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个昼夜 抢通242国道水毁“生命线”
——商洛公路局242国道洛南境内“8·6”水毁抢通速写
文章字数:3653


   瑚华 杨立勤 陶琳 尚引生
  8月5日至6日,洛南县突降暴雨,降水量最高达280.5毫米,强降雨致使境内石门河等河流水位暴涨,242国道损毁严重,多处交通完全中断。
  抢通242国道水毁“生命线”,成为摆在商洛公路局党委面前的头等大事。面对严峻灾情,商洛公路局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统揽全盘、协调全局,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全局党员干部凸显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危急时刻,商洛公路人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同时间赛跑、与洪魔较量,全力以赴抢通救灾“生命线”。
  闻“汛”而动 受“令”立行
  8月6日,凌晨3点,商洛公路局几名领导的手机与24小时值班电话几乎同时响起:“洛南黄龙、石门等地突降暴雨,242国道沿线河水暴涨,多处路基冲毁,交通中断,部分路段电力、通信中断,石童道班无法联系,受灾情况不明。”收到险情后,商洛公路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很快,商洛公路管理局242国道水毁抢修指挥部成立,党委书记、局长任总指挥,党委委员、副局长任常务总指挥,抽调党员干部13人,成立综合协调组、抢险方案组、信息报送组、交通保畅组,组建3支共200多人的水毁抢修突击队。
  突击队人员,来自局机关、局属各个单位,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很多人也经历了98抗洪、汶川地震抢险等险情的考验和磨炼,并且队伍每年都会开展防汛抢险应急实战演练。收到通知后,他们没有丝毫犹豫,迅速集结待命。
  9点30分,指挥部进驻离受灾最严重的石门道班水毁路段现场,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查看灾情,拟定初步抢险方案,统筹协调全局抢通机械设备和应急抢险物资,各单位无条件支援……紧急会商后,一项项安排部署和指令通过电话迅速下达。
  17点,各工作组和突击队报告,人员和机械设备准备到位,洛南公路段组建的第二突击队,先期到达的人员已开始在损毁路段设置警示标志,机械轰鸣声在山谷内回响。第一、第三突击队正在向灾区挺进。
  7日,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万振江赶赴一线检查指导公路防汛抢险保通工作。在指挥部驻地召开的会议上,面对省市领导焦急的目光,总指挥杨新友立下了10天抢通“生命线”的“军令状”。
  这一天,水毁抢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成立。
  16点,徒步翻山越岭、跋涉30多个小时的第一批现场核查人员终于平安归来,交给指挥部一组沉重的数据:初步统计,242国道洛南境仅黄龙至石门(K1282-K1301)段范围内,就有19公里交通中断,其中全幅水毁36处7.2公里,半幅水毁39处6.4公里,还有很多塌方、泥石流。
  面对如此严重的水毁灾情和紧迫的时间,他们没有丝毫慌乱。“在此关键时刻,我们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总指挥杨新友说道,“抢险救灾的一线,就是考验公路系统党员干部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的战场,我们要发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作风,集结全局人员、设备和物资,举全局之力,打赢这场硬仗,为242国道沿线开展全面救灾打开通道,赢得时间。”
  争分夺秒 逆流而上
  8日,指挥部按照“先通后畅”“先全毁后半毁”的原则,制定出“两头夹击,中间开花”的抢通方案。各突击队的机械设备和抢险物资全部到位,迅速投入抢通工作中。
 K1301处临近石门街道,路基高度近7米,是抢通机械设备和救灾物资进入灾区的唯一通道,全幅500多米路基被全部冲毁后,路线所及,仅余悬崖峭壁,成为抢通路上最难的“拦路虎”。为迅速打通机械设备进场通道,指挥部下达了集中火力,昼夜作业,一日内开辟K1301处机械设备通道的指令。一时间,机器轰鸣、人影穿梭,改河、筑堰,抛填石料、沙袋加固……此时,洪水仍未完全消退,河水卷着泥浪翻滚。
  为了确保抢通方案科学高效,常务总指挥刘斌锋带着抢险方案组组长杨建、第一突击队队长沈继勇和第二突击队队长侯会峰冒险踏勘水毁现场,站在装载机铲斗上、趴在挖掘机大臂上、借用应急部门橡皮筏,为了过河抵达现场,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翻山越岭绕行了数座山头,天快黑时,方才返回驻地。一天下来,徒步近30公里,午饭只有两根火腿肠。
  19点,指挥部召开会议,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进一步细化优化分工:第一突击队负责K1300+800-K1301+000和K1294+800-K1298+950段抢通,第二突击队负责K1282+000-K1294+800段抢通,第三突击队负责K1298+950-K1300+800段抢通。“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打赢抢通战。”会上3名突击队长这样表态。
