秦岭泉茗”“柞水木耳”等区域公用品牌享誉域内外。目前,我市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5个,在全省名列前茅。
  持续加大生态环保力度。我市大力实施碧水、蓝天、清洁、增绿、循环五大工程,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全省清新空气先行区,加快建设大秦岭清洁空气走廊,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和生态建养工程,深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工作。2014年,在全省率先入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近年来,全市着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方面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散乱污“企业,推进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推动有色、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两新两大+数字化”的绿色循环产业,推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到2019年末,全市的农村安全饮水人口达到212.25万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8.84%,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103.31%。全市优良空气天数为332天,稳居全省第一。万元GDP能耗降低率4.63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5%,区内拥有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国家、省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柞水县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书记强调,“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这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和零容忍态度。《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将我市全境纳入保护范围,并指出“除《条例》另有规定外,核心保护区不得进行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重点保护区不得进行与其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开发建设活动。一般保护区生产、生活和建设活动,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这既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也更加坚定了我市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未来我市要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定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注重生态与产业结合、发挥优势与彰显特色结合、产业绿色转型与创新驱动结合,通过突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三大支柱产业,着力构建我市绿色产业体系;通过发展以全域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为重点的服务业,着力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市提质扩容,做强县域经济,培育特色小镇,着力提高我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真正把商洛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西安“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