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建强引领 催开致富花
——丹凤县开展﹃三建三带﹄活动纪实
文章字数:4238
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丹凤网红主播网上推介芦花鸡

把党员镶嵌在产业链上


   
  金秋十月,秦岭东段南麓的丹凤县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五彩缤纷。
  位于丹凤县商镇的保定村,村党支部书记刘飞正在和保定村临近的王塬村、商山村、东峰村、铁庙村4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商议商山产业联社党委“抱团发展”问题,重点目标直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的是破解5个村群众持续增收难题。
  “现在,我们要改变党组织单打独斗的问题,通过组织合建、产业合融、资源合聚、发展合联的办法,把我们5个村的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壮大,这样做下去,就不愁群众富裕不起来……”保定村党支部书记刘飞和另外的4位村党支部书记展开热烈讨论。
  像保定村探索形成的“党建+产业联盟”发展模式,在丹凤县并不罕见,这只是丹凤县开展“三建三带”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丹凤县全面落实市委要求,紧扣“三个百分百、三个全面提升”目标,深入开展“三建三带”活动,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带动增收致富;把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上,带动就地就业。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促使特色产业方兴未艾、产业园区不断壮大、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夯实责任“网络”三级联动一盘棋
  “产业园区活力不足,怎么引导?特色产业链条太短,如何做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困难,如何解决……”
  面对这些困难,县委常委会召开11次专题会议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2次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等问题17个,从破解问题出发,从强化党建引领抓起,在全县组织开展深化“三建三带”活动“十大行动”,全面筑牢基层党建的责任链条、织密组织体系、整合党建资源、创新发展方式、推动兴产兴业。
  丹凤县委成立“三建三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基层组织建设、工业(农业)产业园区、移民搬迁就业等5个工作专班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县、镇、村三级动员部署会、重点任务交办会、外出考察学习、实地观摩、专题培训等,组织相关人员赴鄠邑区等地考察学习,认真借鉴“三建三带”先进经验,在马炉党性教育基地举办全县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590多人,全县2100多名“四支队伍”成员参加全市“三建三带”网络培训。
  县委坚持抓点示范,建立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包抓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制度,35名县级党员领导、58名党委(党组)书记带头包抓93个党建联系点、领办的48个产业项目,实行“三建三带”清单台账管理,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成立4个常态化督查组,实行党建工作随机访查、定期督查、季度评查,“闭环式”推动责任落实。今年已开展全覆盖督查2次、现场观摩推进1次,下发督查整改通知书23份,通报4期,提醒谈话党组织书记5人,推进工作落实常态化。
  党建引领“铸魂”园区承载硬支撑
  吴喜林是龙驹寨街道冠山村党支部书记,“产业园区发展的好不好,群众能否得到实惠,关键还要看党支部建得强不强,作用发挥好不好。”吴喜林说,“我们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头,每人出资5万元入股冠山村村集体经济,引导群众发展冬枣产业园。”
  冠山村党支部按照全县“三建三带”活动部署,坚持“党小组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思路,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建成冬枣基地150亩,预计收入40万元,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0人、带动157户贫困户增收、全村659户群众从中受益分红。
  夏琳夏雨联合党支部发展双孢菇产业,提供就业岗位400个,产业链上带动1700户6600名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年出口创汇1.5亿元。华茂牧业公司党总支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十大板块”产业链条辐射带动75个村4294户群众,户均增收5400元。
  “党建强起来,产业兴起来”。丹凤依托全县“一区三园”,对20个产业园区进行了逐一摸底排查,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划归管理等方式,产业园区内企业建立党组织22个。县工业园区创新建立“1+3+N”园区党建管理体系,下设3个企业党支部通过落实企业优惠政策、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融资模式,有效帮助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前,丹凤县提供就业岗位3500多个,在园区实现就业的在册贫困户达到541户1816人。民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园区为承载,建支部、建基地、建超市等方式抱团发展,创新“党支部+产业园区+果蔬种植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园区周边300多户农户通过订单农业、劳动务工、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产业发展各个环节,拉动群众就业。
  发挥“头雁”作用打造全产业链条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18年村级换届,武关镇梅庄村在坚持政治标准前提下,重点把有致富带富能力的人选进村班子。现任6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致富带头人3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人,其中林有华、屈志银等3人都是发展香菇产业的能手。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梅庄村初步形成了“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贫困户(农户)”“四位一体”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盘活资源成资产,折算资金变股金,促使农民变股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干部不出头,群众没劲头。”武关镇农业干部彭小平联系包抓梅庄村8年,他认为,梅庄村村集体经济之所以能快速掘得“第一桶金”,是启动伊始就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作用,为村民搭建起了致富平台。
