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努力是常态 奋斗要趁早
本报记者 王倩 王孝竹
文章字数:3995


    “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激荡着每一个梦想;新时代的蓬勃朝气,激励着每一种奋斗。”在新征程已然开启的今天,只有奋斗能够成就美好的明天,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更好的自己。
  在我们身边,有无数个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埋头苦干的平凡人,他们像老黄牛一样,不待扬鞭自奋蹄,在田间、大棚、养殖场……他们不断努力拼搏,追逐梦想,用实干来诠释奋斗的精神。近日,记者走进商州区麻街镇,实地采访了几名新时代的新农人,倾听他们奋斗的故事。
 
  
“我追求想要的生活”
  四月的商洛大地,披绿戴红,春意盎然。中流村的山坡上、田野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小木箱,为春日增添了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小小的蜂箱里装着的中华蜂是李海亮的宝贝。与蜂初识,李海亮便一见“倾心”。为了养蜂,他甘愿放弃城市里月薪过万元的总经理工作,毅然回乡当起了蜂农,开启了“甜蜜”事业。
  李海亮今年刚30岁出头,1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他只身前往石家庄、西安等地打工。在西安一家酒店,他从厨师干起,当传菜员、领班、主管,一路认真努力,兢兢业业,直到当上了酒店总经理,负责酒店的日常管理,工作体面工资也很可观,月薪能拿到1万元以上,酒店的高层很重视他。得知他工作卖力升职加薪快,在老家的父母也感到骄傲。
  转折发生在2015年。那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李海亮去汉中市留坝县旅游,在漫山遍野的花海里,他见到了很多蜂箱和养蜂人,觉得很稀奇,忍不住上前去问,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养蜂?养蜂能挣钱吗?一番了解后,他忽然有了主意,自己的老家自然环境好,养蜂投资成本少,管理难度小,何不回家发展养蜂产业。
  李海亮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遭到了强烈反对。父母认为他有安稳的工作,为啥要折腾受苦。李海亮说:“在外总归是给别人打工,收入不错但一般是固定的,如果能给自己干,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再说了,人总要有自己的追求,年轻就是要折腾要奋斗。”
  李海亮一边做父母的工作,一边跑到汉中市考察,学习技术和经验。当年冬季,李海亮辞了工作,分两批买回了100箱中华蜂蜂种,专心在家搞起中蜂养殖。他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经验,逐渐扩大规模。就在他以为完全掌握了养殖方法时,一次疏忽大意让他损失惨重。2018年春季遇上了倒春寒,许多花直接枯萎或者不再开放。由于李海亮把蜂箱放得太集中,导致同一片区域蜜蜂多而花少,蜜蜂营养不良感染病菌,直接损失了110箱蜂、价值约15万元。
  “那次损失让我长了记性,干事不能盲目蛮干,要科学合理。”李海亮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更加卖力地学习养蜂知识。他将蜂箱摆放在3个村的10个地点,确保每个区域的蜜蜂都有足够的蜜源。
  由于李海亮见多识广,创业劲头足,2018年他被推选为村主任,次年,他村主任、村支书“一肩挑”。他依靠自己成立的合作社带动9户群众发展养蜂产业,为35户入股的贫困户分红。李海亮说:“我有这个能力了,自然要帮乡亲们一把,能做一点是一点。”
  养蜂后,李海亮的收入逐年提高,2017年他为家里盖起了两层楼,把一楼装修成蜂蜜展销馆,吸引过往的人来购买,拓宽了蜂蜜销售渠道。“差不多一个月能卖三四百斤蜂蜜,一年挣20万元不成问题。”李海亮笑着说。
  今年,李海亮计划将养殖量发展到500箱。谈及辛苦,他说:“心里充满了热情,就不怕苦。再说了,我追求我想要的生活,一切苦和累都值得!” 
  
