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斑斓洛水
文章字数:4693

  刘剑锋
  洛河是一个鬼斧神工的雕刻师。它雕刻着风姿绰约的山水田园、千姿百态的时光记忆,也雕刻着缤纷多彩的大自然。深谷幽壑里的一块块石头,被河水千磨万击之后,成为形态各异、色泽鲜艳、斑斓多姿的洛南奇石。自灵口逆流而上129公里的洛河,就是孕育奇石的一张得天独厚的温床。而出生于灵口的王延年,又在漫长的时光里,以自己的书画打造着洛河上的另一道风景。
  斑斓多姿的奇石
  在洛河边,尤其是洛河涨水之后,河滩上总会涌来一批又一批人群,在乱石中间翻翻捡捡,寻寻觅觅,乐而忘归。他们在干吗?找石头。
  洛南境内129公里的洛河,有1360多条大小河流陪伴着,而这些河流来自115座纵横交错的大山。115座山,115种风情,115种姿态,有着用数字无法表述的各种不同的石头。这些石头被一条条河流从深山里冲下来,顺流而下,或跌入峡谷,或落进深潭,或在河床里慢悠悠地游走……在漫漫的时光里,在无法想象的缓慢而执着的行程中,水,一点点地打磨着石头,石头之间亲密地碰撞着、磨砺着,于是,石头上面不同的线条、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纹理,在千磨万击中褪去了大山沟壑披在它们身上的原始外衣,成为鬼斧神工、气韵生动、色彩斑斓、质地细腻、人工无法企及的艺术品。事实上,它们存在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艺术。因为这是大自然按照自己的法则创造出的作品,它的创造过程充满了无拘无束的自由、狂放不羁的野性、冰清玉洁的天然,原始而淳朴,神秘而纯真,你看不到俗世之人赋予它们的任何痕迹。它们有着自己的呼吸、自己的体温、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品格,质地纯然,性所不动,超然处之,亘古恒久。或许,这便是人们对洛河奇石趋之若鹜的真正原因。
  苏轼曾说过:“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如果狗尾续貂的话,洛河若无千姿百态的奇石,便少了多少内涵。
  造山运动带来的复杂地质构造,成就了洛南石头不同的质地、色彩和形状。洛河的石头或大如牛犬,或小若珍珠;或青翠如黛,或艳若晨曦;或娇秀圆润,或粗朴硕壮;或古朴典雅,或突兀狂放;或晶莹如玉,或朦胧如雾。其线条图案更是逞怪披奇,姿态万千,或如山水画卷,或如人物花鸟,或如日月辉映,或如江海奔涌……
  在洛南奇石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亿万年前形成的冰川化石、珊瑚化石、硅化木等等,已发现有金钱石、硅化木、千层石、日月石、梅花石、钟乳石、珊瑚虫化石等各种奇石。这些奇石以石质坚硬、图文清晰、形象生动、意蕴深厚多元而备受人们推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金钱石是洛南特有的一种观赏石,因其图案酷似中国的古钱币而名之。金钱石主要产于洛河的支流石门河、石坡河两岸的山崖。金钱石石质细密坚硬,形态万千,图案简洁明快,色彩沉稳凝重,质朴浑厚,又意蕴深厚,为洛河上独有的奇观。2000年,中国宝玉石协会观赏石专业委员会顾问、陕西省观赏石协会会长、著名奇石收藏家及鉴赏家李饶先生,将洛南金钱石命名为“洛河源头石”。
  中国有着古老的集石、藏石、赏石之传统。《山海经》中有百余处矿物奇石产地的记录。孔子将君子之德比于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屈原以“明月宝璐”嵌为帽饰,“昆仑玉英”佩为衣饰。白居易在《双石》中云:“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顽石大家苏轼说:“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而马致远在《汉宫秋》中甚至说:“一城易得,一石难求。”
  既然千万年来,洛河有如此馈赠,在洛南,集石、藏石、赏石、玩石如何不蔚然成风?
