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改革逐浪乘势起
——2020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文章字数:4633

商州区北宽坪蟒岭绿道

山阳家金核桃露生产线

柞水“木耳小镇”下梁镇的木耳产业

丹凤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图为武关镇南坪村通过土地流转建成民乐现代农业示范园)

  熊德海 王关珍
  大河滔滔奔向前,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时代潮头。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并提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目标和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新要求。这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形势,面对高质量发展的繁重任务,面对战贫、战疫“两场大考”,我市始终紧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主题,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这一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用改革思维破困局、用创新办法解难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持续发力,为高质量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全市各领域取得亮眼成绩的背后,处处体现着强大的改革牵引力和支撑力。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背后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去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首站来到柞水牛背梁考察秦岭生态保护,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这是对我市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的充分肯定。
  一年来,我市落实生态保护责任。率先在全省修编出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形成了“1+8+8”规划体系。成立了市秦岭生态保护委员会,党政一把手分别任第一主任和主任,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将每年4月20日确定为“商洛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及时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活动,形成了立体化生态制度体系。
  一年来,我市创新生态保障机制。建立最严格的环保准入机制、持续性的资金投入机制、常态化的环境监管机制、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10条主要河流22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7天,空气优良天数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4年成为全省唯一进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的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9.56%,商洛被授予“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称号、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成为全省首批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市,柞水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商南、山阳被授予“全省生态建设强县”,商南荣获“全省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山阳天竺山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洛南县四皓街办南沟社区、丹凤县棣花镇棣花社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柞水县金米村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一年来,我市加快环境治理改革。持续开展丹江等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保护行动,实施铁腕治霾“1+9”专项行动,完成109个污染减排项目,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比2015年分别削减7.5%、7%、8.3%、8%,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97%。完成295个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724个村(社区)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社区)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3.3%,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67个。
  “小木耳、大产业”背后的农业农村综合改革
  去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金米村考察,欣然点赞了“小木耳、大产业”及其所释放的改革红利。
  一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菌畜药果”特色产业革命,全市累计发展木耳1.1亿袋、香菇3.2亿袋,产量分别超过5万吨和20万吨,产值3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收入50亿元,把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做成了富民大产业。全市发展绿色食品基地19个,商洛核桃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柞水木耳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柞水大豆”“商南茶”等8个农产品入选2020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山阳天麻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南富水镇、洛南永丰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一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完成承包地权属调查52.35万户239.64万亩,证书颁发率达100%;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办理农村土地、林地流转9174宗124.64万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95宗,丹凤县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交流典型单位。
  “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背后的民主法治领域改革
  去年12月,我市被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命名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柞水县被命名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最近,我市又荣获2020年度省级平安市,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铜鼎”。这是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的成果体现。
  一年来,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推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各方力量。市人大创新出台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措施,加强政府与人大代表之间的情况交流。市政协完善网上提案系统,构筑提案工作新平台,扩大政协提案的影响力。制定政党协商年度计划,通过采取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等形式,就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等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
  一年来,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改革发展大局进行立法创新,率先在全省制定《商洛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大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建设。
  一年来,现代化治理进一步延伸。以开展国家级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和全省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试点为契机,创新“政法夜校”办学模式,推行平安稳定“3+N”工作机制,健全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推动基层服务规范化建设,商洛创建成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市。建成全市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和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智慧矫正”,破解了监管难题。不断健全社会治理安防体系,全力打造公安巡特警立体化网格管理平台,智慧街面巡防系统改革项目被省公安厅确定为2020年度全省公安科技创新成果参展项目,列入公安部2020年科技成果。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全部建成,镇安县被确定为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试点县。洛南县人民法院探索“133”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被省委政法委列入全省政法领域优秀改革经验选编。
  “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背后的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2020年,商洛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经过几年接续奋斗,梦圆今朝,“四城联创”成功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力量,也记录了我市通过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奏响的民生幸福新乐章。
  一年来,城乡面貌更加靓丽。推行微服务、微改造、微提升、微创新“四微改革举措”,实施了中心城市环城南线西段一期、洛南汽车客运站、商南环城北路东延工程、山阳城市运动公园等一批城市建设“微项目”,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正式运行,56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速,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7.14万平方米、新增人防工程面积3.75万平方米,“绣”出了温馨靓丽的城市环境。丹凤创建为省级文明县城,柞水县营盘镇获评西北首个国际慢城,漫川关、棣花、金丝峡、法官等镇被省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镇。
  一年来,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着眼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全部上线,“一网通办”率达到94.36%。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完成了45个市级单位80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梳理,204项行政许可事项完成集中划转。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对审批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归并再造,全周期审批环节减少30%,材料压缩40%,时间压缩60%以上,打造了“商洛秒办”审批服务品牌,新增市场主体1.58万户、“五上”企业101家。我市推行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获得高度评价。
  一年来,教育改革更加深入。深化教育督导体制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立市、县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教师责任制和绩效考评制,全市2.47万名教师兑现了2.48亿元奖励性补贴;推进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61所学校创建为省级平安校园。
  一年来,卫健体系更加健全。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建成1所市级独立设置、规范达标的传染病专科医院,2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完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物资储备库建设,申报市、县区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建设项目采购资金6169万元。创建省级健康机关35个、健康社区33个、健康村庄50个、健康学校50个、健康医院15个、健康企业35个、健康家庭1200个。
  一年来,社会保障更加充分。首次推行按病种、按项目、按人头、按床日等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实现了医保基金支付总额控制;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六统一”,农村低保覆盖率位列全省第一。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3万人,精准施策保重点群体就业的做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一年来,文化体制更加完善。拓展国家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构建“六个载体”保障的文明实践创新体制;制定《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办法》,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76个,现代花鼓戏《情怀》荣获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最高奖——文华优秀剧目奖,《商於古道》荣获第十五届陕西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二等奖,洛南县四皓街办跻身省级文化旅游名镇。
  “三建三带”助力脱贫攻坚背后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去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商考察时,市委主要领导当面向总书记汇报商洛探索实施以支部建在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发展、党小组建在产业链带动增收致富、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搬迁点带动就地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建三带”工作机制情况,得到总书记的充分肯定,这是我市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成为较为系统完备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的有力支撑。
  一年来,我市健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机制。持续加强“四支队伍”管理,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等行动,1.48万名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立“1+9”防返贫致贫机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1+7”后续帮扶政策,在产业园区成立党支部133个,在产业链成立党小组1602个,在易地搬迁点建成扶贫车间和社区工厂473个,带贫益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0.7万户,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69.2%。
  一年来,我市健全抓管理促党建提升机制。制定市管干部政治鉴定操作办法,出台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16条措施,建立政治素质档案646人。建立部署、协调、督办、整改、问责、总结闭环责任链条,倒逼党员干部干在平时、赶在平时。加强农村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一肩挑”比例达到93.9%。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县委备案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管理动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探索“社区+小区+物业+楼宇”网格化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丹凤凤冠新城社区荣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
  一年来,我市健全抓监督促从严治党机制。推行“清单化+单元制”监督,健全纪委监委机关与派驻机构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办案协作等机制,完善问题线索集中管理、动态更新、定期汇总等制度。加快检举举报平台建设,推动传统检举方式和网络检举平台的有效衔接,打造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共实施“两个责任”追究107件128人、处理党员及监察对象3307人次。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改革之于商洛更重要、更紧迫。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将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推进改革,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商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