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漫川关 在红色精神激励下砥砺前行
宋雨萌 白志鑫
文章字数:3627

 英烈纪念碑亭

人民英雄纪念碑

美丽茶园

店主在向游客介绍漫川文化
  

追忆当年事 血战漫川关


  6月28日,我们来到山阳县漫川关镇。盛夏时节的漫川关,树木青翠,天空蔚蓝。沿着蜿蜒曲折的水泥路,我们驱车来到贺家岭,映入眼帘的是葱葱郁郁的茶海,印在脑中的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记忆和一首首让人动容的红军歌曲一直盘旋在耳际。来到当年红四方面军血战漫川关的主战场上,只见已被满目青翠树木所覆盖,只有山岭之间耸立的漫川关战斗纪念碑,似乎还在讲述着89年前的那些血与火的岁月,那早已镌刻在历史功碑上的红色故事。
  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为突破国民党3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鄂陕交接的山阳县漫川关与国民党部队进行了一场血战,冲出了被胡宗南称为“红四方面军坟墓的漫川关”,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四方面军的企图,保全了全军主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下从豫鄂皖出发,在向西转移途中,于1932年11月9日至18日,从商南西部进入山阳东部,先向南行进入漫川关,后又转折向北,从火神庙进入商县夜村,继而向川陕边进发。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13个团2万多人,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带领下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在豫鄂陕边的南化塘突破国民党胡宗南部、刘茂恩部和肖之楚部三面夹击,决定由湖北郧西秦家墁进入陕西商南,后经山阳漫川关去汉中。
  1932年11月11日黄昏,红四方面军一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至漫川关以东的崇山峻岭之中。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打垮了国民党军的无数次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封锁张家庄垭口、围歼红军的企图。11月13日黄昏,在三十四团掩护下,徐向前带领全军从东云岭撤至板庙河、康家坪、王家沟、易家沟、柳沟、蔡家岭一带,直奔龙山乡张家庄垭口,顺着三十四团控制的通道,胜利突围。敌人看到红军主力已经转移,围歼的企图成了泡影,完全丧失了信心。此时,三十四团也从容撤离,大部队连夜突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沿小路向北急进,冒着大风雪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茶壶岭,直插竹林关。
  漫川关突围,是决定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部队处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前所未有。此次战役后,三十四团一营、二营1000多人剩下不到200人。事隔50年后,徐向前元帅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还无限感慨地说:“漫川关突围,真是很危险啊,多亏了三十四团在北山垭口顶住了。”
  1998年,中共山阳县委、山阳县人民政府于漫川关镇街道村修建“漫川关战斗纪念碑”,以资纪念。 
  

茶香漫山坡 助农奔小康


  正直正午,日头高照,此时漫川关镇万福村贺家岭上仍有几位勤劳的村民在地里劳作。他们穿着长衣长裤,正在清除茶田里的杂草。刘成年用树叶编制了一个简易的草帽,戴在头上遮阳。“我今年60多岁啦,出门打工不方便,就在家门口这茶园务工,给家里挣些钱。”刘成年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万福村的村民,长期在茶园工作,目前全村在茶园务工的有50多人。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淌,他说罢又继续弯腰捡拾杂草。
  以茶为业,是漫川关镇脱贫攻坚发展绿色产业点睛之作。重要的是,群众在茶叶产业链条各个环节获得了较好的收益。漫川关镇地处山阳县东南部,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发展茶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茶园整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的发展思路,从迎坡面到背坡面,从山顶至坡脚,从荒山、坡耕地到川道平地,整体推进茶叶种植,打造了莲花黄花岭、古镇纸房沟、万福贺家岭、两岔口等集中连片茶山基地,茶山茶田规模持续扩张、覆盖面不断扩大。
  茶叶生产加工坚持绿色化、精细化。万福村福茗轩茶厂、莲花金桥茶叶有限公司、纸房沟绿源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在茶叶生产加工及茶园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绿色、自然、循环的发展思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突出产业发展标准。
  在推进茶叶产业发展中,漫川关镇一直在探索推行新发展机制。除了茶企自有茶山、农户自有茶田以及“公司+基地+农户”和承包租赁等传统模式外,还推行了由企业统一开挖平整土地荒坡、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交由农户自己种植打理或委托企业代为种植管理,在不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农户与企业签订接受统一管理和茶叶收购协议,既兼顾了农户的切实利益,调动了群众的种茶积极性,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互利双赢。
  截至目前,全镇有规范化茶园2.85万亩,其中老茶园1.5万亩,近3年来新建茶园1.35万亩,现有茶叶种植销售企业及专业合作社6家,辐射带动种茶农户2100多户,茶叶亩产10公斤到15公斤,每公斤平均售价300元,年产茶叶15万公斤,可实现年产值4500万元。今年已完成莲花池社区、东寺村、李家坪村、古镇社区、万福村5个村(社区)茶园茶叶补植2000亩,建成标准化有机茶园5450亩,全镇已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支撑、大场大户辐射带动、农户群众齐心参与的新局面。荒山盖绿帽,秃岭变茶园条田,体现了漫川关镇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文旅大融合 引得游客来