  洛南集石、藏石、赏石、玩石始于何时,无清晰记载,但是,洛南人喜集石、藏石、赏石、玩石却是闻名遐迩。当集石、藏石、赏石、玩石已不足以让石头的价值得以明证,便有了石品交易,让石头成为产业。奇石交易早已是洛南的一道特有的风景。
  2004年11月,一篇题为《洛南奇石产业现雏形》报道中说,洛南全县约有奇石爱好者1.5万人,个人藏石总量在15万块以上。由于洛南县奇石资源丰富、收藏的奇石量大质优,民间收藏交易已形成气候,慕名前来搜集奇石的外地人络绎不绝,洛南县民间奇石交易日渐活跃,石门镇农民李军生、周天时专门从事奇石采集、销售,年收入均在四五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洛河源头石”在国际国内奇石展中先后获奖20多次。2009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赏石展中,周绍义、王琳华、吴书怀、郑忠新等选送的藏石“象形鱼”“江山多娇”等获得一个金奖4个银奖。
  近年来,石门镇政府发挥地方资源,鼓励群众发展奇石产业,在省奇石协会理事夏治民的带领下,成立了“金钱石”产业协会,吸收会员100多名,建奇石馆1万平方米,收藏各类奇石3000多方,引导、带动了该镇的奇石、花卉、根艺等手工艺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了专业的“金钱石”加工户52家、根艺10多家,开有家庭奇石馆20多家、门店10多家,奇石的开采、打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年销售收入达260多万元,成为群众新的增收点。
  石门镇或许只是洛南奇石产业的一个缩影。
  泱泱洛水之中,还有多少奇石在沉睡?
  童心永驻的王延年
  2020年9月27日,在亲友为他举办的80寿辰庆典仪式上,王延年先生一如既往的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而且依然思维敏捷,妙语连珠,老顽童般和大家开着玩笑,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和80高龄的老人画上等号。
  王延年先生永远是一头浪漫的自来卷发,蓄着一脸艺术家的络腮胡子,一双灵动的眼睛在眼镜后面闪闪烁烁,而且永远是个老小孩,嘻嘻哈哈,和我这样的晚辈开着没大没小的玩笑,和朋友说着荤荤素素的笑话。这个年纪了,微信玩得飞沙走石,朋友圈、微信群里经常发作品,讲些搞笑的段子,和好友开开玩笑,乐此不疲,活跃得像个孩子。
  洛河边的灵口镇黄坪村,是王延年先生出生的地方。1949年以前,黄坪称古柏镇。从黄坪村向南翻越大山行约15公里,是书法家何伯群先生的出生地寺坡。
  与何伯群短发整肃、髯须干净,举手投足间儒雅沉静、温文谦和、淡然安静的儒生气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延年生性爽朗张扬,狂放不羁,言谈间必舞之蹈之,波浪翻滚,訇然不绝。
  何伯群在南,王延年在北,一个是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一个是能书能画的书画家,两个人一静一动、一沉一放、一平一壑、一阖一捭的个性和气质,构成了洛南书画界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
  王延年的父亲王中愷曾任陕南粮征办主任,1921年创办古柏镇中心小学(当时洛南仅有三所),家里开有药房,为乡邻治病疗伤。1949年4月,他的父亲带着三杆枪从卢氏将解放军迎接至古柏镇,就住在他们家的北大院。父亲一生好丹青、喜藏书画瓷器,而母亲擅剪纸、刺绣。在这样的家庭熏染之下,王延年自小便喜欢书画,广习天下名帖,沉溺于国画而不能自拔。
  1961年,王延年于商洛师范毕业后,一边作教师,一边继续研习书画。20岁出头,王延年的国画《小麦入云》便入选全国农展会,《执勤去》入选陕西省年画作品展。正是踌躇满志风华正茂之时,父亲被补划为地主而下放到了农村,家藏的书画、瓷器、文房四宝被洗劫一空,而王延年连教书的资格也失去了。虽然生计无所依靠,一家老小的生活陷于困顿,但他“坚信着一线希望,躲进草棚里,挣扎在吃不到榆树皮,月供购二两煤油的灯下刻苦临习‘芥子园’”(王延年《玄翰》)。那时农村搞“三史”(村史、家史、革命史)宣传教育,能书能画的他便去做“三史”宣传员,写写画画间,有了名气,竟从洛南一路画到河南,每天能挣到一元钱,“同时还从事工艺美术设计、舞美、舞台音乐、编剧等,广泛涉及”(王延年《玄翰》),靠这些补给家用。这样的日子,他经历了18年。
  王延年记得,1979年大年初一那天,他在广播中听到中央对地主、富农分子、坏分子等一律摘帽子的消息后,当即画了一幅题为《八十年代第一春》的梅花,并题诗:
  “昔画红梅款难题,今写蜡梅喜迎春。
  寒冬霜田时已去,暖流春风上青云。”
  近20年的人生困苦和磨砺,对王延年来说弥足珍贵。他说:“这些苦对我来说都是财富。”带着这笔财富,其书画创作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虽然几十年来写字画画从未中断,但他终觉修养不够,内力不足,视野不宽,要成大器,首先得潜下心来给自己补课。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到跑到南方,在无锡书法艺专进修学院主攻国画。同时,又在陕西国画院研修中国画,受方济众等大师影响,还先后向古元、李桦、张仃、关山月等老师求教。
