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之三
周庆海 从贫困户到领头雁
本报记者 田琳 方方
文章字数:2030
  “曾经的贫困户回家乡建厂,年营收80万元”的消息近几天在镇安县铁厂镇不胫而走,大家纷纷好奇:“贫困户咋有钱当老板?”“这个小工厂到底念了啥致富经?”
  因病致贫遭打击,政策关怀燃希望
  周庆海今年31岁,镇安县铁厂镇新民村六组人。昔日家住偏远高山上,秋天满山的红叶,成了他记忆中的优美风景。与家乡的美景相伴的,还有代代传递的贫穷。“不通水泥路,到镇上赶个集,来回走路最少要三个小时。”周庆海回忆道,吃水成问题,老家的三间破旧土屋,几亩薄地,养上两头猪,往出运都不方便,艰辛生活不堪回首。
  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支撑着周庆海勉强读完初中。十几岁就外出闯荡,吃的都是没学历、没技术的苦,送过凉皮、贩过服装,辗转各地谋生,活儿累还挣不到多少钱。最困难的时候,找不到工作,连饭都吃不上。后来在西安一家雨衣厂当学徒,每月只有100元的工资。
  正当生活步入正轨时,2014年下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陷入再次困境。为了看病,周庆海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个遍,日常开销外加医药费,家里就靠着亲朋好友和政府的帮助勉强度日。
  2016年,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给他带来了福音,他住进了铁厂镇和谐小区80平方米的易地扶贫搬迁房,“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煤气灶、吃上自来水,看病、买个东西都非常方便,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周庆海说,在各级的帮扶下,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要脱贫,先立志,幸福生活不能光靠党和政府扶持,还要靠自身奋斗。随着病情好转,周庆海决定到外面再闯荡几年,他又来到西安,利用前几年学的制作雨衣技术,在一家雨衣厂找到工作。他省吃俭用,逐步还清了看病所欠的大部分外债。因为勤快、踏实,工厂负责人逐步将维修设备和生产管理的技术教授给他,还让他代管工厂。“一定要在这个厂子里好好儿干下去。”他暗下决心。
  干部牵线找场地,筹措资金把厂建
  2018年3月,雨衣厂负责人家里有事,想把厂子转给周庆海:“钱慢慢筹,我的客户也介绍给你,可以带你一段时间,产品销路还能再拓展。”当天晚上,周庆海失眠了,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
  其实他早就有创业想法,只是以前的生活让他不敢想。“只要想干,就算贷款也要支持你。”父母的话给了他信心。他随即找到在西安做生意的堂哥,得到了一些资金上的支持。
  “把厂子盘下来,搬回镇上去,这样既不耽误挣钱,还能照顾父母。”周庆海的想法得到了当地镇政府的支持,不但在搬迁小区租到了400平方米的厂房,还享受到了减免一半房租的优惠政策。
  搬运机器、购买原材料、培训工人……2018年9月,周庆海创办的安太顺发雨衣加工厂终于开业运营。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5000件产品顺利销售,第一单就挣了4000多元。2018年周庆海光荣脱贫,日子更有了奔头。
  致富道路渐变宽,带领乡亲奔小康
  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9年上半年,周庆海扩大生产量,通过原来客户的关系,将1万件产品又发了出去。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客户来电话要求退货,还要取消以后订单。
  “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1万件货都退回来,算上运费就要赔十几万。”他坦言自己当时懵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所幸这批货后来只退回2000多件,这单生意赔了两万多元。“满满的信心快被浇凉了,工厂停止了生产,我一下子蔫了好几天。”客户反馈并非质量问题,而是产品设计和面料都跟不上最新形势了。这给周庆海提了个醒——不能只顾生产,还要走出去看看。他到江苏、浙江考察了雨衣生产工厂和市场需求情况,学习更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但是要更换面料和设备,资金来源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县上出台了鼓励建设扶贫工厂政策,将周庆海的工厂纳入以奖代补对象,给予10万元奖励;镇上还积极为他申报了苏陕协作帮扶项目,得到5万元扶持。雪中送炭的两笔资金,帮厂子渡过了难关。
  “当时说有技术培训,做坏了产品也不要我赔,我就想试试。”住在搬迁小区的刘群娥,家里人口多,公公婆婆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负担很重。周青海的厂子需要工人时,她很想去又怕自己干不好。看到她犹豫不决的样子,周庆海鼓励她到厂里来试试。第二天,她来到厂里,周庆海说到做到,就手把手地教她踩缝纫机、上拉链,开口袋、安帽袖、扎边子等操作工序,刚开始她没基础手脚慢,老是没有耐心,常常想放弃,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和学习,她渐渐熟练了,一个月后完全掌握了技能。“开始一天只能做30件,到后来每天做150多件,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她笑着说,多亏周庆海这个厂子,让她有班上有稳定的收入。
  有做服装的基础的王春香也来厂里上班了,经过简单培训,她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款式雨衣的缝纫技能,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现在每月能有3000多元工资,家里日子也比以前好了。
  现在,周庆海的雨衣工厂经济效益良好,年营业额稳定在80万元左右,安置了像刘群娥、王春香这样的搬迁贫困户22人。
  回首过去的脱贫路,他充满感慨。周庆海说,现在工厂越办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他相信大家都一样,依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只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就一定能够摆脱贫困,活得精彩,实现致富梦、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