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推动秦岭生态环境常治长效
文章字数:1319
  本报讯(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全县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巩固整治工作成效,努力实现秦岭生态环境常治长效。
  该县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每年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和日常监管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列出问题清单,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减少存量、遏制新增,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五乱”问题,持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加大执法力度,分层级开展执法行动,严惩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责任人和涉事单位,持续形成震慑高压态势。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完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确保相互协调、共同发力。
  加大植绿增绿,强化水源保护。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县等创建工作,强化植绿增绿,抓好沿山道路旁、田间地头等绿化工作,统筹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防护林二期、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主体的物种保护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使秦岭成为各类野生动植物的优质栖息地。持续做好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工作,依法划定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扎实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土流失区综合整治和湿地保护,完善区域内废弃物回收清运管理,推动水源地水质不断改善,确保全县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突出规划引领,完善补偿制度,加快转型发展。完善秦岭保护规划体系,加强各规划间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开展全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明确空间管控单元,加快完成县域“三区三线”划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建立完善秦岭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办法和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制度支撑,不断提高秦岭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引导水源保护区、新开岭自然保护区等相关保护区范围内企业、居民有序退出,推动城镇集约发展。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重点企业绿色循环改造,巩固提升市级循环型工业示范区工作成效。加快完善秦岭区域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项目审批,严把准入关口,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实行强制性、全过程监管。倡导绿色生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秦岭、保护秦岭的浓厚氛围。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查考核。健全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加强日常执法,合力构建党政齐抓、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保护格局。将秦岭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明确问责情形和问责方式,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终身问责制。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落实“一案双查”等制度,倒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