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母亲的粮食
淆白
文章字数:1751

  
  年迈的母亲对粮食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情结,路边墙角每见有散落的几粒麦子或是苞谷之类的粮食总是会心疼地捡起来,淘洗干净后放到窗台晾干,用塑料袋装好小心放进柜子里,似乎拾到的是金粒银粒。见有谁家小孩扔个半截馍头,必定会絮絮叨叨好一阵子;造孽么,这是衣禄满了啊,哪能这样糟蹋粮食!必定会把这个半截馍头拾起来,晾干揉碎,或是给邻里有喂鸡的人家送去喂鸡,或是放在窗台上任由鸟雀啄食。在母亲的意识里,粮食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糟蹋的,糟蹋粮食就是作践神灵,是要遭报应的。
  兄弟姊妹们都在城里成家立业,母亲说啥都不愿意到城里来住,说是不自在,像坐黑牢,哪里也去不了,大白天都闭着门,没天没日的。有时候架不住我们死缠硬说,也会来城里住上一阵子,最多三五天就吵着要回去。我们说,老家里又不种地又不喂猪喂鸡,急得回去做啥啊?她说,这不是我住的地方,你们一上班都走了,我又不敢出去,在老家那白天屋门院门都是敞亮的,随便走走说说,一天就过去了,在这里住说是享福那是受死罪哩,住下去都要少活几年,不如乡下畅快。话说到这份上,也只有听她的安排,送她回乡下老屋。
  母亲住在乡下老屋,乡下老屋便是我们牵挂的重心,做子女的自然就回去得勤,回去的首要任务是把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准备停当,其次是陪她说说话或是帮忙打理打理菜园子。一次忙完了园子里的活,陪母亲聊天时我说,老家住得好还是城里好?母亲说,还是自己的老屋好,自在么,就是有点不踏实。我问,咋的不踏实?母亲说,没粮么,缸里柜子里空荡荡的,就不像过日子。我说,米面油又不缺,还都是精米精面的,要那么些粮食做啥啊?母亲说,你不懂,家里没有一颗粮,那算什么家啊。妹笑着说,娘啊,你前辈子怕是地主老财吧?母亲说,没粮那还能是地主老财啊?为了满足母亲的心结,二哥在他厂子附近的农户那里买了四百斤小麦,三百斤苞谷,一百斤黄豆。粮食拉回来的那天,弟兄几个整整忙了一个下午,才把这些粮食装进缸里柜里,母亲望着满满的四大柜两大缸粮食,很满足惬意,一脸幸福,似乎是守着粮食的日子才是世上最好的日子。有了满柜满缸的粮食,母亲的心愿是了结了,可每年晒粮却是个头痛的问题,伏天里粮食得倒腾出来晒,不然就要出虫子,出虫的粮就算是白瞎了。每到伏天里只得咬牙抽空回去,看好天气预报,扎扎实实地忙上几个晌午,把粮倒腾到场院里暴晒,然后趁热收进柜子瓦缸里。晒粮时母亲会搬只小板凳威风凛凛地坐在树荫下,手里持一枝竹竿,不让一只鸟雀或是鸡靠近,不让任何动物去糟蹋一粒粮食。粮食在伏天的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似乎满场都是金盔金甲的小兵,母亲是一位检阅士兵的将军。有时颇烦了,不由得嘀咕,这人老了麻烦事真多,这年头存那么多粮食图啥嘛。
  母亲的粮食到她辞世的时候,一颗未动,还是满满的四大柜两大瓮。料理完后事,这些粮不知道怎么处理,弟兄几个一商量,最后悉数送给了本家的一个大哥,他家里喂了五条猪,用得着。
  今年五月,因事得回老家一趟,一位州城工作的老乡让我把他老母亲捎回老家,这位老太太与母亲年龄相仿,八十好几了,耳不聋眼不花,一路与我聊得甚欢。我说,好好地在城里享清福,急得回去做啥啊?老太太说,我都来了十几天了,该享的福都享了,一天吃了睡睡了吃的福真的享不了,还是回自己的老窝场踏实。我笑了笑说,咋跟我娘一样啊,不习惯住城里。老太太说,真的不习惯,有些事看不惯又不能说,就说好好的剩饭说倒就倒了,明明还能吃么,看得人心痛。我笑笑说,你就装作看不见么。老太太说,还是回去自在,眼不见心不烦,再说都出来十几天了,地里都不知道荒成啥了,得回去经管哩。我很惊诧,你都这么大的年纪了,咋还种地?老太太说,习惯了,几天不见庄稼心里还不舒服,地里活动活动,一天的日子就过得快。再说现在还能动弹,好歹还能后辈们攒点粮食。我说,你几个儿子都出息的啥一样,还缺那点粮啊?老太太说,娃啊,粮食啥朝代都不会多余的,你们没饿过饭,不知道粮食的金贵,有时候金疙瘩是换不来粮疙瘩的,这过日子啊,缺穿缺用缺啥都能过,但不能缺粮,缺粮会要人命的。
  听了老太太一番言语,我忽然想起了母亲以及母亲的粮食,眼睛不由得潮潮的要流泪,我明白了她为啥执拗地要收藏那么多粮食,为啥喜欢守着满柜满瓮的粮食过日子?那不是为了满足她的嗜好,而是为了预防我们的不测,多么伟大的母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