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政策加力开新局 收入消费双增长
姚远
文章字数:2711
  
  今年一季度,我市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民增收工作,着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据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收入、支出呈整体恢复性增长。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
  增速走势上扬,恢复稳定有力。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46元,较2020年一季度增加502元,同比增速达到17.7%。一季度增速创近5年来最高水平,反映出全市农村居民收入恢复稳定性较强。同时,较2019年一季度收入2888元增加458元,累计增长15.8%,2年平均增长7.6%。
  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倍差缩小。自2020年上半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恢复速度始终快于城镇居民,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30元,同比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增速6.7个百分点。一季度城乡收入倍差为2.19,较上年同期缩小0.13。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工资性收入是增收主要来源。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680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6元,增长14.0%,2年平均增长6.0%,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1.0%,拉动收入增长7.2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0.2%,是促进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实现稳定就业是促进农村居民工资增长的压舱石。农村居民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5万人,超过全年转移就业任务70%;涉农基建设施投资增长稳定,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一季度全市农业农村领域新开工项目40个,年度投资25.97亿元,截至2月底已开工项目25个,涉农基建类项目的投资进度加快,有效拉动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经营净收入增速最快。今年一季度,我市被评为“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全市在做好常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持续做好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旅游恢复。春节前,我市“2021网上年货节”销售优质山地农产30.38万单,销售额超1600万元。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8.31亿元,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有效带动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16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7元,增长26.2%,在4项收入中同比增速最高,2年平均增长9.0%,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1.3%,拉动收入增长3.8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5.4%,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财产净收入增速跃升。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49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元,增长速度25.6%,2年平均增长8.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房屋租赁的常态化复苏,加之通过入股、扶持参与扶贫项目形成的村集体经济资产收益的分红,促进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恢复增长。
  转移净收入稳定增长。全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规范救助标准动态调整,农村低保限定保障标准提高到4830元/人/年,高龄补贴标准稳定上调。一季度时值春节,外出务工人员响应就地过年,务工时间均比前2年增长,寄带回收入和子女赡养收入均高于往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10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9元,增长19.4%,2年平均增长9.5%,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5.7%,拉动收入增长6.3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2.9%,较同期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消费水平恢复较好
  一季度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03元,较同期增加431元,增长16.8%;较2019年同期增加329元,累计增长12.3%,2年平均增长6.0%,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恢复情况较好。
  食品烟酒消费占支出比重仍居首位。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994元,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为33.1%,较上年同期增加126元,同比增长14.5%;较2019年一季度增加187元,累计增长23.2%,2年平均增长11.0%。食品烟酒消费增长较快主要是得益于疫情防控成果的巩固,促进人均在外就餐消费支出增加,以及置办年货消费支出高于去年同期。
  生活模式逐渐复原,5类消费项目反弹较快。疫情形式的逐渐好转带来的是居民生活模式的常态化复原,进一步促进了原有消费意愿的释放。一季度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等5类消费项目的支出同比涨幅分别达到32.6%、45.5%、35.0%、24.1%、54.5%,消费量和涨幅均较上年同期出现反弹。
  居住类和医疗保健消费平稳增长。一季度居住类消费支出519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元,同比增长1.6%,居住类消费小幅增长主要受一季度建筑行业回暖,部分建材价格上涨的影响。从疫情改变的生活观念看,促成个体更注重对健康的防护,以口罩为主的防护用品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就医环境改善、医保覆盖面扩大,医疗保健类支出平稳增长,一季度人均支出为367元,同比增加21元,增长6.1%。
  继续促增收抓消费
  就业质量不高,工资性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受年龄、学历、技能影响,全市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主,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增长机制欠缺,同时群体素质较城镇劳动力仍有差距,整体工资水平偏低。
  经营净收入增长欠稳定。从一季度可支配收入结构中看,经营净收入的比重虽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同2019年一季度的结构比较来看,仅提高了0.4个百分点,而当前全市农村经营类多集中于第一产业,一产易受气候、市场等外在干预,稳定性较差。农业经营收入与务工收益相比,存在周期长、见效慢的短板。
  财产净收入基数较低,来源单一。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25.6%,虽增幅较大,但总量较低,人均收入仅为49元,同时财产净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有利息、红利等收入的人群占比不高,房租收入、土地转让金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比较明显。
  收入状况制约消费意愿。全市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暴露出收入渠道少、增长空间窄的问题,当前以转移就业为主的收入来源,客观上制约着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加之农村地区创业氛围欠佳,农村青壮年人群以外出就业为主,带动本地消费力不足。
  拓宽收入来源渠道
  拓宽就业面,推动产业融合,持续促进增收。挖掘农村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在外农民工返乡就业,根据劳动力年龄分布、文化层次、就业意向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扩大技能型劳工群体,增加工资性收入;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提升消费观念,提升生活品质。借力乡村振兴战略,活跃农村文娱市场,提高农村文娱服务质量,引导农村居民向高层次精神文化领域消费,逐步提升消费意愿;同时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农村合疗、提高养老覆盖率、配套失业救助政策等,从政策扶持方向逐步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
  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拓宽财产性收入来源。抓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深化农旅融合,引进农村产业项目落地,激活带动农村房屋租赁市场、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鼓励金融行业拓展农村居民理财投资渠道,增加低风险理财品种,提高农村居民富余资金盈利能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