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本报记者 马泽平
文章字数:2189
  11月25日,一场大雪过后,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大凹山上白雪皑皑,牛羊早已下山回圈养膘。山下,岭沟村四组村民王德位家炉火正旺,六七个邻居正围坐在火炉旁,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当月“五好家庭”的归属。
  热情的王德位趁大家谈论间隙,拿出了事前准备好的果盘,里面盛着苹果、桔子、石榴。“前段时间娃们回来买了些水果,邻居们也尝尝。”王德位说完,掰开一个又大又红的石榴,露出了一团团晶莹剔透的石榴籽。他将石榴分给大家后,接着说:“现在日子过好了,回汉邻居们团结互助,大院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和谐大院,我们真的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王德位所在的大院叫和谐大院,其实是一个小型移民搬迁点,同院共居着15户群众共71人,其中9户为汉族、6户为回族。2018年,这个小型移民搬迁点在“幸福美丽和谐新岭沟”创建活动中,被岭沟村委会命名为和谐大院。78岁的王德位是大家全票推选的第一任院长,和谐大院明理室就设在他家的堂屋,墙壁上悬挂的和谐大院管理制度,以及“五星管理积分表”,格外醒目。
  在王老的记忆里,几年前,和谐大院一直是邻居们心中的“闹心大院”。
  和谐大院15户回汉群众,以前散住在海拔1300多米的大凹山上,是当年典型的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的“三不通”地方。“住山上那年月吃水最可怜!”王德位说,那时晚上半夜就得起床,打着火把到三里外的水凼挑水喝,去迟了水就被别人挑完了。“挑水来回走的山路十分陡峭,稍不注意跌一跤,水桶就咕噜噜滚下山坡。村民经常赶牛到那里喝水,结果几头牛都掉下山崖摔死了。”
  1999年,当地党委和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大凹山15户回汉群众才走下大山,搬进了岭沟村四组阴坡坪。“由于搬迁群众家里都穷,在河道边安家土地又少,为了省钱省地方,就建成了当地少有的回汉混居连体房。”72岁的汉族村民张荣江介绍,他家和回族村民魏荣方共用一个山墙,而汉族村民邓远林的房子又和魏荣方家共用一个山墙,一排过去6家都这样。
  搬下大山,吃水不用挑、道路通到门、上学一脚平,好处真不少。但新的堵心事又像沉重的铅锤一样,压在十几户搬迁群众的心头上。搬迁建房欠下一屁股外债,让本就贫穷的群众日子过得更紧巴,再加上民族习惯不同和邻里纠纷产生的新矛盾,让一大院子人都很闹心。“汉族村民想在路边架圈养猪,回族邻居意见大,回族村民放养牛羊,一早起来汉族邻居看到牛羊粪便把院子弄得臭烘烘,就开口大骂。”村民刘开梅说:“几年前,大院里因为牛羊偷吃庄稼、小孩串门儿损坏东西、这一家在地界多挖了那一家几锄地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邻居们动不动就互相拽着找村干部评理,找镇上领导上访,有时还大打出手惊动了当地派出所。”
  2015年,精准扶贫开始,大院15户群众中4户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全村占比较高。包扶干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引导大院村民开展互帮互助,寻找致富出路。邓远林的儿子邓小鹏在镇安县城承包建筑活时,总是优先找大院邻居前来务工;回族村民马万志在西安开泡馍馆时间长了,熟人多,就帮贫困户马万平到西安摆地摊挣钱,还引荐贫困户方长银老两口到西安做环卫工;贫困户赵德福不能在大院里养牛了,院长王德位和几个老年人一起帮助他在远离院子的地方建起了牛栏,一年养牛收入5万多元。 
  2018年,全院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摘帽。又借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危房改造,昔日脏乱差的院落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大院。日子过好了,环境变美了,大院的人们心情也舒畅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岭沟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趁着创建“幸福美丽和谐新岭沟”的东风,组织大院群众创建和谐大院。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大家推选院长,成立明理室,让群众心里有苦能诉说,协调矛盾有去处,不长时间就实现了“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矛盾不出镇”。
  和谐大院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每月进行五星评比,推动五好家庭和五美家庭创建活动取得实效。记者采访当日,院民刘辉银正拿着扫帚打扫院落。伴着有节奏的“刷刷”声,十几分钟后,她不仅把自家院落收拾得干净整洁,还把穿院而过的通组水泥路也扫得干干净净。“农村人都爱面子,每月评比活动,哪一户要是看到自家获得的小红旗、五角星比别家少几个,都羞着脸出来,暗地里下狠心改呢。”刘辉银说。
  和谐大院的创建,犹如一夜春风,让15户回汉群众邻里关系悄然发生改变。
  闹了10多年矛盾的汉族村民赵德福和回族村民胡吉群终于打开心结,成了好邻居。赵德福家打麦子,忙得不可开交,胡吉群看到后赶忙过去帮忙,赵德福新麦压出面条后,首先拿上几把送给了胡吉群。邓远林家加工洋芋淀粉急需人手,邻居马万平的媳妇就主动搭一把。张荣江老人生病后,儿子和儿媳妇长期不在家无法照顾,邻居黄桂珍就帮老人买药,还给老人送上热腾腾的饭菜。
  今年7月,马万志儿子马创结婚,大院人都像自己家过喜事一样,将屋里打扫得十分干净,腾出房间供马万志远处亲朋好友住宿。长期在西安创业的胡广林、张昌荣、魏永方、王新富等几个邻居,也放下手中生意,提前两天赶回来帮忙。女方送亲的人目睹大院群众这么团结,都感慨说,“真没想到,这回汉群众混居的大院,邻里之间亲如一家”。
  在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和茅坪回族镇是陕西省仅有的3个回族镇中的两个。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回汉群众搬进一栋楼、进出一个门的现象在两个回族镇很普遍。像和谐大院这样,一个个回汉群众手足相亲的故事也正在这些地方不断上演,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生活正像盛开的石榴花一样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