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血沃山阳
周玉英
文章字数:4902
  山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和鄂陕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解放战争期间,又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为了革命胜利,先后有2000多名先烈血洒山阳。这些烈士,既有本乡本土的山阳儿女,也有外县外省的仁人志士。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之际,特选编6位非山阳籍的烈士传略,供读者缅怀。
  李洪章
  李洪章(?~1935),河南豫北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干部。
  1935年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转战山阳九甲湾一带,将唐家河天坑梁以阮开科为首的“红枪会”改编为鄂陕第九路游击师,军部任命阮开科为师长,李洪章为政委,派高、户两位红军干部任连指导员,组织开展武装斗争。
  第九路游击师成立后,李洪章按照中共鄂豫皖省委会议决议,一面扩兵源,一面整训操练,提高部队军政素质。李洪章与副师长朱国发带领部队,以天坑梁为中心,转战于镇安、柞水、山阳、郧西、旬阳等县边界地区,摧毁敌伪保甲组织,消灭地方反动政权,先后率部与郧西县艾光清的“剿共义勇军”和山阳县毛全宏的“地方自卫团”周旋,暗袭国民党正规军肖之楚、庞炳勋部,取得胜利,壮大了游击师声威,在两省三县边界地区影响很大。而身为师长的阮开科,不理军务,不守军纪,不参加军事会议,带着亲信心腹明抢暗索,将打土豪缴获财物窃为己有,受李洪章多次批评仍不思悔改,反心生恨意。为解决部队给养,李洪章提出让阮开科拿出部分钱物给战士换装,阮予以拒绝。时值国民党实行第二次围剿,大兵压境,阮见时机来临,遂起杀李恶念。1935年6月9日晚,阮开科指派亲信在杨地狮子洼将李洪章政委和高指导员杀害,并将李的首级和同时被抓的户指导员送县府请功领赏。阮开科叛变,李洪章及红军干部牺牲,第九路游击师随之解体,有部分战士后来参加了红七十四师。
  李洪章的事迹,在徐海东、程子华、陈先瑞等人的回忆文章中均有提及。1968年,李洪章遗骨移葬至杨地烈士陵园,高指导员遗骨移葬至黄龙烈士陵园。
  颜龙斌
  颜龙斌(1917~1946),江西省永新县人。幼丧父母,靠做短工度日,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营长。1944年11月,奉命随部挺进华南,到湘粤赣边创建抗日根据地。1945年3月26日,占领平江县城,任第三支队支队长,后留少量部队在平北开展群众工作。1945年9月,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
  1946年7月11日,中原军区副司令王震率领三五九旅、干部旅,按照中原军区的决定,作为中原军区北路突围的右路军取道荆紫关、山阳向镇安、柞水前进。7月20日下午,三五九旅前卫七一九团到达山阳县口头坪村时,胡宗南部整编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已占领妖魔洞北侧山头,居高临下,以密集炮火严密封锁了三五九旅前进的道路。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团长颜龙斌部署少数兵力隐蔽于山下河谷之间,枪炮齐发,步步为营,佯装进攻,自己带领主力从口头坪东侧抢占了敌后山头,使敌人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同时,我军以密林和山石作掩护,组织投弹手向敌人阵地发起猛攻。一时间,山鸣谷应,乱石纷飞,硝烟滚滚,敌阵大乱。颜龙斌见此情景,趁机组织部队强攻,欲一举拿下阵地,不料一颗子弹射来,打中了他的右臂。参谋长朱佐夫(贵州人)见状,立即挺身而出,带领战士继续冲锋,刚一起步,又被敌人打中,当场牺牲。政委蒋洪钧(湖北红安人)接着指挥全团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却不幸倒在了冲锋途中,壮烈牺牲。经过一场殊死搏斗,七一九团终于夺取山头,控制住阵地,保证了大部队突出重围。
  口头坪之战,是中原突围部队进入山阳境内的第一场战斗,虽然毙伤敌人80多人,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我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七一九团三位主要领导先后牺牲。颜龙斌作战勇敢,素有军中李逵之称,从参加红军那天起,就一直跟随王震南北转战,两人感情非常深,得知颜龙斌右臂受重伤后,王震急派旅卫生部部长潘世征亲往火线为其治伤。潘世征解开经过简易包扎的伤口,见颜龙斌右臂骨骼已断,伤口周围感染,必须立即截肢,却没有麻药。颜龙斌便用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自励,请潘世征大胆地给他做手术。潘世征为他锯断右臂后,让战士们抬来一副担架。颜龙斌为了不给已经极端疲劳的战士再增负担,坚决拒绝上担架,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和惊人毅力,继续率部行动。24日,我军进抵僧道关,又遭尾追敌军的进攻。颜龙斌闻讯,奋勇指挥部队反击,经数十分钟激战,将敌军击溃。颜龙斌因负伤过重,截肢后又整天下雨,伤口被泥水污染恶化,不幸牺牲。同志们忍着无限悲痛,将他安葬在高山丛林之中。王震对颜龙斌、朱佐夫、蒋洪钧的牺牲,悲痛万分,称赞颜龙斌道:“像他这样的人,天不怕,地不怕,敌人见他就发抖!”一连多天,他都无法摆脱极其沉痛的心情。
