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秉承革命精神 建设美丽曹坪
文章字数:3769
  本报记者 王倩 谢非
   两场战斗存火种 

九间房村红军驻扎地 
  1935年1月5日,红二十五军由商县进入柞水境内,1月30日,军部探知敌军从山阳九里坪沿金钱河进社川河追来,及时进行了作战部署。1月31日,红二十五军从凤镇街北上经李家砭、金米、马耳峡到蔡玉窑街驻扎。命令223团3营奇袭柞水县城,吸引警二旅西进;主力则向北至蔡玉窑,诱一二六旅予以打击。国民党柞水县政府人员闻讯后,全部潜逃。红军当晚撤离柞水县城,于第二天凌晨到达蔡玉窑。
  2月1日,红二十五军在蔡玉窑马耳峡设伏,打垮敌陕军126旅2个营,歼灭敌1个多营,缴获大量枪支弹药。2月5日,红二十五军又在柞水与蓝田交界处的文公岭,对尾追来的敌126旅再次进行打击,歼灭其2个多营,俘虏150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文公岭战斗后,红二十五军立即在蓝田建立了葛牌镇区苏维埃和游击队。2月8日,省委和军部派政治部副主任郭述申带223团3营到红岩寺地区开展群众工作。2月11日,在红岩寺戏楼召开军民大会,郭述申主持成立了鄂陕第三路游击师,汪世才担任师长,李志英担任政委。军部以蔡玉窑、文公岭战斗缴获之武器装备了这个师。同时,成立了中共红岩寺区工委和红岩寺区苏维埃政府以及共青团、妇女会、童子团、农民委员会等组织。
  1935年3月下旬,红二十五军从华阴地区返回红岩寺途中,陕西国民军省部令其警三旅在长安、镇安、柞水一带堵截,红二十五军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决定消灭警三旅。4月7日,军部宣布作战方案,红二十五军由葛牌镇南返到柞水九间房街扎营,命令部队第二天埋伏在雪花沟口至九间房街的两面山梁上严阵以待。4月9日,当陕军警三旅旅长张汉民率部追到九间房街时,红二十五军部队在两面山梁上向陕军警三旅猛烈开火。霎时,警三旅乱作一团,被红军部队堵截在雪花沟口无路可逃。由于红军占了有利地势,部署严密,战斗持续了约6个小时,一举将警三旅两个团打垮,并消灭一个团加一个营,俘旅长张汉民以及官兵1000多人,缴获步枪、手枪、冲锋枪等1200多支,子弹100多箱,手榴弹500枚。
  从红二十五军入陕到九间房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历时四个月的第一次“围剿”,在消灭敌人的同时发展壮大了自己,先后打开了镇安、柞水、宁陕、佛坪、洛南五座县城,开拓出了数十块小区域根据地。
  九间房战斗以后,红岩寺、袁家沟口、葛牌镇等几小块根据地连为一片,省委决定以红岩寺为中心,划柞水、镇安、山阳、商县、蓝田五县边区为“五星县”,建立了中共五星县委,五星县苏维埃政府。县苏维埃辖红岩寺、袁家沟口、葛牌镇三个区苏维埃和二十九个乡苏维埃。乡以下都普遍建立了村苏维埃。同时还在红岩寺等地建立了红二十五军后方机关医院和物资基地,成为鄂豫陕边的中心地区。
  心系百姓办实事 

九间房村党支部书记吕道杰查看秦艽长势 
  中伏天,烈日当头,酷热难耐。驱车进入柞水县曹坪镇,漫山碧绿如翠,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在山脚下蜿蜒,路旁的民居错落有致,一副静谧美好的乡村美景图在眼前徐徐展开。车子驶入九间房村时,在一片绿油油的中药材基地里,九间房村党支部书记吕道杰正在查看地里的药材苗子。
  “这个药材叫秦艽,是我们这儿特有的中药材,经济效益好。最近天气炎热,气温高,我来看看苗子的长势。”吕道杰说,他放心不下40亩的秦艽苗,顶着烈日到基地看苗子。他说,这个药材主要适生于高海拔地带的河滩、山坡草地和林下,喜湿润和凉爽气候,比较耐寒。而九间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正好适合种植,他担任村支书后,看到小秦艽的经济效益高,就鼓励群众集中种植,预计明年全村种植面积会达到300亩。
  说起村上的群众,说起如何带领乡亲们致富,吕道杰有说不完的话。他介绍,九间房村是由原来的谢街村和农林村合并而成,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忙碌而清苦。2005年,村委会换届时,村民一致推荐选举吕道杰任村委会主任。“拿当时的情况看,这个‘家’不好当。当,就要舍得吃苦和付出,不当,又对不起大家的信任。”吕道杰坦言,当时有点儿犹豫。
  后来,他想到了小时候听到的红色革命故事:“当年,在九间房的九华山,红军创办了后方医院,由于医疗器械和药品来源困难,仅靠缴获的药品远远满足不了医院需求,当地药农和群众积极为部队采挖草药。在医护人员的认真治疗和群众的精心养护下,红军伤病员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我生长在革命老区,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钦佩,当时村民的举动也让我感动,我又是一名党员,在群众信任我时,我更不能退缩了。”吕道杰说。
  上任伊始,吕道杰就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为大家谋出路。他向党支部提出了“招商引资,强农富民”的思路。在他的建议下,村民搞起了萝卜种植,仅此一项,那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元。与此同时,还修建了两条“致富路”,他用实际行动向群众的信任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2年,他被任命为九间房村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拉开序幕后,吕道杰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很是清楚明了,他和联村领导、村班子及驻村工作队就本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次研讨,最终认为就业和产业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他积极争取产业资金200多万元,建立光伏发电站,培育秦艽苗,发展中药材产业,并将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项目上,让贫困户收入有了保障。他还鼓励村上能人,组织成立4个劳务工作队,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务工收入成为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他和村班子及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九间房村村容村貌、民俗民风全面向好。“村里的水泥路通组入户,家家户户的院落门庭整洁漂亮,群众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这些变化,一方面说明政策好,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干部干得实,干得好。”村里的老党员吴全江说。
  吕道杰担任村干部近十年来,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信念,一心一意为村子谋发展,他的工作态度和实绩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虽然这个‘家’不好当,但当家一天,我就会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无愧于乡亲们,也无愧于自己。”吕道杰说。
  乡村蝶变展新颜 

