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平凡铸就伟大
——洛南县洛源镇抗洪救灾重建家园见闻录
文章字数:2523
洛源水厂和梁塬水厂的员工抢修饮水管网

洛源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詹祎博帮忙送水

洛源街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小华带领党员帮助老庄村清理村委会的淤泥和杂物
 
  李娜 王家嫚
  7月23日凌晨的一场暴雨,使洛南边陲小镇洛源镇变成了“漂浮的孤岛”。在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感人的瞬间,听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它们像一粒粒明亮的火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和力量。
  基层干部奋战一线彰显责任担当
  7月23日凌晨,警笛长鸣,吊棚村党支部副书记刘书宝一行冒雨挨家挨户转移群众。凌晨两点半左右,刚把群众转移到安置点,身后的路就被水淹没了,便民桥被水冲走了,地里的玉米也泡在了汪洋里。刘书宝的6个产业大棚霎时被洪水冲倒,6万袋菌种顺洪流漂走,他半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但是,刘书宝依然坚守在一线,连续3天在村上忙前忙后,接收、分发救援物资,保障安置点群众生活。妻子说:“你看看咱家都被水冲成啥了,你也不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刘书宝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简单地安慰家人之后,又打起12分精神,投入到村上繁重的灾后重建工作之中。
  洛源街村发生洪水灾害之时,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小华家中涌满了淤泥,当晚除了年迈重病的母亲、妻子和孩子安全转移之外,家里所有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或者被洪水冲走,或者被淤泥掩埋。张小华一直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他帮助别人抢救了东西,自己的却一件也没有拿出来,年迈重病的母亲和家人也见不着他。作为洛源街村党总支副书记、洛源街移民小区福源小区支部书记,他积极招募志愿者参与村上灾后重建,深入推进支部“1+1”工作,联合洛南县童康儿童医院党支部、洛南县军政口腔门诊党支部在洛源镇福源小区卫生室开展义诊活动,带领本支部党员帮助老庄村党支部清理老庄村村委会淤泥、冲刷院子、归置办公用品。他总是说:“党员干部只有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才会给群众传递积极的正能量,才能形成合力推进各项工作。”
  在桃坪村的村组巷道里,总会看到一个腿脚不怎么利索却不分昼夜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桃坪村代理支部书记师书玲。师书玲的腿是在洪水灾害发生之前,开着三蹦子车查看水源地途中发生意外摔伤的,一同受伤的还有支部书记姚文平。姚支书因为严重骨折作了手术,桃坪村的工作就由师书玲暂时负责。师书玲稍做休整就积极投身村上工作,但是膝盖积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医治。灾情发生之后,师书玲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和村上“四支队伍”一起全力以赴转移群众,刚把群众接过连水沟桥,桥就塌了。在接下来的灾民安置、物资发放和各种灾后重建工作中,师书玲一直带着腿伤坚守一线。副支书冯宵明心疼地说:“叔,你不行就歇两天,村上的事情你放心,有我们在。你再这样不要命、不休息,以后腿落下残疾咋办?”师书玲笑笑说:“等这段忙完再说!”这句话,冯宵明已经听了无数遍了。现在,师书玲依然拖着受伤的腿,穿梭在桃坪村的巷巷道道、沟沟岔岔,查灾、排灾,组织群众灾后重建。
  今年48岁的江瑞莲,担任洛源街村干部已经7年,工作中总是风风火火,尽职尽责。洪水灾害发生以后,她不仅没日没夜地奋战在一线,还动员回来看望家人的丈夫、放暑假的两个孩子一起投入到抗洪抢险、搬运物资、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当中。她累得声音嘶哑,却依然竭力工作,天天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在发放救援物资的过程中,有的群众因为不理解和她发生口角,她咽下委屈,擦干眼泪,凌晨一点照样加班加点,尽心尽力做好受灾群众的守护人。孩子问她:“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她回答道:“这是一种天然的责任感!”
  23日凌晨,老庄村三组组长郭玉民冒雨转移群众,洪水漫过学校操场后,他把群众一个一个背到安置点。连日来,他挨家挨户动员全组村民去村边的344国道上清理垃圾、淤泥,从早干到晚,没有一句怨言。路过的几位救灾车司机把手伸出窗外,朝他们竖起大拇指。郭玉民说:“作为老庄村一员,为遭受大灾的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是我应尽的责任。乡亲们受难了,我们应该团结起来,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全民互帮互助全力共渡难关
  尽管自己家的房子被水淹了,看到村上安置点人手不够,刘艳芳主动帮忙做饭。师涛家里过水严重,他把家人安置在亲戚家里,开着自己的车清理路面,协助志愿者挖便道。
  70多岁的滑坡体灾民汪档存,每天在安置点义务打扫卫生,捡拾垃圾。在许多人眼里,她或许是一位年迈无助的老人,可她却始终坚信自己的价值,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五保户、聋哑人林结实虽然患有重度残疾,但是非常勤快,每天在安置点义务打扫卫生,捡拾垃圾,竭尽自己所能回报生活以温暖。
  连日来,水管员罗新武和洛源水厂、梁塬水厂的同事们在洛灞路沿线排查损毁水池、管网,埋设水管,妻子张娟义务为援建工队做饭,夫妻两人不遗余力助力灾后重建。
  在洛源街道上,总会看到一个小小的忙碌的身影,不是在运水就是在帮忙清理淤泥,他就是洛源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詹祎博。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十分辛苦,詹祎博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带动了很多同龄小朋友一起参与灾后重建。
  家住洛南县城的孙煜藤,是青岛科技大学大二学生,正值暑假在家,她姨家住洛源镇。水灾发生后,孙煜藤在家里坐不住了,听说招募志愿者,她就迅速联系了洛源的表姐,让爸爸开车把自己送到洛源参加志愿服务工作。7月27日晚上10点多到达洛源后,她马上就投入工作,连续几天加班到凌晨,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被晒得黝黑黝黑的。她的性格乐观开朗,和初相识的伙伴们很快就打成一片,尽管身上起了很严重的湿疹,也坚持和大家一起加班。伙伴们让她休息,她笑笑说:“选择来就是干活来了,年轻人没事。”
  农林村一组江佳璇是宝鸡文理学院大一学生,灾情发生后,她一边照顾80岁的爷爷,一边劝导村里的老人以生命为重,积极撤离。自25日起,她投入到志愿搬运物资的队伍之中,并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帮助整理物资进出库台账,整天忙碌也没有丝毫怨言。
  因为有了这群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青年志愿者们,洛源的灾后重建充满了年轻力量,红马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洛源,还有太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无论是干部群众、老人小孩,还是青年志愿者、爱心援助者,都在竭尽所能重建美丽洛源。从撤离群众到灾后重建,所有人都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从不气馁,不怕苦不怕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