  周映渠
  周映渠(1908~1946),1908年4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县双河镇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926年考入开封中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返回家乡。1929年春,中共谭家河支部成立,周映渠任宣传委员,发动附近50多名贫苦农民组成赤卫队,举行“麦收暴动”,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周映渠遂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8年春,周映渠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同年2月重新入党,并任新组成的中共谭家河支部宣传委员、信南人民抗日自卫大队队长,多次与日寇作战。不久,自卫大队编入信阳挺进队第二大队,周映渠任副大队长兼第九中队队长。在信南、信罗边抗日斗争中,他都能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为信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1939年起,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信(阳)应(山)游击总队大队长、信南县军事部长。1941年9月,当选为信南县委书记,后又任信(阳)应(山)罗(山)礼(山)指挥部指挥长。在他的出色领导下,先后组建了第二十五、二十六两个独立团和信南、信罗边、淮南3个县级军事指挥部,配合新四军五师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清乡”“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1945年8月中旬,身为信南县指挥长的周映渠,根据上级命令,作出向境内日伪军全面进攻的部署,并亲率县大队3个连向青石桥、小庙日伪军据点发动猛攻,连续收复境内失地。
  1946年6月,李先念率中原突围部队进入商洛,建立豫鄂陕边区。8月3日,边区三分区在山阳中村吴家坟召开3000多人的大会,宣布成立中共郧山县委和郧山县政府,并成立郧山游击支队,周映渠任县委书记兼支队政委。他带领县委一班人开展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四处攻打国民党乡公所和保甲队,先后建立了西照川、漫川、东嵩等6个区级政权,所辖面积2000平方公里。10月底,他带着30多人到马家店一带开展工作,被漫川镇保甲杨修鸿的100多人包围。面对数倍于我之敌,周映渠沉着指挥,组织突围,却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终年38岁。
  周映渠牺牲后,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上报邀功领赏,当地群众含泪将无头尸骨安葬在靳家河垴大寺院,1956年5月移葬至郑州烈士陵园。
  何文俊
  何文俊(1917~1947),山西省沁阳县城关镇人,参加革命后,曾任中共沁阳县委副书记。1947年11月1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二旅攻克山阳县城,12日,中共山阳县委、山阳县民主政府宣告成立,任命何文俊为书记,邓浩然为县长。
  5天后,国民党六十五师之一部汇同县保安团向新生政权反扑。是时,野战军大部队已撤离,只留下一个连和当地民兵组成独立营。敌众我寡,何文俊与邓浩然当即组织干部和居民疏散转移,将县委机关撤到离县城35公里的长沟三槐村吴家大院。12月底的一天,中共山阳县委、县政府在三槐村召开群众大会,斗争恶贯满盈的保长吴德全和西坡保长孟希坤,敌六十五师分三路突然包抄而来。当时县独立营已被派出执行任务,为保护群众安全撤离,何文俊不顾个人安危,让县长邓浩然带十几名干部和公安战士组织群众向松树坪方向撤退,自己只带县委秘书、警卫员几个人掩护。他将敌人火力引向自己,边射击边往西坡撤退,敌人向他蜂拥而来,邓浩然冲出包围,而何文俊等陷入绝境。到西坡口大竹园时,几个警卫员已经牺牲,他挺起多处受伤的身躯,举起手枪向敌群射击。
  敌人已到面前,一个提着手枪的军官抓住他的衣襟,妄图活捉他,就在这时,何文俊将枪口对准自己打响,年仅30岁。
  敌人撤走后,中共山阳县委和县民主政府在松树坪为何文俊举行了追悼会。1950年,烈士遗体被迁葬至商洛烈士陵园。
  王直夫
