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棣花古镇读平凹
(杨凌)贺绪林
文章字数:2499


  (杨凌)贺绪林
  六月的一个周末,有幸去了一趟商州。同行的文友说到商州不去丹凤的棣花古镇是最大的遗憾。何以如此说?大家都是舞文弄墨之人,而文坛大家贾平凹先生的老家就在棣花古镇,且新修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不去沾沾平凹先生的灵气还真是遗憾。于是驱车先去棣花。
  棣花古镇位于位丹凤县城西15公里处,古时为“六百里商於古道”上有名的棣花驿,“北通秦晋,南连吴楚”,早年因盛产棣棠花而得名。抵达目的地,正是中午。一路奔波,肚中饥渴,有人提议先解决民生问题,得到一致赞同。看来民生问题高于一切。
  饭罢,便去参观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适才肚中饥渴,未能细看古镇风貌,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便可从容细观街景。但见公路边几面羊皮鼓错落有致,其中四个立着的鼓面上各有一字——棣花古镇,独具风韵,十分的别致。左边立着招牌,有“商於古道”“宋金边城”字样,彰示着棣花镇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棣花镇是平凹先生获茅奖的长篇小说《秦腔》的原型实景地。
  呈现在眼前的棣花镇显然是新打造的。“古”已是棣花镇的历史,如今的棣花镇风貌焕然一新,人为的痕迹很重。对于打造的景观大家都没多大兴趣,便直奔平凹老宅。
  最先看到的是“宋金边城”景观。这里是昔日南宋和金国在此停战的分界地。“宋金边城”四个大字是平凹先生的手迹。
  再过宋金桥,桥是新修的,“宋金桥”三个大字依然是平凹先生的书法。
  过了宋金桥,来到宋金街,信步走向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顺着路标指示,很容易就找到了平凹老宅。平凹老宅和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是一宅两院,在高台之上,几十阶踏步。借文友之力,抬我的轮椅来到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门前,灰砖灰瓦砌成的门楼,飞龙在天于飞檐两边,古色古香。门前右侧有一面仿铜照壁,壁面有浮雕,浮雕右边是穿长衫的平凹先生坐在书桌前,左手夹烟右手握笔,作沉思状。壁面下方是梅兰竹菊等植物花卉。其余画面都是平凹先生的各类著作及重要作品的封面,有《秦腔》《废都》《浮躁》《古炉》《老生》《高兴》《商州》《极花》等,彰显着平凹先生厚重的创作成就。
  进得门来,便看见一块大石头卧在院中,旁有木牌上书《丑石》全文,原来此石就是平凹先生写的那个《丑石》。此石因平凹先生的生花妙笔而闻名于世,乃是此石之大幸。
  平凹老宅是个四合院,有上房、厢房、厨房等屋。这里并不是平凹先生原生态房屋,而是在老宅地基上新修的,房屋风格保持着商州普通农家院落风格。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紧邻平凹老宅,由文学馆、书画馆、影音馆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馆门上都有馆名和对联,分列在同一庭院内。影音馆门口有对联曰:音乐传美名,影视记沧桑。里边正在播放央视著名女主持人董卿与平凹先生的访谈。隔着门我们就听见平凹先生用秦腔说:“我说不了普通话,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
  这个节目大家都看过N遍,都是会心的一笑。
  随后我们来到文学馆,门口对联曰:布衣傲青云,文章高白雪。甫一进门,就见平凹先生站在里边,双手拿一如椽巨笔,我又惊又喜。没想到能在他的老宅见到他,刚想上前打招呼,却见他面无表情,似乎没看见我。再仔细看,原来是平凹先生的模板刻像,不禁哑然失笑。
  我与平凹先生是同时代人,相识久矣。2015年7月,陕西省作协在杨凌召开我的作品研讨会,平凹先生到场,对我的作品作了充分的肯定。“我也写过土匪,一般的土匪一定要写出传奇的地方,我那是写了四个小中篇,绪林写了五部长篇,故事一部和一部不雷同,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能写这么多故事的人确实不多,确实能引人入胜,而且你的读起来放不下,情节大起大落、错综复杂、收放自如,我觉得这点很好。还有一点,我觉得有说书的干练和痛快。绪林写的是最基层的民间的,就是说书性的传奇性的继承,传统方面性的成分还是非常多的。再一个,墨笔也是非常硬朗的,也比较美。雷格说过这样的话,每一个人你是什么样的心态,你就是什么样的健康。他是把心态和健康拉到一块,从这个角度来讲你是什么心性你就写什么文章。从这点我觉得虽然绪林行动不便,但是内心是硬气的大方的豪爽的,是个能量比较大的人。”平凹先生如是说。
  随后平凹先生又说:“我一直在想,为啥绪林热衷写这种题材?他又没当过土匪,家族也没有,他家也没有,他为什么能不停地写那个东西,而且绪林身体又不方便。一般情况不方便的人,要写些哀愁的哀怨的东西,这个方便靠近灵魂的方面,史铁生这路子更适应,但是绪林把他们的行为写得特别豪放。我心里就琢磨:他这个人看起来行动不便,实际上他有英雄情结,内心有英雄和草莽情结,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想,前世他可能就是一个土匪。”
  平凹先生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笑了。
  后来我仔细思考过,平凹先生虽是戏言,但耐人寻味。
  此时此刻,站在平凹先生模板刻像跟前,他的话语犹在耳畔,不禁感慨万端……
  文友们争相和平凹先生模板刻像合影,还都要摸一摸那如椽巨笔,说是沾沾平凹先生的灵气。我不能免俗,摸笔合影。
  馆里展览的都是平凹先生的著作、获奖证书,以及他各个年代的照片和介绍,还有他《四十岁说》的手迹。观看这些陈设展览的实物,心中油然生发出一股钦佩之情。平凹先生已写出超过千万字的作品,出版各种图书上百种,“文坛鬼才”绝不是浪得虚名;“著作等身”对平凹先生来说也绝不是浮夸之词,而是名副其实。如今他仍以两年一部长篇的速度在文坛驰骋,不知中国作家谁能出其右?
  再后,来到书画馆,门口对联曰:画中泼墨见真情,纸上挥毫显山水。现在谈论平凹先生,他的书画是绕不开的话题。对他的书画争议很大,喜爱者说绝对好;不喜者说不入流。余不懂书法绘画,不敢妄议。然,且不说棣花镇满街都是平凹先生的手迹,就是走在西安大街上,平凹先生的书法作品也随处可见。平凹先生的书画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这却是大家的共识。
  馆内挂满了平凹先生的书画作品,每幅作品都透着拙朴之气、灵秀之气。平凹先生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在书画艺术上的创作也令人望洋兴叹。他无愧“文坛鬼才”的称号。
  走出文学艺术馆,漫步在清风街,冥冥之中可以感受到平凹先生作品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可以感受到“文坛鬼才”的气息无处不在。这一方水土哺育了平凹先生,而平凹先生以他骄人的文学成就回报了家乡。不禁在心中感叹:棣花镇因平凹先生而名,这是平凹先生的骄傲,亦是棣花镇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