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攻坚克难再奋进 丹凤朝阳谱新篇
——“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丹凤发布辞
文章字数:4436
    中共丹凤县委书记 郑晓燕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收获的金色季节里,有幸与大家分享丹凤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我内心非常高兴、喜悦和激动。首先,我代表中共丹凤县委、县政府,向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办和媒体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今天发布的主题是:攻坚克难再奋进,丹凤朝阳谱新篇。
  丹凤县共有12个镇办、155个村(社区),总人口31.4万人,农村常住人口26.6万人。由于山大沟深、自然立地条件差,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有扶贫任务的行政村148个,其中贫困村89个(深度贫困村2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036户83546人,贫困发生率43.74%,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创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市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合所有可聚用的资源,调动所有可调用的力量,采取所有可采用的措施,尽锐出战、苦抓苦干,全县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至2019年底,全县23152户81644人稳定脱贫,8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历史性地甩掉了贫困县“帽子”,分别被评为全省、全市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优秀县,获得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经过对标综合研判、评议核查,今年全县剩余的884户1902名未脱贫人口可按期全部脱贫。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实织密责任链条。县委始终以“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一以贯之发挥好县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加强统筹调度、协调督导、工作保障,拧紧责任链条,“四责”协调联动,强力推进脱贫任务落实。一是县委扛牢主责。县委主动担当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第一时间传达中央部署、省市要求,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的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15个行业部门、包镇办县级领导任组长的12个镇办一线推进工作组,构建起了在县委统一领导下,上下贯通、衔接紧密、落实有力的指挥推进机制。二是领导带头担责。所有县级领导带头分别包抓深度贫困村、非贫困村,部门和镇办科级领导带头包村包户,一线解决问题抓推进,带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攻坚责任落实体系。三是压茬推进夯责。逐年度签订“军令状”,推行“六个同责”,坚持“周有主题、月有重点、季有行动”压茬推进,开展“春季强基”“夏季攻势”“百日会战”行动,促进了脱贫责任、工作、政策“三落实”。四是精准帮扶尽责。创新推行“238”精准分类帮扶,实行帮扶单位、镇办包村领导、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四类帮扶主体同考核、同奖惩,推动了各项扶贫举措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二、聚焦稳定脱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了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切实解决“两不愁”问题,我们坚持长线短线产业结合、产业就业同时发力,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一是发展壮大产业。通过专班包抓、以奖代补、减免税费等方式,引导支持产业延链条、建基地、带农户,培育建成食用菌产业园、西部农特产品加工交易中心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82个,全县以双孢菇为重点的食用菌、以天麻为重点的中药材、核桃、肉鸡、艾草、毛驴、葡萄、猕猴桃“八个产业”扩规增效,47个村光伏电站链接所有贫困村、带动2101户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全覆盖,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今年初,抓早动快制定《丹凤县做好疫情防控增加农民收入防返贫政策支持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和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生产积极性,有效减少了疫情对群众收入的影响。二是扩大务工就业。务工就业是我县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我们全面落实就业扶贫政策,出台保障农民工就业创业“十条措施”,帮助扩大群众就业,近五年来每年平均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9万人;40家社区工厂、扶贫基地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67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群众就业2037人,实现了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华茂牧业、民乐公司分别被认定为全国、全省就业扶贫基地。三是扶持自主创业。采取发放补贴、办理贴息贷款等办法,扶持304名贫困劳动力创业脱贫,带动就业1043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创业”扶贫模式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四是开展消费扶贫。为解决扶贫产品“卖难”问题,我们用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块招牌,推行“公共服务中心+企业+贫困户+电商平台”模式,今年实现电商销售总额5.6亿元;加快消费扶贫“三专”建设,深入开展扶贫产品“八进”活动,举办展销活动35场次、实现扶贫产品销售额2890万元。
  三、紧扣设施改善,聚力补齐基础短板。坚持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中之重,聚力补短板、抓提升。在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方面,累计建成供水工程1990处;治理农村“油返砂”公路282.3公里,修建县乡路97.3公里,硬化村组路143.1公里;新建、改造村卫生室123个;新建改造电力线路1136.3千米,全县所有行政村通村公路、卫生室、通信网络和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用电全部达标。在“两房”建设方面,实行农村危房动态排查改造机制,累计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3047户、非贫困户危房改造791户,危房改造工作作为陕西唯一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2个,搬迁6839户27393人,“五位一体”搬迁模式多次被央视报道,被评为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县所有农户实现安全住房有保障。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按照“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要求,深入推进“三改”,常态清理“六堆”,农村卫生环境、群众生活习惯明显改善。