“身上有担子,更得加劲干”
  黢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深色的衣服上满是星星点点的泥巴。4月9日,在肖塬村见到田卫康时,其形象让人一眼看不出他刚满30岁。“今天忙着在地里搭棚,还没顾得上洗脸,最近是春季装袋期,忙得很。”田卫康憨笑着说,“自从种香菇后,我就不太顾形象了,一年到头都在大棚里,身上有担子,更得加劲干。”
  田卫康幼时丧父,家里姐弟四人全靠母亲务农养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田卫康便外出学手艺。他先在西安学习电动车修理,干了两年后,发觉收入微薄,难以改变家里境况。后来,他看跑货车运输挣钱,就考了驾照,大着胆子贷款买了两辆货车,雇人跑车做货运生意,有时他自己也跑车。
  “跑车操心太大,不管是自己跑还是雇人跑,出一趟门,啥时安全返回才能放心。”田卫康坦言,那几年,压力很大,神经始终绷得很紧,心里就没轻松过。没多久,物流业快速发展,货运生意逐渐冷清,他便思谋着重新投资,做个让心里踏实的事情。
  2014年,商州区大力发展香菇产业,田卫康迅速捕捉商机,承包了60亩地,建起30多个大棚种植香菇。“那时,商州大规模种植香菇的人还不多,我大规模种植香菇算是起步比较早的。”田卫康说,“失败了又怕啥,还年轻,大不了重新再来。”在这样的劲头下,田卫康第一茬就发展了3万多袋香菇。不懂技术,他从商南县聘请专业技术员,天天跟在后面学习,哪里不懂就问,啥不会就上网查、请教专家。没用多长时间,田卫康就掌握了香菇的种植技巧,经过不断钻研,他还摸索出新的方法以提高菌棒出菇率。
  田卫康介绍,以往菌棒灭菌后,接种时都实行一次性消毒,他后来发觉有的菌棒消毒不彻底,会造成菌棒感染影响出菇,就尝试着在接种前再消毒两次,这样一来,出菇量高,香菇的品质更好了。“把握好关键环节很重要,时间长了就有了经验。”田卫康第一茬香菇种植很顺利,当年就见了效益,他愈发努力,想要把香菇发展成规模化产业。
  2017年,脱贫攻坚战在全市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田卫康内心的奉献火苗被点燃,他想为脱贫攻坚做点什么。当商州区相关部门找到他,想让他作为产业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时,他都爽快地答应了。田卫康依靠他成立的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协议,贫困户每户认领5000袋香菇,他分6年向贫困户分红。当年,他把大棚扩建到100多个,种植香菇90多万袋,带动195户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分红约39万元。
  “说实话,签订协议后,感觉身上担子重了,原来是给自己干,现在要为这么多的群众想,再难都要坚持下去。”田卫康说,签了协议的前两年,香菇种植规模变大,他几乎每天都在棚里忙,尤其是天气异常的时候,时刻都要关注大棚。什么时候该通风、加水、保温,每一个环节都要慎之又慎,不能大意。说起忙碌,田卫康的母亲袁彩莲在一旁插话说:“每年三四月装袋灭菌时,他20多天连轴转,加水加煤、看锅炉,不得停歇。这几年把娃劳得够够了,我都不想让干了,但是卫康不听,非要一头扎到底。”
  田卫康听出来母亲在心疼他,不好意思地转过头看向别处。现在,田卫康的香菇产业趋于稳定,有雇佣的村民帮工,有稳定的客商随时上门收购,销量不愁,好日子在向他招手,也在向乡亲们招手。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正是一年好春光,在朝阳村的一处山洼中,一大片圈舍格外醒目。圈舍里,养殖大户李拴劳和妻子李云莉正在打扫卫生。他们配合默契,动作麻利。“辛苦是辛苦,但生活确实是好了,仅去年收入就有近百万元,最近正打算在城里给孩子买房子呢。”李栓劳放下手中的铁锨,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笑呵呵地说。
  今年45岁的李拴劳是中流村3组村民,成家后不甘在家务农,便带着妻子去西安闯荡。开了多年出租车,每天时间长、辛苦不说,一年到头挣的钱不够孩子在西安念书的学费。
  李栓劳说,前些年为了孩子上学,费了很大周折,好不容易有学上,却因为租住的房子要拆迁,他们必须搬离。换个地方居住,孩子上学又是问题。“再苦,不能耽误孩子的教育。”李栓劳决定回乡创业,给自己干事,最起码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
  2016年春节过后,李拴劳想到农村人有养猪的传统,而且养猪技术难度小,他便和同村人商量着开办养殖场。筹资金、找场地,在镇、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李拴劳租下朝阳村的6亩地建成猪舍。
  当年10月,李拴劳买回40头母猪开始了养殖业。不久,这批母猪陆续产下猪崽,李拴劳就忙碌起来。因为不了解母猪生崽前的表现,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生崽,他多次半夜起来前去查看。生活没有了规律,他的身体也开始频频“报警”。李拴劳想着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他一边向其他养殖户学习经验,一边在网上学习养殖知识。他慢慢了解了猪的生长习性和养殖方法,逐渐从一个“外行”变成了养猪的“行家里手”。
  经验有了,知识懂了,猪的繁育也很顺利。到年底,圈舍里光猪崽就有800多头,但市场上猪的价格却让李拴劳犯了愁。“那年生猪的价格跌到每斤4元钱,一头猪崽也只能卖200多元,辛辛苦苦养一年,却没利润。”李栓劳说起当时的艰难直摇头。为了能收回成本,他改变主意,不卖猪崽卖生猪。
  随着猪崽长大,李拴劳的资金也捉襟见肘。2017年5月,李拴劳忍痛卖了120头生猪。“那真是太难了!卖,不挣钱甚至还赔钱。不卖,几百头猪天天吃的饲料就得几千元,开支只会越来越大。”李栓劳说,那会儿卖猪的钱除了偿还借款利息,剩下的都用来购买猪饲料,几乎落不下几个钱。而和他合资的村民由于资金跟不上,最后选择了放弃,将生猪全部售卖。他自己也差点坚持不下去了,但转念一想,自己才刚刚摸索出养猪门道,半途放弃太可惜,在他犹豫时,妻子的话给了他信心。
  “不管干啥都不可能一下就成了,困难都是一时的,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李云莉说,看着丈夫养猪辛苦她很心疼,就在照看老人与孩子的空闲时间,她也会去喂猪、打扫圈舍、加工饲料。有了妻子的鼓励与支持,李拴劳继续坚持养猪,也不再一味坚持卖猪崽,而是根据市场变化决定卖猪崽还是生猪。
  夫妻两人全心全意搞起生猪养殖,一天到晚都待在养殖场,每一个细小的事都力争做到最好。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在2019年下半年得到回报,生猪市场迎来价格高涨期,李拴劳一头猪崽最高能卖1800元。仅去年一年,李拴劳依靠养猪还完了全部的欠款,还给家里买了辆车方便出行。
  今年以来,生猪的价格有所下降。李拴劳说:“这是市场规律,猪肉的价格不可能一直居高不下,也不会长时间跌入低谷。目前每头猪崽的价格还是在千元以上。”李拴劳说,目前圈舍中最少保持饲养60头母猪、200头毛猪,这样稳定发展,日子会越过越好。
  如今,手中有了盈余,李栓劳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干活也更得劲。“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生活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我们努力克服,坚持不懈,总会好起来的。”朴实的话道出了李栓劳对人生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