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应配建搬迁小菜园
文章字数:1056
  编辑同志:
  易地扶贫搬迁已经在全市各地开展了多年,如何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一名长期驻守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我们驻村工作队就在扶贫村新建了一分地的菜园子,平常的时令蔬菜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笔者通过走访大量的搬迁群众,了解到有关群众“吃菜难吃菜贵”是形成“老人住旧房,子女住搬迁房”等“两头跑”搬迁户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搬迁房周边给搬迁户配建“小菜园”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
  在搬迁点配建小菜园意义有三:一是能够解决搬迁群众现实存在的“吃菜难”问题。长期以来,群众的主粮面粉大米在群众中均以购买为主,而且价格相对不贵;但是在农村蔬菜以自种为主,在城镇则以在菜市场购买为主,且占据饭菜支出较大份额。搬迁户远离了旧宅承包地和菜园子,每做一顿饭买一把葱、半斤辣子都有可能几块钱就没了。为此,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宁愿继续蜗居老宅,以达到降低生活成本目的,如果配建有小菜园,这个难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二是能够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长期以来,让搬迁群众搬迁至交通、教育和医疗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或者城镇周边,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交通难、上学难和看病难等现实问题,使得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成为历史,但搬迁群众赖以寄托的故土情结很难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很难满足。配建“小菜园”以后,让搬迁群众找到了对土地的情怀和在新家园的归属感,还可以省下买菜钱,降低日常支出生活成本,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能够使搬迁群众锻炼身体。搬迁到新居以后,一些失地农民无所事事,感到“浑身不自在”,配建了“小菜园”,能够有效地让这些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民找到重新从事农业的乐趣,而且能够锻炼身体,对和谐社会建设十分有利。
  在搬迁点配建小菜园方法有三:其一,考核上要加强引导。要出台有关考核硬指标,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在解决搬迁点配建“小菜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二,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配建“小菜园”的资金支持力度,做好资金保障。要结合各自搬迁点现实情况,根据群众所需,创新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当地荒地、闲置土地、流转土地等方式方法让每一户搬迁群众都能有地种、有菜摘;其三,过程上要先易后难。各地要先易后难,从土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搬迁点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在面上广泛推广,切忌形成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可能千篇一律盲目单干,要及时采取统一供地、统一规划、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方式,确保有需求的搬迁户有小块菜地。真正将这项民心工程做好做实,为搬迁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读者 谢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