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建功脱贫路 巾帼绽芳华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获得者马兰
文章字数:3754

马兰在查阅资料

马兰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亚利交谈

马兰和宝芝源合作社负责人讨论产品销售事宜

马兰在郭湾村小学对孩子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并向他们赠送日常生活用品。
   
   
  白志鑫
  她,种下一颗初心,6年多时间驻村的默默奉献,见证着一个贫困村的蝶变;她,以真情换真心,脚下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民情,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巾帼不让须眉,在脱贫攻坚中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她就是商州区政协驻杨斜镇郭湾村第一书记、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获得者——马兰。
  “病痛我能忍,乡亲的事不解决不能忍!”
  2020年12月25日,天气阴冷,寒风呼啸,在商州区杨斜镇郭湾村移民搬迁安置点,正准备入户的马兰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一瘸一拐地走在村道上,不时与路过的村民打招呼。
  “马书记,这大冷天的你腿还没好利索,咋又下来了?”一位村民和马兰寒暄着,关切地叮嘱她要多休息,注意安全。
  原来,在2020年夏季的一天,马兰在村上查看水源地时不慎摔倒,造成右脚踝三处骨折,在住院休息刚满3个月后,她又回到了郭湾村继续驻村。
  “当时摔下去后,同行的镇村干部和同事就赶紧把我背起来,背了一段路后又找来担架把我抬着。七组的村民看到了,他们又是给我送上热水,又是从家里拿来跌打损伤的药给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马兰几度落泪,“非常感动,看着面前的药和那一张张关切的面庞,脚上再疼心里都是暖的。”
  10月底,脚伤还未完全恢复的马兰不顾家人劝阻又回到郭湾村。“村里还有一堆事要忙呢,群众的事耽误不得。”
  这是丈夫第三次把带着病痛的马兰送回工作岗位。“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脱贫攻坚一日不结束,她身上的担子就轻松不了。”丈夫同马兰一样,都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主力军,对于妻子的决定,丈夫虽然心疼她,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2016年3月,村上正忙着给贫困户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入户调查和上报、汇报资料等工作异常繁重,马兰白天在村里跑,晚上回到驻地整资料,忙得团团转。一天下来,她骨头就像散了架。
  “那会村上网速也不行,要在系统里填报资料呢!我就在家里忙了几个通宵,终于完成所有填报。”而马兰因过度劳累突然晕倒,被送往商州区医院救治,后又转入西安交大一附院做心脏手术。手术后没过几天,马兰在病房接到了村上闫淑芹女儿打来的电话:“马书记,您怎么没来村上?我妈病了,不知道低保户住院有没有啥政策?”马兰一听,在病床上怎么也待不住了,向医院申请提前出院。亲属劝她先养好自己的身体,她却说:“我身体上的病痛不要紧,村里的乡亲有问题解决不了,这才是我最熬煎的,我忍不了,必须要第一时间帮助乡亲解决问题。”丈夫听了很无奈只得顺着,开车把她送回郭湾村。到村上之前,马兰还特意买了营养品。一到村上,她就立即去看望闫淑芹老人。
  2017年的一个晚上,马兰鼻子突然出血。“我把鼻子一捂,血从眼睛里流了出来,当时把我女儿就吓哭了。”马兰说,因自己有高血压,一连熬了几个通宵,身体就有些扛不住,所幸的是去医院检查没什么大碍,就是太劳累血压升高导致的出血。马兰回家休息不到一周,再次回到村上。
  驻村6年多时间,马兰跑遍了郭湾村的沟沟岔岔,膝盖严重受损。为工作三次负伤住院,身体未痊愈就投入工作。在别人看来,马兰太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她却说,自己的身体自己心里有数。她在郭湾村一天,就是村里的一员。村里的群众就是她的亲人,亲人有困难,她当然要全力以赴,想尽办法帮亲人破解难题。
  “用真情去感化,自己也会收获感动。” 
  郭湾村和大部分贫困村一样,贫困群众多,村里留守的多是空巢老人和儿童。这样的群体结构,让马兰常常感到忧心,她时常牵挂着他们。
  一到冬天,马兰就积极联系爱心机构为村里老人捐赠棉衣,不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只要年龄符合,人人都有。许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生病时马兰帮其送医,还帮他们办理医保手续,老人们都说马兰“就跟亲女子一样”。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我对村里这些娃说过最多的一句话。”马兰说,尽管自己没有农村成长的经历,但她深知知识对于个人前途的重要性。“扶志扶智”从娃娃抓起。从驻村的第一年起,她就四处奔走、积极争取,为郭湾村小学捐赠图书、学习用品等。她还多次联系协调,组织孩子们去白鹿原影视城、延安红色教育基地等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村民赵某的女儿之前在西安念初中,由于中考失利没考上高中,返回家乡没学上,一度焦心跑到村上向村干部求助。马兰得知后,积极联系大荆中学落实上学事宜。2020年,这名女孩考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后,赵某颤巍巍地拉着马兰的手,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
  马兰说:“没有人心甘情愿当贫困户,也没有人不想过上好日子,他们只不过是暂时遇到了难关,我们及时伸手,给予帮助和关爱,他们必定会有所改变。”马兰对扶贫工作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说扶贫要真正地去关心群众需要什么,要用真心唤醒、感化群众,让他们享受到党的好政策。
