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女排情结
刘少鸿
文章字数:1012
    过去的半个多月,正值中伏,是最为炎热的高温天气。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拼搏的身影,更是点燃了万众的热情,点燃了我这颗半老的心。
  中国代表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成功。而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女排的出局。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对中国女排的情结,是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的。
  思绪一下子回到40年前。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决赛中,以3∶2战胜了号称“东洋魔女”的日本队。那是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
  那时候,我们尚未毕业。班上配备的一台电视机,当晚被搬到了楼道。我们挤坐于电视机前,紧张地看着中日女排的最后决战。当最后一球落地,宋世雄那激动异常的声音淹没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随之,整个校园就成了欢乐的海洋。接着,自然形成的大规模游行队伍,走出了校园,走上了街头。西安的街头,涌满了游行的队伍。大家忘情地欢呼雀跃,向中国女排学习,向中国女排致敬,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云霄。很难想象,一场体育比赛的胜利会激发出那么大的热情,可谓举国沸腾,民族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第一次将女排获胜与国家振兴联系在一起。那时候,国门刚刚打开,整个国家正在凝聚力量,准备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女排精神的形成,也就成了激励一代人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正是那支世界杯夺冠队伍的同龄人。1981年的时候,年轻的“铁榔头”作为场上的主攻手,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向全世界宣示着蓬勃向上、日益强大的中国力量。而我们这批经过艰难曲折方才考入大学的“新三届”们,正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憧憬着毕业后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40年后的郎平,身为主教练,仍然带队在赛场上拼搏奋战。而同龄的我,却斜倚在空调凉房的沙发之上,享受着悠闲的退休生活。看着她们的比赛,心情虽然也随着比赛跌宕起伏,但激情却怎么也无法比拟当年了,想来也真惭愧。
  成王败寇,是一种庸俗的世界观。中国女排的辉煌历史与拼搏精神,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疫情阴影笼罩下的东京,她们仍在艰苦地拼着。即使失败了,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奥运结束了,我们自己的十四运接着就将举办。在西安,在商洛,我们都是身临其境。青年女排的比赛,将先期在商洛市体育馆举行。真心希望在我们家乡这个赛场的拼搏中,能够涌现出一批能够顶得上去、扛起大梁的新秀来,在三年后的巴黎赛场大显身手,续写中国女排新的辉煌,再塑新时代的中国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