  多年的苦心研修,从来不缺悟性而且谦逊勤奋,又经历人生历练的王延年,其创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境界,其作品也一发而不可收。1987年在无锡举办个展,1991年在北京举办个展,1994年随省政府代表团出访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等国,借出访在美国举办个人书画展,其作品获得了美国第十届国际艺术大展金奖。进入新世纪后,王延年带着自己的作品不断出国交流书画艺术,2001年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中国美术馆联合组织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出访法国、意大利、摩洛哥、西班牙、梵蒂冈、俄罗斯等国。2006年,国画《秋到农家》入选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华人顶级画展。2008年,受香港特别行政区邀请,出席了香港、澳门、深圳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典活动,并以此为主题举办了个人书画展览,荣获改革开放30周年文化成就奖。
  王延年的作品在国内外屡屡获奖,其中包括国家“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奖、全国美展三等奖、全国山水画展“创新奖”、文化部“文华奖”最佳创作奖等等,还曾获中美文化交流贡献奖,被评为第二届陕西最具影响力人物。他的许多作品被国内以及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艺术机构收藏,许多作品入选《世界美术家作品选》等国内外19部大典,出版《王延年书画选》《王延年书法集》《王延年山水画集》等多部专著。
  有论者说,王延年笔下的山水堪称“当代之新派山水,其质地真实,形神兼备”,“融西画之素描求立体、取光源造生动、点五色描神采、用透视现真实,并用传统中国山水画水墨笔纸,或揉或皴,且泼且收”。王延年技法上的娴熟,既得益于他的天资灵气、聪慧好学,更得益于他汪洋恣肆的个性、豪爽大气的胸襟,以及他对生活、对人生命运的体验与认知。他的作品既充满灵秀隽永的气韵,奇竣脱俗、不守窠臼的张扬,又有着清新刚健、坦荡磅礴的气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张仃先生说:“王延年的绘画艺术能从生活实践中予以汲取,不断地升华到理论,学习传统将其发展,师古而不泥古,对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当,笔下东西很有生活,很有情感。”著名画家刘文西在王延年的画中读到了一份对故土的深厚情感:“我画黄土地,和你画秦岭的一山一木一溪是一样的,没有感情是画不出来的。”国务院参事忽培元说:“王延年出生在大秦岭深处。他的为人处事宽博大气,充满诚意,他的画里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旷达秀润,体现出长安画派‘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艺术风格。”
  王延年的书法古朴苍劲,凝重沉实,恢宏豪放,又不失圆润俊逸、飘逸灵动,传达着一种豁达洒脱、随心所欲、人书相融的气象。范曾先生曾称其“缘物寄情,迁想妙得”。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著名书法家沈鹏为王延年题词:“融合诸体,淡妙通神。”忽培元说:“他的书法亦如他的人品,苍劲圆通中不失骨力雅趣。”
  在挥毫泼墨、不断推出作品的同时,王延年先生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使命。2015年,作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画院院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员、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事学院兼职教授的王延年,不顾创作和事务的繁忙,发起并创办大秦岭文化艺术联合会,被选为主席。他创办大秦岭文化艺术联合会的初衷是:“根据时代发展,以新的意念、新的格局,创新发展,接地气,扬正气,吐真气。”其宗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紧切时代脉博进展”。联合会创办以来,印刷会刊,开展艺术交流研讨,举办采风笔会,出作品,出人才,搞得风生水起。
  80岁的王延年先生给自己题诗一首:
  “小炉废寒执一毫,大鼎香烟书房老。
  虚静恬淡游于艺,玄翰无为死亦乐。”
  王延年先生还在创作,还在频繁地参加各类书画艺术活动。这棵老树其实一点都不老,枝叶繁茂,且果实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