  村民李亚利家庭经济困难、琐事多,她常常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自打马兰到村上后,李亚利像是多了一位姐妹。马兰经常和她聊天,为她疏解焦虑郁闷情绪,也帮她解决了许多难题。
  “在我心中,马兰就是我的亲人,是我的姊妹。”李亚利言语间充满了对马兰的感恩之情。2020年,马兰骨折住院,得知消息后的李亚利带着孩子专门到医院去看望,这份关怀也让马兰感动不已。
  “乡亲们真的很淳朴,你用心待他们,他们反馈给你的是更多的感动。”马兰说,也正是因为这些,她才更加坚定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决心。
  “扶贫不真抓实干,我的良心过不去!”
  在马兰的办公桌上,扶贫日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贫困户的信息与脱贫进展情况。6年前的郭湾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面宽,当地村民除了种地就是以外出务工为生,闭塞、衰败就是这个村庄的底色。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基础差的村子,该如何做好扶贫工作的第一步?该如何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这些都是摆在马兰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开始,其实群众挺抵触的,他们不信任我们,觉得我们待一阵就走了,入户了解情况的时候也不好好说。”马兰坦言,驻村之初对工作没有头绪,也没有和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她意识到,基础条件差不是最大的问题,最难的是如何走进群众的内心,真正地帮助他们。
  自小在城里长大的马兰转变思路,把入户调查说的“客气话”转为亲和的拉家常,这样逐渐缩短了和群众间的距离感,慢慢地建立起互相理解、信任的关系。
  “群众其实是很朴实的,有时候去入户,村民招呼喝水,他拿衣服袖子把碗随便一擦就倒水,我们都是毫不嫌弃地一饮而尽。好多细节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你真正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他们才愿意与你交心交底。”马兰说,在大家的努力和耐心宣传沟通下,群众由反感、抵触,到接受、配合,再到争相交底、交心,工作组很快找到了“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集体经济薄弱、主导产业发展滞后”的贫困原因,经全面分析研究,确立了“党建引领,产业脱贫,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的工作思路。
  村上以“三变”改革为突破口,建光伏发电站一处,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近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多元。如今,全村有经济林建园1600亩,科管1000亩;鼓励贫困户发展木耳240架,种植中药材200多亩、荞麦200多亩,发展猪、牛、羊等养殖业近700头(只),实现了户户有产业。
  村上鼓励能人大户发挥带贫效应,本村青年全文锋回村投资150万元建成郭湾村宝芝源食用菌合作社,建起香菇大棚28个,发展代料香菇22万袋,并与43户贫困户签订了4000袋认领合同书。6年下来,每户认领户将可分红在万元以上。合作社还吸纳当地没有就业门路的劳动力20多名,让他们就近就业增收。
  “我还能记得2017年第一次食用菌合作社分红的场景,在场的一名群众高兴地数钱,说自己务农了一辈子,还是第一次有人给发工资。”现在回忆起当时场景,马兰依然印象深刻。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她觉得付出的所有心血都值了。
  为确保村上经济持续发展,2017年,马兰带领村、组干部两次赴韩城市考察花椒产业,并购回6万多株花椒树苗免费发放给群众栽植。2020年夏天,全村2000多亩花椒喜获丰收。
  村民李亚利说,自家种植的花椒刚采摘完就有客商上门回收。“马书记给我们办了实事啊,我家认领了食用菌产业,我还在基地务工,加上卖花椒的收入,这搁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现在的郭湾村,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还有一部分村民搬入了设施齐全的移民搬迁小区,群众居住出行条件大为改善。
  “晚上站在路上,看着村庄的点点星光、村文化广场跳广场舞的妇女、嬉戏的孩子,感觉到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逐渐缩小。”马兰说,驻村这些年,郭湾村的蝶变不只是基础设施的逐年完善,村民的内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混日子到现在争先脱贫增收。“这些年搞了不少‘扶志扶智’的活动,大家的内生动力被激发,村里环境越来越美,群众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在全村干群不懈的努力下,郭湾村于2018年底整村脱贫。而马兰凭着在脱贫战场上的拼劲和闯劲,2018年被商洛市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和“最美扶贫人”,2019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20年10月,她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马兰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只有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份荣誉。‘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中。既然来到了这里,成了这里的一员,我就会竭尽所能帮乡亲们多办实事。只有这样,当我走出去的时候才能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