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残疾儿子撑起一片天
文章字数:1830
  陈永辉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新生儿的降生原本是一件喜事,而对于山阳县的陈双梅来说,却是噩梦的开始,她的儿子出生仅7天后,就患上了小儿麻痹和脑膜炎,后被医生诊断为智力残疾儿童。从此,陈双梅开始带着儿子走上了漫漫求医之路,并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一照顾就是40多年。6月24日,陈双梅入选由陕西省委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5—6月“陕西好人榜”。
  儿子出生患重病
  陈双梅今年68岁,家住山阳县高坝店镇双寨村,1974年,出生仅仅7天的儿子患上了小儿麻痹和脑膜炎,给这个普通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陈双梅只好带着未满月的儿子到处求医。由于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她家的经济也很紧张,断断续续地给儿子看了几年也没看好。
  在儿子四五岁的时候,陈双梅发现他的反应变得不正常,目光呆滞,逗乐的时候也没有反应,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后被医生诊断为智力残疾儿童。因为儿子的病,让陈双梅的丈夫觉得抬不起头,经常打骂母子二人,甚至提出抛弃儿子的想法,但陈双梅誓死不同意。
  当一家人沉浸在痛苦中时,陈双梅默默擦干眼泪,带着儿子走上了漫漫求医之路,他们先后到山阳、商州、西安等地治疗,但效果都不理想。就这样,陈双梅把大半辈子时光用在了儿子身上,一照顾就是47个春秋。
  1997年,陈双梅的丈夫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后经过医生的紧急处理,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丈夫再也没能下床走动一步。从那以后,陈双梅的家里由一个卧床不起变成了两个,他们的治疗和照顾重担就落她一个人肩上。
  6月30日,陈双梅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家庭原本有4口人,后来丈夫因病去世,女儿出嫁,从此她和儿子相依为命。他的儿子现在仍然不会走路,整天在家里爬着走,也基本上不会说话,儿子的吃喝拉撒都靠她一个人来照顾。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让她放弃,但是她因为放不下儿子,选择了自己亲自照顾。
  孝老爱亲受好评
  一个女人支撑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陈双梅的事迹传遍了附近的村落,大家纷纷对她进行了好评——
  村民熊家定说,为防止儿子在地上的时候把膝盖磨了,陈双梅把儿子的裤子补了厚厚的布丁,这位母亲真的不容易。村民殷水娥说,这么多年了,陈双梅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当大家建议她将儿子送到兜底保障院时,她因为不放心,仍然选择自己照顾儿子。也有村民评价她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从不挑拨是非,在村里受人爱戴,是邻里学习的榜样等等。
  村支书张水娥介绍,陈双梅这个家庭比较特殊,虽然家庭困难,但她为人实诚,村民家有个什么事,她都会尽力去帮忙,邻里关系都很好,所以村里人都很同情她、照顾她,只要国家有什么救助政策,村上就会优先考虑她。考虑到陈双梅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们村委会曾多次劝她把儿子送走,但是她因为不放心别人照顾果断地拒绝了。
  陈双梅介绍,之前,她还可以去山上去采集一些山货换些钱来维持生活,现在因为视力下降,儿子又离不开人,她只好每天都陪在儿子身边。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经济上的拮据,每个月只能靠政府的扶持维持生活。
  用行动谱写母爱之歌
  陈双梅明白,儿子的病想治好是没希望了,所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儿子吃饱、穿暖。40多年来,她每天的日子都是重复的:早上扶儿子起床穿衣,一日三餐做好给儿子端到床头,擦屎端尿,洗衣服晒被子,上坡种地……虽然条件艰苦,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但有好吃的总会先给儿子,有好穿先想到儿子,想方设法让儿子不受委屈。
  因为小儿麻痹,陈双梅的儿子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话语,6月30日,他在笔者的引导下,亲口对母亲说出了:“谢谢妈妈!”听到这样的话,陈双梅表示,第一次听儿子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心里感觉暖暖的。对于将来的打算,陈双梅说:“我今年已经60多岁了,也不奢求什么了,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儿子照顾好,只要儿子过得好,我就感到很满足。”
  山阳县委文明办这样评价陈双梅,面对一系列的灾难,她不气馁,不退缩,长年累月与困难争斗,逐步改善的家里的生活条件。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她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利用一切机会发展经济,改善家庭生活。面对困难,她从不向政府提出过多的要求,与邻居友善相处,村里有事互相帮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陈双梅,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妇女,虽不会说人生的大道理,却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作坚强,什么叫作母爱伟大。40多载,陈双梅用柔弱的肩膀挑载着生活的全部重担,用不惧苦难的信心对抗命运的不公与折磨,用爱的无穷力量在凄风苦雨中托起这个不幸的家庭,尽心竭力地为残疾儿子撑起一片天。她的行为感动了身边很多人,不但为双寨村甚至整个社会树立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更是书写了一首伟大的母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