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红军广场建成记
赵晓红
文章字数:2558
红军广场

2011年6月19日,参加红军广场落成典礼的部分红军后代代表。左二为孙政文(孙光之子),左三为陈辞(陈先瑞之子),左四为白英(陈辞之妻)。

  开国将军的牵挂
  1996年5月13日,在商洛党政领导的陪同下,陈先瑞夫人王彦、长子陈忠民等将陈先瑞同志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了仙娥湖的碧水中。这是老将军的遗愿,他要与“战斗故乡”商洛的山山水水和革命老区人民永远在一起。
  陈先瑞将军生于1914年,安徽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曾三度转战商洛,为商洛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2月,时任红二十五军二二三团政治处主任的陈先瑞随军长征第一次来到商洛,投入到开创以商洛为中心区域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1935年7月,红军主力北上后,留在商洛的鄂陕和豫陕特委合并,成立了以郑位三为书记的中央鄂豫陕特委,在仅有300多名红军战士的基础上,整编游击武装,成立了红七十四师,陈先瑞任师长。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极端艰苦的形势下,红七十四师先后转战鄂豫陕边24个县,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歼敌4000余人,粉碎国民党军3次大规模围攻,发展到21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三大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西安事变”爆发后,红七十四师和红十五军团会师商州,为策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称誉陈先瑞是“红军的陕南王”,红七十四师是“陕南土著部队”。1937年4月,红七十四师从镇柞移驻长安整训,后开赴三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
  1946年中原突围后,陈先瑞第二次到商洛。中原突围时,陈先瑞部被编为二纵第十五旅,掩护王树声率领的中原军区南路部队突围到鄂西北,又北渡汉水,到达商洛。陈先瑞担任豫鄂陕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所部在镇柞以西开辟了豫鄂陕军区第五分区。后北渡黄河,参加了晋城整训,准备战略大反攻。
  1947年9月,时任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的陈先瑞奉命率第三十八军十七师进军商洛,再次创建陕南根据地,开展商洛及陕南的解放斗争,直到商洛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先瑞十分关心商洛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他于1988年重回商洛,跑遍了全区(原商洛地区)7县,凭吊先烈,体察民情。他曾与程子华、汪锋、马文瑞等4次联名上书中南海,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商洛老区的认定和老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后代的心愿
  2007年,时任商州区党史办负责人(即笔者)突然接到区委办的通知:区委书记朱崇和批示,参与接待北京来的重要客人。原来,经省委办公厅下派挂职商州区副区长的孙宝贵牵线搭桥,一批红军后代来到了商州,其中有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大将的女儿徐文惠,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中将的女儿陈然、陈曦,商洛军分区司令员孙光少将的儿子孙政文等。我带领他们先后来到红十五军团军部驻地陕西省立商县中学校(今商州区第一初级中学)、红七十四师司令部驻地东关娘娘庙(今商州区影剧院)、红十五军团构筑工事的金凤山高地、葬有高桥战斗中牺牲的独四团团长吴敬业独五团副团长文明章的商洛烈士陵园等地,探寻先辈足迹,并主讲了红军在商州的战斗历程和战斗故事,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中秋节前夕,朱崇和书记又安排由区政府领导带领区扶贫局、党史办等单位10余人,前往北京走访、慰问老革命及红军后代,在海淀区一家酒店进行了座谈联欢,还拜访了陈先瑞的夫人王彦、徐海东将军的女儿徐文惠等。此行架起了北京与商州的红色友谊之桥,随后的交流互动像走亲戚一样频繁自然。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杨斜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组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血战漫川关;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转战武关,贺龙和夏曦在竹林关杨泗庙的斗争曾作为电影《曙光》中的重要镜头;汪锋、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南下牧护关;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先后转战北宽坪、杨斜、大荆、腰市、黑龙口、板桥等地,经历了庾家河、袁家沟口等著名战斗;徐海东和陈先瑞分别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和红七十四师进驻商州城,在十字口广场召开军民联欢大会,宣传抗日。5支红军先后转战商州,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军转战的遗址遗迹遍布商洛,但很分散很偏僻,搞个标志性纪念设施,逐渐成为红军后代的心愿和商州党政领导的共识。
  红军广场的筹建
  2008年,受红军后代的邀请,笔者着手收集整理红二十五军和红七十四师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史料,突出反映红七十四师独立坚持陕南斗争的情况。初稿形成后,征求了原商洛地委副书记梁喜元、原商洛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文实、周福才等党史专家的意见,并经过红二十五军战史编委会成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的秘书姜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教授陶景春审阅修改,最终形成了《红七十四师史略》碑文,使红军广场建设有了红色内涵支撑。
  红军广场选址在金凤山商洛烈士陵园东侧,与老年大学相邻,占地面积8240平方米(12亩),其中景观铺装面积2100平方米,绿化面积6140平方米。广场布局采用中轴式设计,由南向北分为三级逐阶加宽的平台构成,雕塑处于第四阶平台上。雕塑平台东西宽25米,南北长35米,总面积875平方米,是整个红军广场的核心。纪念碑以枪为背景雕塑,说明我党领导下的红七十四师独立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枪高12米,为浅灰色花岗岩,下面设立一组“胜利”圆雕,反映红七十四师青铜关战斗胜利结束场面,人物群雕高4米,用铜铸造。整个广场的规划设计突出了刚毅、庄严的特色。
  红军广场由红军后代和商州区政府共同建设。区政府负责土地征迁、规划设计和环境保障等工作,红军后代负责筹集部分建设资金。从2010年春季开始土地征迁工作,共迁坟148座,7月开始招标建设,2011年3月完成雕塑安装。广场铺设以花岗岩石材为主,护栏石材为南阳玉,为方便游人休息乘坐,特意降低了高度。绿化采购了胸径较粗的雪松、国槐等大树,通道两边栽植了常绿的红叶石楠。从周至县运回了景观石,刻上了“红军广场”四个大字。
  2011年6月19日,红军广场落成典礼隆重举行。红军后代代表陈先瑞之子、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省军区副司令员党国际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典礼。至此,这座酝酿3年、建设工期1年、总投资约800万元的红军广场正式建成。
  每逢清明、七一、八一和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军人、武警官兵和各界群众纷纷前来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红军广场已成为商洛一张亮丽的红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