  漫川关古镇位于陕鄂交界,是陕西的南大门,北通福银高速,距西安160公里,南与湖北接壤,距十堰110公里,以“地貌广阔、水域宽衍”且地处“秦楚”要冲而得名,是千年古镇、文化名镇、边贸重镇。这里有西北保留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全国独一无二的联璧式“鸳鸯戏楼”及武昌馆、骡帮会馆、北会馆等明清遗存,保存完好,被列为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板铺门”“蝎子街”“石子路”等元素构成了小镇特有的秦风楚韵,曲艺“漫川大调”、美食“漫川八大件”被列为省级非遗名录。
  6月29日中午,烈日炎炎,漫川关古镇社区街道上仍有不少游客。漫川关古镇景区,农家玉米锅巴、自酿粮食酒、风味豆豉、自制豆油皮等本地特色产品应有尽有,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品尝购买。记者走进街上一家店铺,店主黄纯姣正在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产品:“这是我们本地的手工锅巴,香脆可口,还有我们当地家庭作坊自己酿的酒,欢迎品尝购买。”她指着货架上整齐摆放的各种自酿的拐子酒、高粱酒、苞谷酒、糜子酒不停地介绍着,只见有游客按着喜好选购了3瓶酒和2斤锅巴。
  “周末游客不少,遇上小长假游客更多,每天店里的营业额比平时高好几倍呢。”今年43岁的黄纯姣是本地人,漫川关古镇景区建成的第一年她就在这里开了农特产品店,靠着古镇游的火爆,店里生意蒸蒸日上,年收入在9万元左右,还帮助不少村民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父亲黄迎春今年75岁,平时没事就在店里帮忙。他告诉记者,过去吃不上穿不上、上不了学,现在吃穿不愁,看病花钱少,日子过得很幸福。如今的好日子多亏了共产党。建党迎来一百周年,自己的心里也格外激动。
  在街上一家古玩商店内,一名年轻的男子正在向游客介绍漫川关古镇的历史文化,不少游客听得津津有味。这名男子就是这家店的主人阮林,他在为来自西安的游客介绍漫川关古镇。阮林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在街上开了一家古玩商店。他不光会为店里游客推介古玩根雕等,还会为他们讲解漫川关古镇的风俗文化、特色饮食,为游客提供游玩建议,让游客有良好的游览体验。“我是土生土长的漫川关人,在这开店已经8年了。这些年,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古镇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作为漫川关人,我也想为家乡旅游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阮林笑着说。
  近年来,漫川关镇依托生态、文化资源和交通优势,打造漫川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挥城镇特色,促进旅游商贸发展,把农业产业、农耕文明与旅游紧密结合,打造古镇“文化体验一条街、特色购物一条街、餐饮服务一条街、娱乐休闲一条街”,积极发展古街特色饮食、农特产品、旅游纪念等旅游产品,推广传统美食名吃“漫川八大件”,新推出农特产品“八大件”,新开发各类产品50多种、新增各类专营店百余家、发展农家乐集群3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的漫川关古镇已成为陕鄂旅游大轴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镶嵌在秦楚文化交界之地的一个重要文化坐标。随着西十高铁的规划建设,漫川关将全面融入西安、武汉经济圈,交通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记者手记


  6月28日,记者走进山阳县漫川关镇,漫川关镇地处鹘岭天竺山以南,境内地形起伏,群山环绕,层峦叠嶂。顺着蜿蜒的山路驱车直上,我们来到万福村贺家岭英烈纪念碑亭,缅怀革命烈士,瞻仰战斗遗迹。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为突破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鄂陕交接的山阳县漫川关与国民党部队进行了一场血战,冲出了被胡宗南称为“红四方面军坟墓的漫川关”,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四方面军的企图,保全了全军主力。
  如今这里红旗飘扬,茶海芬芳,民居安详,郧岭阻击战英烈纪念碑亭无声地讲述着革命的故事。漫川关烈士陵园内,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耸起,碑前鲜花常开,常有人前来缅怀。漫川关人时刻铭记着,正是无数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走在漫川关古镇,古色古香的建筑、来来往往的游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无一不在展示着美好的生活。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漫川关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古镇旅游业繁荣,奋力谱写美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