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好家风让梦想扬帆出航
朱改存
文章字数:1543
  我的娘家在商南县湘河镇小岭观村,我的家风应从太奶奶说起。
  我家祖籍河南嵩县大章镇闫沟村,曾经是一个大户,人丁最兴旺时达70多人。家里由太奶奶当家,家风严谨,持家有道,脑子灵活的出去经商,力气大的上码头扛大包,善耕种的种田。无论干哪一行,都要求“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决不允许“这山望了那山高”,到头来一事无成。
  太奶奶去世后家道中落,一大家子人分了家,爷爷带着奶奶和襁褓中的父亲到商南湘河的大山里落了户,但无论身在何地,都不敢忘记太奶奶的教诲。爷爷一生勤劳肯干,庄稼种得好,家里粮食多,陈粮压新粮。
  父亲不但身子单薄,还有眼疾,干不了重力气活,让爷爷引以为憾,总觉父亲种庄稼够不上行家里手,不够“精”,有违祖训。其实,父亲一年四季合理分工,庄稼种得并不差。另外,父亲特别重视家庭副业,总是想方设法种油桐树、种天麻、种香菇、喂猪、喂鸡……年年粮食有盈余,手头活泛,日子过得很滋润。
  父亲还是老家远近闻名的“歌师傅”。老家山大沟深,娱乐设施匮乏,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敲锣打鼓、唱地方小调就成了父亲最拿手的绝活,很受大家的欢迎。虽然爷爷对父亲唱歌不以为然,老劝诫父亲种庄稼就要一心扑在地里,千万不可一心两用,但丝毫改变不了父亲对唱歌的热情。
  父亲对唱歌,那可真算得上是“精益求精”。农闲的时候,他身背干粮,到赵川、汪家店、富水拜师学艺。到了师傅家,一边帮着师傅干农活,一边跟着师傅学唱。父亲人实诚,又肯吃苦,师傅们也乐意教他。干活之余,父亲起早贪黑地记歌词、记唱腔。田间地头边干活边唱歌,收工了一路唱着回家,晚上躺在床上更是一唱唱到半夜。受父亲的影响,我和姐姐也都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唱歌,父亲唱歌时也不忘教我和姐姐。姐姐音域宽广,声音甜美,先天条件令我羡慕不已,可姐姐贪玩,练得少,令父亲非常惋惜。我记性好,歌词、唱腔过目不忘,父亲常说我是个唱歌的好材料。
  上师范时,我正式开始学习音乐,后来又到西安进行了专业学习。那些日子,紧紧张张,忙忙碌碌,我巴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利用起来。每当写信告诉父亲我的学习情况,父亲就特别开心。
  工作后,我在一所中学当了音乐老师。2009年,调入了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多年来,我先后担任钢琴、电子琴、古筝教学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在单位,我一有时间就进专业教室练功。无数个深夜,当家人已经进入甜蜜的梦乡,我还在看教学视频,听名家演奏;无数个清晨,当周围还是一片安静,我已经开始了关于音乐的学习。
  多少个休息日,别人陪着丈夫,携儿带女,享受着天伦之乐,而我早已带上行李,上西安、下河南、去北京,拜访名师、聆听讲座、参加培训;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我的手指被磨起了泡,人也瘦了很多。父亲知道了,心疼坏了,但依然夸我能吃苦、肯用功。他常常告诉我,学贵有恒,精益求精,一定要学出名堂,把工作干好。
  我的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有五六岁的小朋友,也有初、高中学生,还有成年人。教学中,我靠着一切用心、不怕流汗的劲头,力求让学生学有所获。一次次组织学生参加国、省、市、县各类艺术大赛、展演和公益活动,看到一个个奖杯、一沓沓奖状被学生们捧了回来,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我对工作对艺术的执着,也深深影响了我的儿子。他学习勤奋,在电子琴、钢琴、绘画、写作等方面比较特长,尤其酷爱绘画,画起画来废寝忘食。一张人头像,他可以反反复复画几十张,一定要画到自己满意为止。老师、同学们称赞他,儿子却说:“你们不知道,我妈妈学习起来特别拼命,啥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我这才哪到哪呀?”儿子的话令我欣慰,家风家训薪火相传,理想的风帆已经起航。
  家风是一条河,流淌着家族的历史与沧桑,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源头。它涤荡着每个人的内心,是一个家族的灵魂。愿好家风源远流长,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