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辣条妹”与“粉条哥”
胡蝶
文章字数:2859
精选东北优质黄豆

切割成品豆皮

准备打包快递

  深谙流量带货之道的辣条妹
  商南的“辣条妹”,是抖音上的一位网红,顾名思义就是为“辣条”带货的妹子。与众不同的是,这位29岁的姑娘带货的辣条,都是她自己亲手做出来的,连辣条上的辣椒油,都是她亲手挤压出来的。
  “辣条妹”很红。比如,1月26日中午10点多到下午2点多,仅仅3个多小时的直播,观众总数达到了33.7万人次,交易金额达到了2000多元。
  她有自己的豆制品厂,在商南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富家沟一个不大的地方。因为出产的豆制品销往整个县城的各大超市,以及通过抖音订单发往全国各地,厂房的院子里每天都堆满了整箱整箱的成品豆皮。
  “感谢我的家人默默地支持和鼓励我。”“辣条妹”总是这样对前来采访她的媒体说。
  “辣条妹”叫刘婷,是一个90后宝妈,宝宝刚满两岁。2020年,在广东打工10年也没闯出啥名堂的她,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困在老家,没事就刷刷抖音。期间,她频频刷到宝妈创业等视频,便想到了创业,开始学习拍摄各种视频。“学习时也被人割过韭菜,但是能学到实用的东西,我就当花钱买经验了。”刘婷说。
  2020年7月1日,刘婷参加了商洛市首届5G网络直播大赛。那晚,她心血来潮开了个直播。“被生命中的贵人推荐了一下,让我坚持直播,后来我就坚持每天直播。”她说的贵人,是商南电商办的某位工作人员。从7月1日到30日,近一个月的时间,她收获满满。大赛结果出来,让她极为惊喜,自己获得了“最佳带货主播”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以后,她坚持直播带货自己家的豆制品,每天都会在抖音上更新。因为她的作品内容几乎没有变化,都是自家做的豆皮,评论区就不断有人黑她,甚至有人说一些负能量的话。“我不在乎,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在这样播,正大光明地带货自己的产品挣钱,不管别人怎么说。”刘婷说。
  短短几个月的直播与短视频的拍摄,让商南县大街小巷的人都知道火车站附近有个豆制品加工厂了。“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家豆皮吃着放心。”“辣条妹”刘婷说起这些,满面笑容。
  她的厂子规模不大,但因为线上线下同时销售,销量很大,已经从自己家人参与加工的小作坊,变成了请了4个工人的小厂子。从精选东北优质黄豆,到清洗、烘干、冷榨去脂、粉碎,再到和面、高温挤压、烘干、包装等10多道工序,成品豆皮才被精制而成。这4个工人,一个负责粉碎豆粉,一个和面,一个负责剪豆皮,还有一个是晾晒、打包员,而“辣条妹”刘婷则负责直播带货、送货以及打包快递等工作。她请的工人,有宝妈,有贫困户,都是急需用钱的人,因此一天管三餐,并且工资日结。
  每天来“辣条妹”的厂子购买豆皮的人很多,都说是通过刷抖音才知道“辣条妹”家的豆皮的,其中有很多回头客,夸赞她的豆皮好吃,不停地介绍客户给她,还让亲戚朋友带很多豆皮回去吃。
  豆皮的吃法特别多,用温水浸泡5分钟之后,挤出水分便可随意烹调,可做汤、炒食、凉拌,还可用来做火锅、麻辣烫、烧烤、包饺子等。“辣条”也是由豆皮拌上辣酱等调料制成,食用时又麻又辣,具有肉类的咀嚼感,深受商南百姓的喜爱。因为这些产品价格不高,因此发展前景良好。“辣条妹”的厂子每天早上8点开工,工人们经常忙得没有休息时间,只能轮流吃饭。
  冬日午后的暖阳里,“辣条妹”刘婷在厂房院子里打包成箱的快递豆制成品,这些都是县城各大超市为居民准备的年货。她身着粉色工作服,笑意盈盈。不靠美貌,不展才艺,“辣条妹”刘婷凭着宣传自家生产的传统美食,搭上了现代社会流量带货的高速列车。“心里特别知足。”她说,“希望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

