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宁商扶贫协作中的创业故事”之六
把家乡山货卖成香饽饽
本报记者 宋雨萌
文章字数:2128
  10月27日,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商洛秦岭农产品旗舰店丹凤馆内,一位优雅干练、落落大方的女士正为顾客讲解艾产品的理疗作用和使用方法,她就是商洛秦岭农产品店的总经理鄢小珍。
  “艾产品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不少南京市民,不久前我们为1000名雨花台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赠送泡脚包。与南京对我们商洛的帮扶相比较,这份爱心微不足道,却是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鄢小珍告诉记者,除了艾产品之外,商洛核桃、手工挂面、魔芋制品等在这里也备受南京市民的青睐。作为南京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首个商洛农特产品展销实体门店,商洛秦岭农产品旗舰店倍受宁商两地政府关注,鄢小珍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人生的二次创业。
  两地协作迎机遇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宁商两地交流越来越密切、合作越来越广泛,一家家扶贫工厂如雨后春笋在商洛大地的乡土间扎根发芽。如何让南京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商洛的农特产品,更有力地打破地域限制呢?经过考察、慎重考虑,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府和商洛市政府决定在南京建立首家农特产品展销馆,开启南京市政府引导消费扶贫的先河。
  项目有了,资金也筹备到位,商洛的扶贫工厂随时可以供货,南京市的场地也规划到位,谁来当展销馆的负责人?一时间成了难题。这个负责人,既要十分了解商洛的地理环境、熟悉农产品的特点,还要精通销售、熟知扶贫政策。雨花台区在丹凤挂职副县长的张海毅想到了“土门公社”女主人鄢小珍。当时,鄢小珍一手打造的以农家乐旅游为主体的“土门公社”,正风生水起。
  张海毅找到鄢小珍,与她说了心中的想法。想到要去南京负责如此重要的项目,一向阳光自信的鄢小珍也生出了些许自卑和畏难:“您所说的条件我都占得上一点,可是要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将我们的农特产品卖出去,我的理念、知识、能力跟得上吗?我们能与南京的市场接轨吗?”“我相信你,去试试吧。”在张海毅的鼓励与推荐下,2018年,鄢小珍安排好“土门公社”的事务,带着使命走出大山,从此踏上一条不一样的征程。
  创业路上再出发
  鄢小珍是土生土长的丹凤县土门镇人,除了“土门公社”女主人的身份外,她还是陕西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丹凤县人大代表、实用人才、劳动模范。
  小时候常常跟着大人在山野间放牛,再长大一些,家里的农活她也样样顺手。初中毕业后前往西安打工,很快便在城市站稳了脚跟。
  几年后回到家乡,她发现土门镇已不复往日的热闹,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子里只剩下稀稀疏疏的老人和留守儿童,昔日欢乐忙碌的乡村图景已经褪色,良田成了荒地,四处空旷落寞。儿时田间地头奔跑的记忆、那些往日农家里的欢声笑语一遍又一遍涤荡着她的思绪,她怀念曾经那种氤氲着泥土清香的生活。她想回到家乡来干点事情。
  鄢小珍发现,城市人注重养生,农村人需要赚钱,将二者需求对接,不是就能创造更多财富?她瞅准了这个需求链,2014年返乡创业,开办土门公社大食堂,建造山间民俗,以纯生态的方式种植养殖。她一家一户地联系乡亲,表明来意,签订合同,利用自身的销售经验开了家微店,将土门镇的绿色农特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那时农业电商,直播带货之风还尚未刮起,农业专家来看后盛赞鄢小珍走在了“趋势的前边”。土门公社不仅吸引了各地游客,也助推鄢小珍的事业蓬勃发展。她参加了全国农场主首期培训班,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生态农产品的信心和决心。
  初到南京,人生地不熟的她先安顿好食宿,迅速适应环境。“雨花台区给了我们这么优惠的政策和支持,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将这个项目做好。”要强且满怀感恩的她心想。独木难成林,众人拾柴,火焰方高。早就听闻商洛老乡在南京设有商会,鄢小珍联系商会,认识了商会会长耿明生和一众商会老乡。“我们盛产香菇、木耳、天麻等,这类干货方便运送,也受消费者欢迎……”鄢小珍和耿明生他们共同讨论商议展销馆的蓝图,精准调研定位南京市民的需求,对接商洛的扶贫工厂,从大目标到小细节,他们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将这个项目一步步落实。
  带着感恩做买卖
  2018年3月29日,由南京市雨花台区与陕西商洛市丹凤县协作打造的商洛秦岭农产品旗舰店丹凤馆在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揭牌亮相,70多种原生态无污染的商洛农特产品与南京市民初次见面。“商洛是核桃之都,从产地直供到店里的优质核桃只要15元一斤,此外还有土乌鸡蛋、五谷杂粮等,均以精选品质、较低价格回馈南京市民……”开业现场,鄢小珍热情地向南京市民推介农特产品。同年9月,位于雨花台区西善桥岱山新城的秦岭农珍馆开门迎客,据鄢小珍介绍,秦岭农珍馆是目前商洛在南京最大的扶贫综合体,西善桥街道以优惠方式提供2850平方米的实体店载体,目前已经利用700平方米,除了展销来自丹凤的农特产品,还可以买到青海新疆等地的名优产品。
  “这款魔芋凉皮来自丹凤县竹林关镇江北产业园,很受南京市民欢迎,丹凤农户的土特产、扶贫工厂的产品基本上都在店里了。雨花台区一直以来都在无条件地帮扶着我们,我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现在从事的事业,我要把我们家乡最好的东西带给南京市民,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感恩。”鄢小珍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截至11月25日,两个特产店本年度销售额达932万元。
  眼下。有近万名商洛人在南京打拼,其中有很多人从事餐饮行业。根据这个情况,鄢小珍精心设置了红酒专区,售卖丹凤传统葡萄酒,扩大市场销售规模。她还将艾产品专区起名为“艾在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