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生命
贾鹏里
文章字数:1773
  在这个电子产品大行其道的年代,捧书阅读的情景,仿佛一幅褪色的壁画,隐藏记忆深处。真的,有多久不曾读书了?
  在这个浮躁情绪扩张蔓延的时代,碎片切割的时间,好似一个零乱的乐高,梳理不出头绪。这时,可曾想去找那张图纸?
  在无比现实和相对功利的社会,阅读或许真的不能带来明显的好处。如同餐饮、锻炼,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却无时无刻不在构建生命。
  阅读,并不只是学生时代的功课。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后,我们进入更为长久的社会教育阶段。阅读、思考、实践、转化,乃是贯穿整个生命的功课。
  人的学识、记忆,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类,传承的唯一渠道便是学习、应用、提高。在一张白纸上画上生命独特的图画,当然可以把前辈反复尝试之后累积的科学方法应用其中,不见得全部都得自己从零开始探索。缩减这个步骤的唯一路径,就是阅读前人留下的著述,再通过思考,使之成为自己的理解认知;通过应用,综合自己的创新改进;最终转化提高,成为自身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并未经历人类历史演进过程的每一次重大事件,因为阅读,因为思考,我们看到了改变发展进程的关键拐点;从没去过家国以外的任何地方,因为阅读,因为想象,我们知道了大山外面还有更为广袤的世界;不会看到百年以后脚下曾经的山河丘垄,因为阅读,因为逻辑,我们明白了这个世界前进的大趋势。
  譬如社会,譬如人生,譬如际遇,在人类历史经过数千年的沙盘推演之后,几乎了无新意,都是很为相似的一幕重复上演。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遇到的情形处境,在这一状态下的喜怒哀乐,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在历史上的长河中,肯定早就有人曾经遇到。他们中不乏热心人士,把发生的事情写了下来。或者,通过史家巨著、稗官野史,给后世人们留下诸多可以访寻的痕迹。
  卡尔·马克思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线索脉络,浩繁的书籍有了归类。譬如一贯铜钱,因为麻绳的存在,不再乱作一堆铜子。反面例子也是有的,世界公认读书最多的是英国人亚克敦。亚克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私人藏书,他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藏书上差不多都有签注痕迹。可是,亚克敦并无半篇个人著作问世。究其原因,是亚克敦没有找到能够把阅读串编起来的那根绳索,因为没有实例证明他找到了应用自如的哲学方法。即便如此,与书为伴、以书为侣,亚克敦一生也是丰盈的,他的内心世界远比人们想象的丰满强大。
  回想阅读历程,最大感慨莫过于年少时无书可读,年长时无暇读书。上小学时,订阅的第一份报纸是《中国少年报》,每周一期的四开小报,看不到半个小时。借到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是《上海儿童文学选》,一个暑期竟然看了好几遍。每每借到一本可看的书,欣喜之情不亚于现在的小孩得到盯了一个星期的变形金刚。大学时代,前两年差不多每个晚上都在图书馆度过。除了根本看不懂的自然科学类的书之外,可以借到的书籍,差不多都看遍了。
  靠在床上,翻看一本本不同格调的书,就进入了历史上世界上曾经有过的那个时代。半亩方塘,一鉴敞亮。孔夫子和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一起各言其志,《侍坐》堪称最早的新闻特写。范滂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从崖山国灭到满清入关,从自由引导人民到巴黎公社革命。《茵梦湖》畔的心事,《苹果树》下的黄金和歌唱。所有繁复的画面一再闪现,终于发现,阅读不仅丰富着知识结构,端正着三观立场,也圆润着处事方法,锤炼着文字技巧。
  常识和逻辑,可以理清绝大多数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每天面对的工作。读书致用,致用读书,始终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于是,任何事件都不再是孤立的动态,在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之下,历史发展的趋势呼之欲出。如果不以阅读为积累,不以积累为转化,不以转化为应用,恐怕说清事情都难,更别说认识规律、弄清轨迹、把握大势。
  阅读不是作为谈资,不是作为面子,而是作为知识更替,作为内生动力。阅读,不仅是工作需要、谋生手段,而且是人生历练、生命构建的必然过程。没有什么朽与不朽的,包括艺术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因为阅读,因为思考,因为转化,因为提高,我们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就有了新的内涵,简单重复的工作就有了新的意义。
  忙碌时,抽空阅读,那是最好的休憩;闲暇时,更多阅读,也是难得的充实。顺风时,随意阅读,可能会有新的突破;落寞时,潜心阅读,或许会有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