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程华印象及《那些美丽的相遇》感读
阿探
文章字数:1932
  
  在众多的贾平凹小说研究者中,程华是真诚、专注、广博、低调的,她研究的着眼点及力度,全部倾注于贾平凹作品,她因喜爱文学而阅读贾平凹,因喜爱而探究多年。阅读贾平凹,对程华而言无异于独享精神奔袭之旅;研究梳理其作品,获得的是思想认知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当然,她研究贾平凹及其作品,更为了给学生与更多的读者梳理出一个清晰而层次明晰的“文学贾平凹的构成图式”,她在智慧树平台开设的《走近贾平凹》线上课程,获得陕西省一流课程。
  她的研究注重于贾氏文学进路及文本内质性探究。在她看来所谓神,只不过是在精神与职业上高度炼化的人,作为文学研究者的工作就是勾绘出逻辑性的文学理路。事实上,她也做到了,她是以中国文学史的视野审视贾氏作品的,她厘清了贾氏作品的传统承接与现代超越,揭示了贾氏作品的庞大民族根性体系的形成与炉火纯青的淬炼,给予读者介入贾氏作品的导航性通道。程华对贾氏作品研究,无疑是审慎严谨的。确立好的课题项目迟迟不能启动,甚至经过近两年的持续性阅读,还在不断地验证着梳理着自己的论述体系。在学术浮虚注水的今天,她对自己的研究有着常人不及的定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适用于精深性阅读。理性、低调的文学研究者无疑是孤独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抵达彼岸。
  杰出的作家亦是孤独的。程华的《〈那些美丽的相遇〉——有感于贾平凹的文学阅读》,以贾平凹的核心阅读梳理了其人生孤旅中文学精进之路。对于作家而言,创作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持续不断的阅读。如果说阅读是文学的悟道的话,创作就是思维的创造与喷发。贾氏的阅读之旅亦是其文学大观的构建之路。与更多作家不同的是,他走了一条中国式道路:从古典到现代,抵达了自我的文学疆域。程华立足文学启悟角度,从贾氏创作基础之情感潜能与前辈文字影响剖析其文学构成理路,这既是理性之路,亦是智性之路。精神地理的丰富影响是长久的,是源泉性的,而无意识接触的文学作品的启悟则是创作进击的关键所在。百科全书型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是贾平凹少年时阅读中通感深入的文本,它奠定了其中国大一统思维的创作基础。程华通过对《废都》与《红楼梦》的比对,揭示了少年阅读对其文学创作的支柱性影响。《红楼梦》是文学艺术取之不竭的源泉。
  一个作家的成长,必然有着自己深深喜爱的前辈导引。贾平凹在早期的阅读中感知了孙犁作品在人情人性描写方面的特点,他早期小说的纯美源自孙犁小说的影响。有扬有弃,方能精进。贾氏对张爱玲的阅读,启发并引导了他创作进入意象写作新境:“以实写虚,体无证有”。他甚至从对张爱玲的阅读中发现了古典文学的现代性,《废都》有着现代版《红楼梦》的体式及意蕴,《废都》无疑是贾平凹精湛小说艺术的一次集大成式爆发。《怀念狼》《秦腔》沿革此体系,亦有深化和扩展。沈从文则是贾氏的另一重要阅读,《高老庄》中的粗粝志气,就是深受沈从文小说之影响。作家创作的过程亦是不断汲取的过程,所谓汲取百家化成一家,作家最终要成就自己的文学风格。贾平凹通过海量阅读与有益汲取,通过发展广博杂芜的兴趣爱好,以对文学精益求精的自觉意识,最终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激荡,完成了中国文学宏宇的构建。对于贾氏的丰产创作而言,其阅读浩如烟海,程华以对贾氏创作起到核心启示与影响的典籍与作家入题,意在引导读者抓住阅读贾氏的核心环节,完成整体性认知。同时,更是为了让读者明确作家的创作是汲取型阅读与共融性独创的双重交错过程。
  我们仔细阅读《那些美丽的相遇》不难发现,程华以宏观文学通识确定基本探究方向,以微观个性独识寻求突破,前者是文学研究者介入的基础储备,后者是研究者感知力的体察与捕捉。比如《废都》与《红楼梦》的艺术比对:复杂意象构造及涵盖,神异奇幻叙事,庄之蝶与贾宝玉之虚与实,拾破烂的老汉与空空和尚,世情小说与古典小说之血缘等;比如中国文学传统与贾氏不同时段的际会;比如孙犁小说艺术的细节流情感流所蕴含的高山流水般的动量;比如阅读张爱玲之后从清新脱俗之美到人物的阴郁变态,从张爱玲作品中发现《红楼梦》艺术的现代性;比如贾氏对沈从文作品的唯美性、阴柔性、神性的汲取与粗粝风格的化成;比如阅读的扬弃与文学自觉意识支配下的自我文学之路的开创;不同品类艺术的汇通与汲取等等……通过程华对贾氏文学接受的分析与梳理,我们可发现,不同于其他作家通过阅读西方文学确立创作的现代性,贾平凹是通过阅读中国古典与传统文学反向进取而获得文学现代性。甚至可以说,贾平凹在《红楼梦》等古典中发现了文学现代性丰富的因子。
  贾平凹无疑是一个文学峰顶的幽人,以其文学品性,独处绝顶风景。作为贾平凹研究者的程华,在书斋在大学课堂,亦是孤鸿独吟。“谁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既是贾氏创作的写照,亦是程华这样的孤独者精神孤高的写照,更是倾情于学术者应有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