  四、精准兑现政策,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把精准落实扶贫政策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严格落实到位。在教育扶贫上,精准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开展学籍系统、国办系统、户籍系统、资助系统“四比对”核查,行政、教育“两条线”发力,残疾送教学生、家庭困难学生“两群体”关爱的做法在全市推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例辍学。在健康扶贫上,全县贫困人口参合率、参保率、大病救助率均达100%,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80%以上,县医院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县妇保院和峦庄等5个镇卫生院与西北妇幼医院建立远程诊疗系统,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在生态扶贫上,选聘1591名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12727户贫困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逐月兑现到位。在兜底扶贫上,坚持动态管理、随报随批、应纳尽纳、分类施保,全县低保保障率9.1%,兜牢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五、多措并举发力,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我们紧盯实现高质量脱贫目标,多措并举、同向发力,不断提升脱贫质量成色。一是全力整改问题。把问题整改贯穿工作全过程,举一反三整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国家普查等上级反馈问题,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工作,第一时间核查整改群众反映问题,以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二是深化扶志扶智。创新开展“四帮四扶”“四讲四强”精神扶贫主题活动,扶志扶智“十个一”活动成为全省精神脱贫典型案例;深度挖掘找准全国劳模、马炉村原党支部书记刘西有同志先进事迹与脱贫攻坚的契合点,建成马炉村党性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现场教学点,刘西有同志成为全县党员干部学习的生动典范;依法打击忤逆不孝、缠贫闹贫行为,正向良好的风气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三是推进社会扶贫。通过项目合作、捐赠援建、干部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强与南京市雨花台区和省内碑林区、曲江新区扶贫协作实效;县内47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6个深度贫困村,构建了“大扶贫”格局。四是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制定《丹凤县后续帮扶计划和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出台《丹凤县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县镇村自下而上每月开展一轮研判,对因病、因灾或突发意外导致家庭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风险户,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或启用防返贫基金予以帮扶,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增致贫风险;健全了农村公路、小型水利工程、村卫生室等9类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推行易地搬迁“1+7”产业配套等8个方面17项后续帮扶措施,促进了脱贫成果可持续。
  六、优化工作保障,高效落实脱贫任务。我们坚持党建领航脱贫攻坚,加强支持保障,常态严抓严管,推动脱贫任务落地落实。一是引领保障。制定深化“党旗引领脱贫路”“12条措施”,扎实开展“三建三带”活动,通过党组织书记领办、党员承诺践诺、扶持党员创业等方式,推进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带贫效益。二是资金保障。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4.5亿元,出台《丹凤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建立“四级台账”,全程动态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发挥最大效益。三是队伍保障。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因素。我们制定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实施意见》,从日常管理、绩效考核、激励保障、责任追究等方面,严管与厚爱“四支队伍”,激发工作活力和干劲,增强帮扶实效。四是纪律保障。严格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制定脱贫攻坚常态化约谈《实施办法》《考评问责办法》等纪律规定,做到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监督执纪就跟进到哪里,从严督查问效追责,以严明的纪律、严实的作风,保障脱贫结果实事求是。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为弃井;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保持定力、敬终如始、接续奋战,深入推进“对标补短”工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抓产业增收。围绕培育特色农业、大旅游、大健康、新型材料“四大产业增长极”,推进“八个重点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创新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就业、消费扶贫路径,筑牢群众稳定增收的支撑。二是抓成果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思想不松、队伍不散、力度不减,常态抓好问题整改、扶志扶智、干部帮扶等工作,落实扶贫资产管理、动态监测预警帮扶、基础设施管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机制,持续提高工作质量、巩固好脱贫成果。三是抓衔接过渡。围绕“二十字”方针,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路径,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推进农村繁荣发展。四是抓作风改进。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持之以恒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深入开展“转作风、夯责任、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健全部署、协调、督办、整改、问责和总结闭环责任链条,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矢志不渝决胜脱贫攻坚,众志成城奋进丹凤朝阳。我们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千磨万击还坚韧”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谱写丹凤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绝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全县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