曹坪镇中坪社区移民搬迁小区 
  多年前,张治贵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小老板,即使他的致富“阵地”只有30平方米。每天来店里取快递的人,进门都喊一声:“老板,拿快递。”他总是笑呵呵地招呼来客,认真又麻利地服务好每个人。
  每天三四百件的快递量,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年收入也逐年增多,去年依靠快递驿站收入七八万元。张治贵说,五年前他到镇上干起快递业务,亲眼见证了曹坪镇的变化。
  门前的路从坑洼不平到现在平坦整洁,房子也是越盖越漂亮,人们的生活也愈加便捷幸福。“这些年,镇上的变化很大,村民收入提高了,购买力也强了,我的生意自然也好了。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提起现在的生活,张治贵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和张治贵有同样感触的还有荫沟村党支部书记吴义林。他说:“现如今,村里的路都硬化了,群众出门脚不带泥,还新修了文化广场,也有地方组织文化娱乐活动了,大家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作为红色革命地,曹坪镇始终秉承革命精神,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尤其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围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扮靓乡村“颜值”,先后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踩九路改造提升等一批民生工程,有效提升了宜居宜业人居环境。建成了中坪社区、窑镇社区2个移民搬迁安置点,集中安置群众575户2300人。同时,全面完善了乡村水、电、路、讯、网、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农村通组及“油返砂”水泥路33公里,电网入户率100%,安全饮水100%,宽带网络、农村电商实现村村通,集镇贸易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颜值”靓了,曹坪镇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已经78岁的胡锡明是荫沟村的猪苓种植大户。经过几年的摸索,他家的猪苓种植面积约有上千亩。自己富了还不够,老胡还带动了周边7户村民一起发展产业,并向他们提供种子和免费的技术指导。如今这几户村民每家都有了百亩以上的猪苓和天麻,每年的收入在2-3万元。
  一个个木耳大棚,一片片光伏发电板,一块块中药材基地……各项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曹坪镇强劲生长。镇党委副书记张越介绍,近年来,曹坪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形成了“一主一优一辅”的木耳、光伏和林下经济主导产业,相继成立了孝义生态农业等75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成了4个木耳产业基地242个标准化木耳吊袋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木耳产业规模居全县镇办首位。在8个村(社区)建成了光伏总装机容量2.82兆瓦,其中,中坪社区建成全县最大规模村级光伏电站,年直接收益30万元以上。围绕林下经济发展玄参、连翘、天麻等中药材5000多亩,发展中华蜂3500多箱,畜禽存栏1.2万头(只),渔业养殖50多万尾。全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多元富民产业格局日趋完善。
  记者手记 

  曹坪镇河岸的光伏发电走廊
  柞水县曹坪镇东接红岩寺镇,北邻蓝田县葛牌镇,沿着蜿蜒的山路,在群山环绕下盘行,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重温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1935年,红二十五军在这里经历了蔡玉窑和文公岭两场重要的战斗后,建立了红色根据地,在深山中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时光荏苒,如今的曹坪镇早已是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乐业的繁荣小镇。老一辈的战斗精神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干部群众都铆着劲,在脱贫攻坚中、在乡村振兴路上奋力向前。金钱河两岸,光伏发电板搭建成的走廊格外亮眼;中药材基地里一片生机勃勃;崭新的移民搬迁小区内群众其乐融融……
  红色革命精神使这片土地焕发了新貌,“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在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老区人民是坚定追随者。如今,这个红色重镇正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在追梦的道路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