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活好
张志宏
文章字数:1606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开笔就说:“批评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它会使人采取防御的手段,而且往往使人竭力替自己辩解。批评也是危险的,因为它会伤害了一个人那可贵的自尊、自重感,同时还会激起他的反感情绪。”
  我赞赏戴尔·卡耐基对人性的洞见,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弱点自始至终主宰一个人的言行。恰恰相反,反人性或对人性的背叛并非被动的、局部的,而总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是的,我们只要觉知人性的弱点,克服人性的弱点,给批评和自我批评打开一扇门,那么,这种弱点便无法存在,甚至在批判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人性的进步即一个人的成长是不是已经开始了呢?我相信批判性思维总能唤醒一个人潜在的品质。我们在防御的同时,也会在自在、轻松和喜悦的状态中挑战自己的未知。比如在不顺的时候,特别是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连自己也不相信哪来的洪荒之力。此刻,人与人之间不再四分五裂,而是紧紧抱团。这是跟人性的弱点相对的另一面。
  事实上,当一个人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时候,谁知道会创造什么奇迹!而这种超心流状态,会不会就是智慧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呢?我们是不是更多的在这样的维度中去寻找突破呢?
  不论是不是这样,我们都应该打破常规,勇于去探求。也许,它可以使我们的生命之书更加丰富,更加耀眼,更加有趣,更加有意义。
  罗森维在《光环效应》中明确指出,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很多商业书籍,其实都只是人们在瞎总结、瞎猜测,因为它们全部都被光环效应所笼罩。是的,我宁愿相信罗森维是跳了出来,进入一个我们不曾尝试的地方去领会,才有了他与众不同的觉知和洞见。我们为什么不去想着跟罗森维一样,让我们自己发生移位,从而避免人云亦云,自我评述,而是静静地看,静静地听,让平静的激情弥散出智慧的光芒呢?
  其实,我们之所以不愿意跟随什么商业领袖、学术专家,以及所谓的不着边际的权威,就是因为我们在觉醒后不肯迷信他们的成功。台湾“第一才子”金惟纯从自身实践总结出“人生只有一件事”,即修炼,活好。他之所以能够反判自己的过去,写文章不去“装”,不再弄那些大家都听不懂的所谓的高深莫测的东西,回归到“第一才子”的本来面目,就在于他接纳自己,让自己真正的成长,从而让人性中真善美的东西出现。实质上,戴尔·卡耐基说不要去批评,也是试图让我们洞见这种人性的弱点,明确并寻求突破的办法。任何一个人,如果觉知这种弱点,就像金惟纯一样向内“批评”,即自我批评,修炼自己,不是在很好的成长吗?当然,许多人的痛苦就是不去觉知,被动地把自己关在“人性的弱点”的笼子里。正如罗森维在《光环效应》中指出的那样,成功者怎么扯淡都不会错,都会有人追随。为什么?因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件事情上,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获得成功,渴望成功。
  诚然,心若自由,又何必追随呢?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早已把他的觉知告诉了我们,一个人把自己封闭起来,活着还有意义吗?没有。阿德勒给出的答案是:与社会联结,而且必须是用正确的方法与社会联结,即不断给这个社会输出它需要的东西,活着才是有意义的,才能活自在,才能活好。也许你会说,我们就是这样想的,但是,我们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行动,例如占便宜、走捷径,想着自己的一点私利。这是为什么?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书》中阐明,我们的欲望之火在升腾。事实上,我们所做的仼何一个决定,不,我们的任何一次行动,哪一次不是感性在起作用呢?人们如果一直处于理性状态,就永远不会觉知和行动。就像我们没有了痛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万万不行一样,我们一直处于感性的冲动中,人生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没完没了,那肯定是危险的。我们只有像拉伸的橡皮筋,始终能拉伸、能弹回,那才是最好的状态。是的,人类永远处于这种“失去弹性”的不消退的“狂喜”状态,是可怕的。
  事实上,我们的任何情绪都会出现和消退,这正是我们奇妙无比的地方。也因此,我们始终在成长着。成长是不停歇的、纯粹的、永恒的。这样的喜悦、自在和轻松贯穿始终,我们还能说没有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