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绿色产业舞农头
文章字数:1271
  李军 张宏
  时值盛夏,丰阳大地树木苍翠茂盛,万里碧空如洗。
  山阳县高坝店镇金山村猕猴桃基地里,务工群众正在栽苗浇水。“我们村里今年新建标准化猕猴桃基地100亩,我以每亩800元租金将土地流转出去,今年复工复产后务工40多天,挣了5000多元工资。”金山村贫困户陈启亮说道。
  脱贫攻坚以来,山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走产业绿色化发展道路,念好“山字经”,打好“产业牌”,发展药、菌、果、畜、茶叶、中蜂、光伏、旅游等特色产业,以及大力发展劳务和电商,助力脱贫。几年下来,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6.42%下降到目前的1.02%。
  在政策扶持上,山阳县严格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相继出台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修订)》《食(药)用菌产业扶持办法(试行)》《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贫困村开发特色就业岗位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和《就业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各项扶持补贴审批兑付标准及管理办发》等相关文件,强化经营主体带贫益贫奖补政策,千方百计在摘帽之年保证贫困户收入稳步增长。
  奖补政策扶持为经营主体发展脱贫产业注入了“强心剂”,也为群众产业增收吃了“定心丸”。山阳县委、县政府以产业增收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行“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三大带动”,推行金融帮扶、科技帮扶、销售帮扶“三大创新”。全县扶持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69个、专业大户182个、家庭农场156个、职业农民709人,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0个,其中市级以上农业园区11个。
  据了解,在“三创三带”扶贫模式下,山阳县共建成千亩以上中药材基地45个、林果基地54个,千箱中蜂养殖基地21个,万亩有机茶园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78个,食用菌产业流域8条、基地(园区)79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500个。实现了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至2家企业结对帮扶,每个产业至少有1家龙头企业带动。目前,依托资金项目结实贫困户与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受益户累计达到2.58万户,户均产业增收4800元以上。
  与此同时,“2+X”模式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2”是依托建成的金鸡扶贫产业园和“农光互补”产业园,为贫困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配资入股、认购确权和定额分红,形成原始积累。“X”是各村在实现原始积累后,再因村施策,走差异化路子,每村自主发展壮大1至2项其他增收项目,全县形成了中村镇扶贫公司异地置业型、法官庙村秦岭原乡旅游型、板庙村泉水资源资产型等十大发展典型,初步实现了企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多方共赢。随着扶贫模式的不断优化,全县239个村全部设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12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5年来,全县已脱贫产业扶贫受益户2.44万户9.37万人。扶贫产业受到国务院、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山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业江介绍:“我们后续帮扶计划发展中药材6万亩、核桃10万亩、板栗5.5万亩、水杂果0.5万亩、食用菌1亿袋、天麻2000亩、畜禽400万头只、茶叶2万亩、中华蜂2万箱,把所有贫困户镶嵌在绿色产业链上,确保非贫困户不致贫,贫困户脱贫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