  王直夫(?~1948),又名王民选,陕西定边县安边人,出身贫民家庭。193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绥德第四师范,毕业后到山西太原参加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接受短期培训,后分配到山西祁县抗日决死一纵队任特派员。1945年任晋冀鲁豫野战24旅卫生处政委。1947年11月1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二旅解放了山阳县漫川关和郧西上津区域,13日,以上津、漫川关两镇及蒿坪地区为中心地带,成立了豫陕鄂边区中共上关县委、上关县民主政府,12旅卫生处政委王直夫任县委书记,宣传科长宋景先任县长。
  按照县委、县政府分工,王直夫负责漫川片工作。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宣传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宗旨、政策,培养出一批农民积极分子,成立农会90多个,吸收农会会员3.3万人;成立妇女会,吸收会员5000多人;村公所、民兵、儿童团等组织也相继成立。各组织尽其职能,农会会员参加反霸斗争,儿童团站岗放哨,妇女为部队做军鞋,仅有百户人家的漫川关街道,就一次为部队做军鞋300多双。
  1948年1月28日,国民党65师两个团和商县、山阳两个县保安团向刚建立的豫陕鄂革命根据地大举进犯,处于根据地中心的山阳县和上关县成为进攻的重点目标。当时,12旅主力已打向外线,开辟新区,上关县的骨干武装力量也外出执行任务,王直夫带领少数干部、民兵,在漫川关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向安全地带转移。20日凌晨,当他带领干部、群众行至烈马沟大梁附近时,被国民党山阳县县长江泽春带领的保安团截住去路,后面的追敌也蜂拥而来。腹背受敌,王直夫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和中共上关区委书记宋维祯商量,令区干部和民兵向郧西伞河方向突围,他俩带领警卫员向四面涌来的敌军射击,掩护群众突围。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在激烈的枪战中,王直夫、宋维祯和警卫员小韩、小孙壮烈牺牲。
  王直夫、宋维祯牺牲后,时任上官县县长的宋景先带领民兵在南坡战场上找到他们的遗体,抬回漫川关。中共上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漫川关街道及附近的数千名翻身农民流着热泪参加了他们的葬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直夫烈士的遗骨安葬于商洛烈士陵园。
  刘彭勃
  刘彭勃(1915~1949),原名景禹,商县两岭村(今属丹凤县)人,中共党员。1934年毕业于朝阳乐育小学,随后考入国民党中央宪兵学校,1936年任重庆宪兵第三团九连下士警务文书。1938年9月,刘彭勃与庄锋等5人相约投奔延安,行至贵州时,因通讯失密被捕,2人被杀,刘彭勃、庄锋和另外一人越狱逃往西安,经同乡周文斌(中共党员)、陈建辰(国民党进步人士)介绍,入中共主办的泾阳安吴堡青训班学习,接受革命教育和抗日理论。
  1940年2月,刘彭勃回到老家,在本村老爷庙小学教书,4月,经周宝航、巩德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宣传和抗日救亡工作。期间,因有人告密,受国民党政府通缉,遂改名“刘重更”,绕道银花、经山阳县城赴西安,考入陕西省电政管理局技工学校,培训结束即在电政局上班,其住所成为商洛籍中共党员在西安的秘密联络点,王连成、陈忠茂、米信公、巩德芳、巩德胜等常于此集会,他将薪金捐出作为活动费用。
  1942年9月,王克发叛变,出卖了商洛地下党组织,商县县委书记王连成及巩德胜、周宝航等人被捕,张德胜、樊发治急奔西安,通知刘彭勃转移。刘彭勃在敌人抓捕之前逃离,来到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因走得匆忙没带组织关系而被审查达8个月之久,后经汪锋、巩德芳等人证明方才解除。1944年9月,调任关中地委教导团管理员、副官,1946年4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奉命回陕南开展工作,先后任豫鄂陕边区二分区商县县长、二分区二十四支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11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二旅解放山阳,刘彭勃任山阳人民民主政府副县长。他在西泉、中村、银花、天桥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动员90多名青壮年参军,组建起山阳独立营第五连。
  1949年2月13日下午,刘彭勃与中村区区长王文礼带领区干部刚从响当河返回银花街,听到群众报告,国民党寺坪乡公所罗正林带着保甲队在官路沟、叶家湾抢劫财物、强奸妇女、抓丁打人。保护群众要紧,刘彭勃顾不得休息,立即带着队伍赶往出事点,急行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胸部而牺牲,时年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