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发展蚕桑稳增收
本报记者 杨鑫
文章字数:739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洛南县四皓街办连河村,只见通村路两侧的田地里,成片的桑树绿油油,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连河村有着20多年的养蚕历史,如今已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记者来到蚕桑养殖户雷雪惠家,她正在整理已经采收好的蚕茧。“我今年60多岁,养蚕20多个年头了,是我们村第一批养蚕户。通过养蚕,我们家养大了3个孩子,现在2个女儿都已经嫁人,儿子常年在外。我们老两口和留守在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靠着桑树养蚕,一年收入近2万元,够我们生活,还有些结余。”雷雪惠笑着说。
  目前,雷雪惠不仅养殖蚕桑,她还通过学习技术养殖幼蚕出售,村里新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常常从她家购买幼蚕发展蚕桑产业。
  52岁的雷栓娃因为妻子是残疾人需要照顾,只能留守在村里,依靠养殖蚕桑维持生活。雷栓娃说:“我家养了10多年蚕,和蚕都有感情了。今年的雨水多,气温比往年低,第3茬和第4茬蚕都需要加温。好在今年的商贩上门收购蚕茧21元一斤,去年只有15元一斤。2个娃都在外务工,我们夫妻俩在家靠着养蚕的收入,足够维持生活,这能给娃减轻点负担,还能照看老母亲,这样挺好的!”
  村民吴凤霞在自家院子里缝补蚕盘,她一边熟练地缝补一边笑着说:“今年一茬养了80多盘蚕,能收160斤左右的蚕茧。我家养蚕有10多年了,不出门在家养蚕,对于我们留守在村里的人来说,受点苦在家就能挣钱,也算是一个好营生。”在吴凤霞家的客厅,整齐地摆满了已经完成结茧的蚕盘。手工打造的红柜和墙上崭新的年画,映衬出这家人的红火日子。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在连河村的多是妇女和老人。为了带领留守人员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家庭经济收入,连河村成立了村蚕桑合作社,积极组织引导留守人员,尤其是妇女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目前,该村有100多名妇女发展蚕桑产业,户均年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