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化扶贫不言悔
侯占良
文章字数:2817
郝忠锋(中)在山阳县藤编工艺厂调研传统藤条编织技艺(石祥民 摄)



  “天麻山芋能致富,坚决不当贫困户。”2019年春节前夕,群山环绕的商州区牧护关镇铁炉子村白雪皑皑,寒风凛冽,但村里正在进行的文艺演出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戏台上欢快热烈地吹拉弹唱和台下此起彼伏的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年届古稀、靠种植药材刚刚脱贫的牛老汉拍拍呢子外套上的雪花,夸赞小品《坚决不当贫困户》说:“好,编得好。山花艺术团这个小品给咱山里人提气,我要给他们披红。”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指示精神,山花艺术团总经理、商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郝忠锋拓展当地宣传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扶贫活动,受到了广大山区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秦岭山中的“乌兰牧骑”
  “山区群众对戏曲的那种热爱,没在基层待过的人是难以体会的。乡亲们那一张张洋溢着热情和喜悦的笑脸,总会让人感受到‘送戏下乡’的责任。”说这话的,是商州区文化馆原馆长、现任商洛山花艺术团总经理郝忠锋。春节来临之际,他正忙着组织艺术团走进秦岭山区的村村镇镇、沟沟岔岔,通过戏曲演出的形式让“文化扶贫”走进千家万户。
  “今天就是流鼻涕,也得吸回去,要不妆就花了,还得重画。”在村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临时化妆间里,冻得瑟瑟发抖的文艺小分队的演员们被郝忠锋的调侃逗得哈哈大笑。天气虽冷,乡亲们的热情和期待却温暖人心,演员个个精神抖擞,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为观众奉献一台好戏。
  商洛山花艺术团是郝忠锋组建的一个民营院团。从2015年起,山花艺术团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大局,结合当地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精心编排文艺节目,以艺术的形式讲述脱贫攻坚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广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先后创作、排演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搬迁风波》《“退婚”风波》《三个妇女找村长》《饮水思源谢党恩》《牛半斤相亲》《坚决不当贫困户》《脱贫致富谢党恩》等10多部小品、快板作品,迄今已累计演出上千场次。比如小品《坚决不当贫困户》,以商州区杨峪河镇西坪村马玉婷立志战胜贫困的真实事例为素材创作、排演,激励贫困户自强自立,战胜贫困,争做新时代的新农民,就特别受农村观众的喜爱。
  在农村演出,“戏比天大”不仅指的是演员和群文工作者对舞台的热爱,对演出的精益求精,更指的是包括戏曲在内的各种文艺形式与广大群众结下的深厚感情。“我们要成为活跃在秦岭山中的‘乌兰牧骑’,带着精彩的节目跨过沟沟岔岔,翻过坡坡洼洼,用乡亲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扶智扶志,增强人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郝忠锋说。
  《紫荆树下》唱和谐
  做好文化扶贫,首先需要认真调研,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2013年,郝忠锋在下乡途中发现,某地有张、王两户人家,为地界上一棵树的归属权,多次打架、告状,本来好好的日子,经过三五年折腾成了贫困户。还有两户同族兄弟,为门前的三尺出路斗得你死我活,日子也过烂包了。如是,郝忠锋立志写一部倡扬和谐的大戏,便根据商州紫荆村(原三贤村)民间流传的“三贤哭荆”故事创作了大型花鼓戏《紫荆树下》。该剧歌颂了中华民族亘古传承的“家和万事兴”“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讴歌了田氏兄弟为了家庭幸福、邻里和谐而克勤克俭、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着力弘扬良好家风,表现真善美和人间大爱,一和观众见面便受到热烈欢迎。两个多小时的戏,观众的掌声达20多次。
  2016年10月29日晚,《紫荆树下》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在合阳县剧院演出,同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中国文化报》《陕西日报》《华商报》等媒体纷纷宣传报道,最终荣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编剧奖、演员奖和导演奖。然而,又有谁知晓郝忠锋当初为了排戏而四处借钱的窘境。6月的一天,他骑着摩托车前往乡下找亲戚借钱时,还差点发生交通事故……时至今日,郝忠锋为了排戏尚有超过百万元的民间欠款。
  在接受《文化艺术报》记者采访时,郝忠锋表示:“在大多数贫困地区,思想落后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文化能够给当地人提供精神的力量,从而改变现实状况。我们虽然是非专业院团,队伍小,经济基础薄弱,但是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经济基础薄弱等困难,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争取尽快还完所欠债务,再买一辆演出车,这样下乡演出就更方便了。”
  除了《紫荆树下》这样的大戏,近年来,郝忠锋还创作了十几部农村题材的小戏、小品。这些小戏小品以极大的切合度和亲合力,抒人民之情,讲农民故事,为时代放歌,给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效地促进了文艺扶贫、戏剧扶贫工作,成为扶智、扶志的有效手段,显示了戏剧艺术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民间工艺出“深闺”
  2019年6月退休之后,郝忠锋在组织山花艺术团演出之外,又担纲商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协的工作千头万绪,但郝忠锋始终把文化扶贫放在首位。在省民协和市文联的指导下,民协会员刘建涛等编创的商洛花鼓微视频《秦岭深处农工情》,在统战部和人民网开展的统一战线“脱贫攻坚·奋斗有我”随手拍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近日,郝忠锋带领民协骨干人员,先后深入丹凤、山阳、镇安、柞水县调研开发民间工艺产品,助力扶贫攻坚工作。在丹凤县马炉村,了解到玉米包皮草编的加工生产和销售情况后,郝忠锋和丹凤县民协负责同志商量,准备在县城的民协会员家里免费为贫困户培训草编技术。在山阳县了解到藤编工艺品的制作,发现很多藤编工作者都是贫困户后,郝忠锋动情地说:“能照相的照相,能写文章的写文章,利用报纸、电视台、互联网、公众号、朋友圈,把咱山里的宝贝疙瘩让山外的人知道了,咱们贫困户的日子自然就好过了。”
  在山阳县法官乡考察龙须草制作草鞋工艺时,郝忠锋坐上制鞋架,脚蹬手搬,感受了一把打草鞋的滋味。听说每双草鞋能卖20多元时,他高兴地买了几双草鞋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对着摄像机为法官原乡草编坊作起了“广告”:“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法官的龙须草鞋就是好!”赢得了现场群众的一片叫好声。
  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倡导、督促下,商洛各县区都有一批民间工艺品走出“深闺”,进入了景区景点、美丽乡村的扶贫电商平台或城区的扶贫超市,为农村的扶贫产业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0年10月18日,商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驻商州区商中路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站揭牌成立,市民协主席郝忠锋邀请7县区民协会员中的书画家现场作画留墨,市民协书法专委会主任、书法家赵金虎写了30多幅“福”字,作为社区在重阳节送给老人们的礼品。
  这时,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正在帮忙展纸端墨的郝忠锋腾不出手,只好按了免提:“老郝,你排戏借我的钱啥时候还,至少得把利息先付了吧?”
  “行,行,先缓一下,月底退休工资到账就给你微信转过去。”
  “你呀,扑前跑后地摞了一尻子烂账,悔不悔?”对方说完,挂了电话。郝忠锋尴尬地收起手机,有些羞涩地环顾了身边的书画家们一眼,瞬间又嘻嘻哈哈地投入到他的文化扶贫工作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