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护好商山的蓝天碧水
——我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纪实
文章字数:3444
开展第九个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

环境执法人员检查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做实验

“六·五”环境日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本报记者 胡蝶
  金秋九月的商洛,呈现出了一年当中最温润的天气和最艳丽的色彩……
  秋雨过后,暑气尽退的山间烟雾缭绕,风卷云舒,宛若仙境一般。
  丹江河畔,泛黄的银杏树叶时而于秋风里飘落,零星几只喜鹊和红嘴蓝鹊从空中略过。丹江河里,成群结队的野鸭和白鹭前来觅食,它们飞起、落下,自在而潇洒。
  天朗气清,碧水白云。在少量红叶和黄叶的点缀下,大片的葱绿渲染了商洛所有的高山和沟壑,映照着勤劳的人们前行的步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秉承着这一理念,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多项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等荣誉称号。市生态环境局荣获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全省环境系统文明单位标兵、商洛市劳模先进集体等68项荣誉称号,连续7年为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19年、2020年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评估考核优秀单位。
  保卫“商洛蓝”
  “商洛蓝”,已成为商洛一张最靓的名片。为了保卫这种蓝天,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四年行动计划》和《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措施,拆改燃煤锅炉308台598蒸吨,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单位330家,整治工业炉窑65台。2020年,中心城区PM2.5为30微克/立方米,PM10为51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7天,连续八年保持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进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今年空气质量持续稳中向好。截至8月31日,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5,同比降低8.1%,位居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3.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7天,优良天数比率89.3%。市生态环境局完善工作机制。印发《商洛市铁腕治霾保障工作方案》,启动《商洛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持续开展强化治污工作力度。目前,已检查企业1799家次,发现问题315家次,已整改到位235家次。积极应对臭氧污染。出台臭氧攻坚方案,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扎实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和臭氧污染防治。强化移动源监管。加快推进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工作,截至8月底累计完成编码登记1467台,完成监督性监测875台。科学精准治污。引进商洛市“一市一策”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开展污染源解析,编制源排放清单,及时预报预警,加强分析研判,推动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护好“一江清水”
  随着商洛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丹江流域成为野生鸟类的栖息地。“今年夏天洪水之后,大部分迁徙来的鸟类因为没有了食源走了,只有野鸭和白鹭成了这里的常客。”一位长期在莲湖公园拍水鸟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历年来,商洛高度重视二龙山水源地保护,始终把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累计投入资金5800多万元,扎实开展二龙山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划定了保护区边界矢量图,并实行物理隔离,累计建设隔离网21.1公里,实现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全封闭管理。栽设饮用水源保护区各类标志牌警示牌80多块,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为解决交通穿越污染问题,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筹措资金,配套建成公路沿线导流管(槽)12269米,应急池32个,总容积6398立方米,桥面(路面)收集长度达1.04万米,有效防治了交通穿越带来的污染。为解决游渡船污染问题,政府将36艘游渡船回购并拖离上岸,对群众生活必需的渡船进行编号登记。2018年商州区在二龙山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了4处限行站,并建成丹江构峪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取缔农家乐20多户,杜绝旅游、游泳和垂钓等行为。同时,实行严格的封库禁养和封库净水政策,禁止在库区从事畜禽和水产养殖,并实施2392亩的退耕还林。
  通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二龙山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存在的7大类34个问题实现了清零。2020年5月成立了二龙山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站,安排6名专职人员,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常态化巡查和监管;2020年8月建立了公安和生态环境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全面提升综合执法能力,切实保障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上述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使得库区出水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标准,个别指标达到一类标准,切实保证了一江清水供京津和市区群众饮水安全。
  2021年,全市7类46个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项目中,开工45个,建成34个,开工率97.8%,完成率73.9%。编制完成了62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和“十四五”国考断面“一断一策”达标方案。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和黑臭水体治理“回头看”,累计排查入河排污口153个,完成整治149个。1到8月份,丹江、洛河等11条主要河流23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丹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9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位居全省前列。
  并且,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重点,不断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9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和16个“万人千吨”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
  十四运会环保在行动
  商洛学院渭南籍大三学生小汪说:“我是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亲眼见证着商洛的自行车赛道一天天完善,赛道附近的环境也日益变好。这进一步激起了我对商洛这个第二故乡的热爱之情。”
  为确保我市承办的十四届全运会2个项目比赛精彩圆满,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商洛市环境质量保障总体方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环境质量保障重点管控实施方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商洛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十四运会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实施方案》,为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坚持多措并举,全面开展环境质量保障工作。
  开展比赛场馆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明确了排查整治范围及方法步骤,列出了问题清单,督促县区限期整改。
  将各县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列入日常监督检查,并组织执法力量,开展涉气、涉水、涉辐射安全等专项执法检查,全面排查治理重点排污企业及重点污染行业,并对列入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场工业源管控名单的企业实施重点检查。2021年1月至8月,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848人次,检查企业1086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0家,全市查封、扣押案件7件,限产停产整治案件2件,移送公安案件8件。商州、洛南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8件。共受理办结各类环境信访投诉444件,有效制止了环境违法行为的产生,及时消除了环境矛盾隐患,为十四运会期间环境安全提供了保障。
  组织对市体育运动中心场馆和运动员入住酒店等主要活动区域周边开展室外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结果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提升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做好丹江出水断面监测工作,确保出境水质断面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市区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对市区空气质量精确监测,做到污染及时预警。组织开展了突发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和室外空气质量监测演练。
  9月13日,市生态环境局接到省上消息,要求对中心城区十四运会场馆周边工地疑似扬尘源情况进行核查,以保障赛期环境质量。市生态环境局迅速与市“一市一策”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对接,将其绘制的中心城区十四运会场馆周边工地疑似扬尘源定位图发至相关单位。9月14日,市上便召开了十四运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集体约谈会,对涉及的几家单位开展集体约谈。要求各单位要绝对保证十四运会期间的环境和空气质量要比任何时候都好。
  各县区结合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商州区作为主场馆城区和环境质量核心管控区,对自行车赛道沿途的沙河子及夜村区域内商砼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全面落实环境管理各项要求,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十四运会场馆和接待酒店周边在建的建筑工地进行全面宣传,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严防未经夜间施工审批擅自作业违法行为发生;洛南县对涉赛道周边区域企业进行执法检查,要求严格落实环境污染管控措施,保障会期生态环境质量;各县区认真开展辖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摸排违法行为线索,查处违法行为,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积极组织开展“环保六进”、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秦岭日”“六·五”环境日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横幅、标语、展板、彩页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向广大群众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共发放环保宣传单、宣传手册、环保购物袋5600多个,倡议书2600多份。为增强群众绿色环保理念,还拍摄了宣传片,为十四运会圆满举行营造了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