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看手机不能代替看书
文章字数:1282
  高鸿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在最需要读书或拼搏的年龄,好多年轻人沉迷于手机,大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电子的世界,在虚拟的天地里追奇猎艳,虚掷青春,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
  微信时代,开启司空见惯的玩手机模式,抱团蹭网的风景随处可见,遍布城乡的每一处角落,上至跳广场舞的大娘大爷,下至刚满月的婴幼儿,抖音来袭,可谓举国上下老少皆宜万民欢腾。对于小孩子,太伤眼睛了。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该不是危言耸听,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值得深思。
  为此,建议青年人放下手机多读点书。
  玩手机不是读书。著名文化学者白岩松曾说过,手机微信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不是读书。试想一下,面对波浪滚滚的海量文字、图片、视频,你只是随意浏览一下,来去匆匆,到最后除过眼酸脖子疼浑身不舒服之外,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人做过比喻,时下国人玩手机的姿势和一百年前清朝子民吸食鸦片的姿势有惊人的相似。
  面对缤纷的诱惑,要坐怀不乱,唯有读书。爱打麻将的人有牌瘾,爱吃酒的人有酒瘾,好抽烟的人有烟瘾,依次类推,爱玩手机的人也上瘾。有句很经典的话,要毁掉一个孩子,只需给他买一部智能手机。为了孩子,更应远离手机多读书。微信读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需纸刊。
  玩手机不是学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无奋斗,不青春。不奋斗要青春干什么?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龄或正在读大学或刚步入社会、进入职场。血气方刚的你,刷多了小视频之后,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读一本书,没有精力去思考一件事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手机愈玩人愈浮躁不安,事业人生惶惶不可终日,急功近利,行百里半九十,终将一事无成,应了“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之谶语。玩物丧志,咎由自取。岂不是个人之不幸,家庭之不幸,社会之不幸。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眼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只是悄悄地努力,活成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都喜欢的样子。
  要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就要有计划地读书,让有限的空闲发挥无限的力量。放下手机,立地成佛。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遨游书海,静听世界的心跳,你如劫后重生,一个全新的天地扑面而来,做最好的自己。新媒体时代,人比拼的是八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
  学习改变人生,读书改变未来。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朋友的生活方式在逐渐分化,一类不再学习,停下来追逐即刻的享受;一类面向未来,在诱惑面前自律节制。后一类人不停地读书学习,看似日子过得辛苦,却因为这种“辛苦”,获得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和说“不”的底气。他们正在用坚持和自律迎来蜕变。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思想的操练。有时候读一本书恰如打开了一扇思想之窗。读书,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读书,是让你走出迷茫最好的方法。因为读得越多,就越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成什么样的事,想过怎样的人生。读书,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获得冲破困难阻碍的力量。趁年轻,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