  茶叶产业是丹凤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富民产业,主产地为毛坪村,也是丹凤县武关镇比较偏远的村庄。毛坪村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党小组+能人党员+茶农”的模式服务和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秦鼎、华薇、金茗3个专业合作社党小组吸纳种植能手16人,创业带动993名茶农稳定增收。
  再落后的条件也不怕,只要选好了“领头雁”,困难自然就会解决。丹凤县建强党组织、配优班子,不断探索全产业链带动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创新推行“1+3”党组织设置模式,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打造“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品牌。全县175个企事业单位与89个贫困村结对共建,在食用菌、核桃、艾草、毛驴、葡萄等八大重点产业上,建立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产业链222个,成立产业链党小组188个,各产业链镶嵌党员3099名,通过推行“党员+中心户长+贫困户”模式、党员“365”精准分类管理,示范带动1.9万户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持续增收。
  做大社区工厂创新引领大舞台 
 秋的竹林关镇刚下过一场雨,天气转凉。可在江北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工厂——雅尔艾服装公司里,工人们却忙得热火朝天。“我以前在广州打工,每月除去房租和日常花销所剩无几。”搬迁户杨月娥一边踏着缝纫机一边说,“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小孩和老人,方便得很。”
  搬迁群众远离土地,生活来源成了问题。丹凤县开展“三建三带”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创新推行“党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党支部+企业+就业扶贫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在全县建成社区工厂13个,扶贫基地23个,扶贫车间、作坊126个,使近万户搬迁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创业就业的愿望。同时,通过雨丹劳务协作、“春风行动”等,转移9800多名搬迁群众到南京、西安等地务工。
  从大山搬进社区,从农民变为市民。丹凤县坚持“抓党建、促管理、强服务”工作思路,健全组织体系,实施网格化管理,助力产业就业,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党组织引领作用,让搬迁群众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不但能发展,而且能致富。
  在凤冠新城移民社区,总能见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邻里有了矛盾,他们是“融合剂”;新惠民政策到了,他们是“广播员”;居民有了困难,他们又是“及时雨”。他们就是社区团支部“青年之行”志愿服务队队员。
  近年来,丹凤县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党支部12个、党小组40个,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为纽带、经济组织为支撑的安置地组织体系,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
  筑牢基础“根基”激发干事新活力
  丹凤县坚持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出台加强村级“一肩挑”教育管理监督《十项规定》,建立健全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集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16个,调整村党组织书记2人,储备后备干部96名,化解信访矛盾15起,为民办实事85件。村级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达到100%,32个小微权力试点村、8个村级“一肩挑”示范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出台鼓励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办法》,有效调动村干部发展产业积极性,全县74名村干部带头入股465万元发展产业,首批兑现46名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奖金50多万元,产业链上双带型党员占比达到34%,全县9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今年以来提拔重用脱贫一线干部55名,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出台移民小区干部补贴制度和基层组织运转经费递增保障机制《实施意见》,设立党员创业扶持基金60万元,引导510名党员创业带动2193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出台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创新推行技能培训补贴、就业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
  同时,丹凤县认真落实县委书记领办基层党建实事硬事,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建、发展共赢”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商圈市场作为重点,整合商圈内的单位、企业、商户成立“小个专”商圈党委,构建区域化商圈党建联盟,建立“属地街道党委+专业市场党组织+经营户党员”条块结合、双向管理的党建工作体系,推行“联席协商议事”制度,实现了区域内“党建红利”共享,目前已注册各类企业商户3600多家,从业人员3.6万人。由商圈党委牵头,积极实施党旗领航、市监护航、梦想远航三大工程,以建设红色、文明、诚信、活力、和谐“五型商圈”为抓手,创新开设“双强学堂”“革命精神初心讲堂”“思政课堂”,组织开展“党旗领航诚信经营”“商圈党群携手共建”“党的声音进商户”等系列活动,建立“党员先锋1515创新创业”责任区制度,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形成党建与业主同步管、经营与活动同步推、激励与约束同步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如今,随着“三建三带”活动的深入推进,全县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丹凤乡村实现了生活由穷到富、村容村貌由差到美、人心由散到聚的华丽转变。
  丹凤,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崭新答卷。
组稿:樊利仁 黄平 摄影:张钉民 冯永发 陈沛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