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张钉民和他的空军二号
侯彬 米子扬
文章字数:1142


   
  商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滋养了许多有才情的人,张钉民就是其中的一位。多年来,他一直奔波在摄影的路上,长期使用单反相机的他不满足于在地面平视美景,而是将视角放在高空中俯瞰山河。无人机像张钉民的一对翅膀,带着他的视角翱翔在空中,为他的摄影创作带来了灵感。他用一张张航拍照片,书写丹凤的变迁。
  老朋友“空军二号”
  张钉民今年68岁,出于对摄影的热爱,订阅了大量的摄影杂志,拓宽视野。为了拍出更好的作品,他常常背着40多斤重的设备花数个小时进行拍摄。后来,他发现单反相机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拍摄需求了,便萌生了使用无人机拍摄的想法,他还给自己的无人机起了个可爱的名字——“空军二号”。
  张钉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夏天,他顶着烈日,奔赴丹凤县12个镇办156个行政村,给丹凤县首次拍摄了“全家福”,这张照片涵盖了丹凤县所有的管辖区域。还有一张是丹凤县城从东到西将近10公里的全景照,这类超广角的照片拍摄起来难度极大,需要无人机在固定的拍摄线路上不断平移,同时在线路上的不同点上进行拍摄,一次要拍十几张,再经过电脑技术的合成才能完美呈现,往往一张照片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制作。他的很多作品都成了宣传丹凤的亮丽“名片”。
  张钉民说:“要掌握无人机航拍,就得不断去钻研、去实践。在‘空军二号’的陪伴下,我的视角更高、更宽阔,想法更多了,以后我还想继续学习怎么拍视频呢。”
   记录是我的使命
  在张钉民看来,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更重要的是照片里是否能反映出人文情怀,是否能体现对民生的关注。这就是为什么张钉民除了拍摄美景之外,还坚持记录脱贫攻坚、历史变迁的原因。
  张钉民告诉记者,他真切地体会到脱贫攻坚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个个搬进了城里的移民搬迁小区,过上了更幸福的日子。他有个朋友姓杨,老家的房子被洪水冲垮,生活一度陷入绝境,后来在各部门的帮助下住进了移民搬迁小区。老杨搬家当天,张钉民专门赶去庆贺,并在老杨领到钥匙的幸福时刻,用相机为他记录下了这难忘的瞬间。
  有了无人机之后,各大重点项目的现场、农业示范园区,张钉民跑得更频繁了。2019年,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的大力支持下,他用两个月时间,行程近1万公里,记录下了丹凤县的扶贫成果和城乡变化,这一系列照片在丹凤县庆祝建国70周年摄影展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夸赞。
  一切源于我爱这片土地
  张钉民有个原则,只要是为宣传丹凤作贡献的照片,他一概不收任何费用,甚至平时拍摄所需的费用都是自行解决。能让更多的人一睹丹凤的美丽风光,是张钉民的初心,也是他对家乡表达热爱、发挥余热的方式。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丹凤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正是出于这份爱,才推动着我用手中的相机和无人机把丹凤的变化宣传出去,让大家看看丹凤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