  22点,指挥部同志在路上奔波了一天,端着饭碗开起了“碰头会”,研判情况,制定计划,很快就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从这天开始,技术员、施工员、驾驶员两班24小时作业,指挥部临时居住的房间,灯光几乎彻夜通明。
  9日7点,距指挥部人员躺下不足3小时,他们便再次出发,前胸后背尽是头一天的白色汗渍。
  8点,抢通工作面全面铺开,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仍在继续,发电照明设备已热得烫手。贴着抢险突击队标识的大型自卸车来往穿梭,为工地肩挑背驮送物资和给一线送饭的小分队一路小跑,一切都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8点30分,指挥部兵分两路,再次走上踏勘路,一组由常务总指挥刘斌锋带队,从渭南绕行至黄龙,自上而下;一组同省交通厅、市交通局领导一起,从指挥部由下及上,直至两组碰头。
  9点,指挥部发布第一期水毁抢通快报:机械设备正在向水毁中间路段推进,截至8日18时,K1282-K1285段已抢通阻断点3处,4处工作面正在开展抢通作业。一组组数字向指挥部汇集:丹凤段、山阳段支援发电照明设备到位,交通保畅组抽调的尖角治超站和洛南段路政人员到位,勘察设计人员到位,全局调配的人员设备仍在向一线集结……
  截至9日18时,K1282+000-K1287+000段抢通阻断点7处,K1287+000-K1300+000段抢通阻断点1处,K1300+000-K1301+000段抢通阻断点3处,合计抢通阻断点11处。
  10日,全幅水毁的36处路段已全部开展抢通作业。
  至11日10时,共抢通水毁路段17处3.79公里,将19公里交通中断已压缩至11公里。11日18时,共抢通全毁路段36处7.2公里,全毁路段便道已基本抢通。这一天,距立下“军令状”仅仅过去了4天。
  路通了!路通了!沿线的群众奔走相告。路上的行人、摩托车、抢险车越来越多。经过四天四夜的鏖战,中断了6天的国道又“活”起来了,喜讯瞬间传遍十里八乡。
  汛情未除 红甲不解
  路抢通了,身着橘红色马甲的公路人一刻也没有停歇,他们知道,战斗还没有结束。便道还需要加宽加高、整平加固;39处半毁路段填充加固任务依然艰巨;水毁段落标志、警示桩等安全设施还需要尽快设置;交通保畅力量还要加强……车辆越来越多,不但要让路通,还要让老百姓走的放心、走得安全。
  忘记了疲惫,初战告捷让信心更加坚定。快一点,再快一点,抢回来的时间,对灾区的老百姓是多么宝贵。
  指挥部第八期抢通快报上这样写着:截至8月15日20时,共抢通全毁路段36处7.2公里,填充加固半幅水毁路段39处6.4公里,水毁便道加高加宽整平加固作业完成,水毁段落标志、警示桩等安全设施设置到位,便道通行任务顺利完成。这一天,是立下“军令状”的第8天。这背后,离不开省市领导、各级各部门的同心抗灾,时刻牵挂。省交通运输厅G242抢通工作组、市交通运输局“8·6”洛南洪灾抢险保通工作专班常驻一线,省市领导多次看望慰问。
  这背后,有着太多动人的瞬间。“沿线加油站损毁,机械设备急需油料”,突击队员二话不说,扛起几十公斤的油桶,踩着泥泞的河道,硬是把每天所需的数吨汽油、柴油背进了工地。沿线群众和其他抢险队伍有困难,他们又是帮着抬东西,又是急着联系机械护送。
  一线条件艰苦,又是加班加点。杨新友总指挥每到一处,总是叮嘱各突击队要为一线职工做好后勤保障,让大家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他却忘了自己已连吃了几天的泡面,他和指挥部的“生活保障”,也就几箱纯净水和方便面,每天“红烧”“酸汤”换着味吃,有时在路上没开水,只好干吃。
  几天下来,每个人的运动步数都在朋友圈里霸了榜。总指挥杨新友几乎每天都要在单位、指挥部、工地跑上几个来回,眼睛充满血丝,“抢险、抢险,我们抢的就是时间。”“我既是总指挥,也要全力为大家当好政委,做好保障。”这几天,他常这么说。常务总指挥刘斌锋,出了名的工作狂,整日扑在路上,喊哑了嗓子,最爱干净的他,满身泥水汗渍。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张宝军科长连日劳累,牙齿落了也顾不上。杨建科长的黑脸晒的更黑了,却还不忘板起脸讲个笑话,给大家提个神。赵鹏科长的鞋子就从没干过,还张开了嘴。侯会峰、王主、沈继勇、金照、种阳……突击队员们更是拧成一股绳,铆足了劲向前冲。一张张熟悉的、晒得乌黑的面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周围群众看见他们日夜奋战,提着开水送到路边:“这伙公路人干起活真是拼命呀!”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是勇敢的战士。在水毁抢通的战场上,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他们自己从来都不说,只是印记已悄然写在每个黝黑的脸庞,刻在路上,收进老百姓的眼里、心上。
  汛情仍未解除,“红马甲”“路政蓝”依然奔走在路上,与时代同行、与梦想同在、与人民同心,随着那面鲜红的党旗,凝聚成一道冲不垮的“堤坝”!传承和丰富着“团结、务实、拼搏、奉献”的铺路石之歌。
  四天四夜全毁路段便道全部抢通,历时8天抢通作业全部完成。日均投入人员210人,挖掘机16台、装载机10台、自卸车15辆、平板车6辆、压路机4台,其他发电机、应急照明、保障车等各类应急抢通设备近30台(套、辆)。这是他们交出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