工人在晒场晾晒化冻后的粉条

工人往快递公司的大货车上装粉条

漏粉条

  捕捉儿时味道的粉条哥
  1月22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了“粉条哥”的红薯粉条厂。这个厂子开在商南县捉马沟村312国道边,有着宽敞明亮的厂房和采光充足的晒场。十五六个身着制服的工人,进进出出地忙碌着。
  今年45岁、中等身材的“粉条哥”,于忙碌的间隙从厂房里走了出来,在切割机旁的空地上,和前来购买粉条的熟客打着招呼。他讲话条理清楚、掷地有声,颇有管理者的风范,一看就与旁人不同。
  “我们这个粉条,可以算得上是价钱比较高一点儿的,卖12块钱一斤。市面上也有零零星星卖15块钱的,更多的是五六块七八块钱的,价格各不相同。”他淡淡地说,随后又话锋一转,“但是我们的粉条是最好吃的,别的都不行。”
  说起自己厂子产的粉条,“粉条哥”如此有底气,不无道理。他从2015年创业至今,从未对自己的产品做过宣传,但“回头客”却络绎不绝。如今的商南人,都知道他家做的粉条地道,许多外地人也纷纷慕名前来,因此他就有了这个响当当的一个绰号——“粉条哥”。
  “粉条哥”真名陈世海,商南县清油河人。之前他是一个贫困户,后来享受了国家相关扶贫政策,以5万元贴息贷款和5000元扶持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旅程。
  他的厂子之前在清油河,去年搬到了这里,生意很不错。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的厂子出产的粉条,都是按照最传统的方法做出来的,颇有过去纯手工粉条的味道。
  一个批次的粉条,大概需要两个工作日。首先,清洗原材料,把收来的当地农民种的红薯上面的泥沙洗掉,然后打出红薯粉。机械打的粉很粗,还要筛,用罗筛两遍,过滤出淀粉。这样过滤出的淀粉比麦子面还要细,才能漏出好的粉条。
  第二步,把过滤出的淀粉进行晾晒,完全干燥之后,再用它和面。只有把面和到不硬不软的状态,做出来的粉条才是消费者最爱吃的那种口感。
  第三步,漏粉条。将面团放在带筛眼的漏勺里,放在开水锅上,用手在面团上轻轻加压。漏出来之后,经过开水煮熟,粉条漂起来,再经过人工捋出来,用木筷子一筷一筷挂起来。到了晚上,再将之拿出,通过自然的天气冷冻,或者进入冷库,在大约-5℃的温度里冻8个多小时。第二天早上,基本成冰块状,再用井里面的带点温度的清水把它化冻,全部冲成一根一根的,拿到晒场晾晒,干了之后才可以售卖。
  “粉条哥”选择做粉条的初衷很简单,因为市场上比较紧缺这种纯手工的红薯粉条。“小时候我吃过纯手工粉条,中间有十几年根本买不到这种东西,因为怀念小时候的味道,我就想做这个。”他说,“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可以说现在粉条的口感已经做到了最好。这个口感,就是儿时的味道。和早先的纯手工粉条唯一的区别,是现在有了和面机,但和面机也就是达到了百分之六十的和面功效,剩下都是人工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改变。”
  “粉条哥”觉得自己的粉条厂还仅仅是一个小作坊。这个行业也不好做,一路走来,他遇到过很多坎坷,比如有时候粉条没做好,里面有沙;比如面团做粗了,漏不出来。这些困难在当时都是非常大的困难,要立即想办法重弄,幸好有一位年龄很大、做了一辈子粉条的亲戚经常给他指点。现在他的厂子初具规模,大概每天有14个工人,与他们夫妻二人一起干活儿。根据工种,他每天给工人开的工资有200多元的、100多元的,也有几十块钱的。每天能卖出六七百斤,每斤利润大概一块多钱。手工粉条产量太低,这个数量基本上就是他每天最高的产量了。
  临走的时候,一辆快递公司的大货车在记者面前停下,粉条厂的工人开始往货车上装包装好的粉条。“粉条哥”看着货车上逐渐垒起的纸箱,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