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交出“体育+”的高分考卷
——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纪实
文章字数:3648

健康步道美如画

群众娱乐赛事忙

儿童游乐健身设施随处可见


  方由朝 史建勇
  近年来,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商洛国际马拉松赛、国际男篮挑战赛、全国青少年U21男排冠军赛等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相继在我市的举办,这为我市体育事业迈入追赶跨越高质量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近期,随着我市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中承担的排球女子U19组、公路自行车两项比赛圆满落下帷幕,不仅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我市具有举办高质量重大体育赛事的能力与水平,更是为全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的全民体育事业,一方面提出了以“群众体育惠民、竞技体育创强、体育产业增效”为目标,以“办赛事、兴产业、惠民生”为主线,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县级公共体育场建设的通知》《关于印发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商洛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等10多个政策性文件,为加快全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抢抓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明晰发展方向,围绕体育强市建设的宏伟蓝图。全市体育工作者锐意进取,体育事业呈现出“大体育、大健康、大发展”的新热潮。为此,全市体育工作也先后得到国、省体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期间,我市有6个单位、4名个人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至2019年,商州区、山阳县、丹凤县相继被命名为“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第十四届全运会“双先”表彰大会上,我市又有4家单位和5名个人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近年来,我市采取由市、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20多个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全民健身重大事项。发改部门负责全民健身项目立项审批,财政部门全力提供资金保障,文旅部门尽可能为推动“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提供便利,教育部门力促“体教发展举措,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各成员单位全方位配合支持下,全市全民健身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市、县相继建立健全了体育运动中心、体育运动学校,镇、村两级均设立文化体育指导站,配备了兼职体育健身指导员,市、县、镇、村四级体育工作管理网络和全民健身管理网络实现全覆盖。
  全市目前有足球协会、老年体协、网球协会、篮球协会等体育类协会近200个,以公园广场为聚集地的健身站点达到1000多个,打通了联系健身群众、服务健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每年组织分级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近千人,全市有遍布城乡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近6000人。每年评选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打造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的同时,还为群众提供了简便、快捷、高质量的健身服务。
  每年除坚持以公园广场、健身站点等为阵地,以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等重点节庆日为节点,广泛开展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春节体育大拜年等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外,还持续举办工间操、广场舞、乒乓球、太极拳、网球等单项比赛和文明机关运动会、扶贫干部职工运动会、体育系统干部职工运动会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百余场次。已连续举办的4届商洛市运动会,成为全市人民体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盛事。
  如今,不管是走在大街小巷,还是乡村便道,随处可见人们在进行爬山、散步、跳舞、打拳等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全民健身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场地不断增多,全民健身指导队伍不断扩大,我市全民健身正迎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人民群众尽享体育事业发展红利。
  高标准建设体育设施
  市、县区政府把体育场地设施重点项目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的年度任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在体育设施规划、土地出让、建设验收、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专项规划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项目布局的引导作用,结合城市棚改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
  近年来,全市投入11.25亿元,建成体育场馆16个,完成120个镇、1491个村、186个社区、388个移民搬迁点和15个健身示范点的工程器材配送,镇办和社区体育健身器材覆盖率达到100%,村级健身器材配送覆盖率达到92%。市本级投资2.5亿元建设了市体育馆、体育场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投资1.25亿元对市老体育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丹江沿岸全民健身长廊项目自2017年实施以来,相继在主城区和丹江沿岸铺设塑胶健身步道12公里、骑行绿道21公里,投入健身器材300多件。新建室外篮球、乒乓球、网球、门球场和笼式足球等场地21块,社区多功能健身广场、儿童及中老年综合锻炼场地10处。这些活动场地的建成,基本覆盖了老、中、青年龄段人群的健身运动,也成为市民早晚健身的首选活动场所。
  全力推进市级拥有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游泳馆,一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目标,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目前除市游泳馆正在规划外,其余已建设到位。按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标准,全市7县区中,商州区、山阳县、洛南县、镇安县、丹凤县已实现一个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或社区健身中心、一个室外运动场地、一个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站;商南县体育场正在建设中,柞水县体育场馆建设正在规划选址。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实现市县两级“四个一”目标。同时,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68亿元为7县区建成2100公里的登山、骑行和健走步道,为群众锻炼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在主城区,2018年在已建成体育公园的基础上,相继高标准实施了江滨北路西段健身步道一期、滨江银杏公园健身步道二期等体育惠民工程。2019年实施了江滨北路健身步道三期以及丹江公园沿岸健身场地、健身设施等提升工程。
  “体育+”带动全民健身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户外休闲运动逐渐成为社会广泛认同和追求的生活方式。体育健身作为服务市民健康的新兴产业,被誉为“幸福产业”“朝阳产业”,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地处秦岭南麓,森林覆盖率达66.5%,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保护区和关中的生态屏障,也成为秦岭原生态度假游的最佳目的地,被誉为“秦岭里最美的地方”。全市空气质量位居全省之首,中国气象学会授予我市“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称号。为让我市特有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市委、市政府决定通过每年举办秦岭生态旅游文化节、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商洛国际马拉松赛为载体,把商洛作为旅游、休闲、康养城市向全国推介,持续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精心打造精品赛事活动。立足我市生态优势,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和对外包装宣传,积极培育品牌赛事活动,已成功举办多次自主策划的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商洛国际马拉松赛,引领了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同时,对外积极争取各类精品赛事落户商洛,每年引进精品体育赛事10多场次。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国际男篮挑战赛、全国青少年U21男排冠军赛等品牌赛事,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参与高水平体育赛事。上述这些重大赛事的举办,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酒店、商贸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赛事期间,来商参赛观赛、度假旅游人员消费累计达到4000万元以上,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统筹规划,推进“体育+”深度融合。科学谋划,做好体育与旅游、文化等的结合文章。以自行车、健步走为重点,利用传统文化、自然景区、民俗等资源,积极打造体育竞赛表演、休闲体育、体育旅游并驾齐驱、互为补充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依托商洛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发展新路径,大力推广“美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模式。2017年,柞水营盘特色小镇(终南山寨)成为国家体育总局首批命名的96个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之一,也是陕西省首个入围国家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的城镇。近年来,先后投资4.5亿元建成的休闲运动项目20个,已累计接待50多万人参加户外健身活动。投资8亿多元对山阳县城区体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成了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为一体的全民运动休闲综合体。为高标准举办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赛,由商州区和洛南县共同建设的莽岭绿道项目,总长75公里,建设有田园、滨水、湿地、优美小镇、美丽乡村等9个主题段落、109个景观节点,是目前全省线路最长、标准最高、最具示范效应的生态运动休闲项目。在上述示范项目带动下,各县区因地制宜打造了2个生态运动休闲项目、2个体育特色乡村工程,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强体健身的获得感。
  大力培育体育服务企业。积极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采取一系列扶持引导措施,打造了一批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体育营销等服务企业。目前,全市体育竞技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体育旅游等体育服务场所100多家,体育健身会所50多个,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体育彩票销售渠道有效拓展,全市体彩销售额连攀新高,为全市全民体育场所建设工程积累了基本资金。目前,各县区分别培育了3至5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为推动全市体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