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寻访秦楚分界墙
杨富安
文章字数:1614
  早听说商南县清油河镇境内的四条岭上,有一堵形若鸡冠的石墙,它就是闻名遐迩的秦楚分界墙。这堵石墙吸引着无数游人纷至沓来,追忆往昔,抒发情怀。
  要去秦楚分界墙,我们询问了当地一位田姓老人,他说有三条线路可去:一是西线,从武关城东经过七里砭到东坪,顺东沟上到沟垴就到了;二是南线,从武关沿312国道向东到段湾刘家塬,进入吊庄四条岭沟,向北进沟上岭就到了;三是东线,从清油河镇洋桥西进窑场沟,沟垴翻一道岭到吊庄,再翻二道岭西下,向北进沟上岭就到了。
  那是个夏雨过后的早晨,天气凉爽,空气清新,我们选择了比较可行的南线,来到目的地。
  四条岭是商南县与丹凤县分界的山岭,山势陡峭,层峦叠嶂,树木葳蕤,杂草丛生。在丹凤县地界处可见一块石碑,上写“秦楚分界墙”5个金黄色的楷体字,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碑文记载,分界墙筑于战国初期,东属楚境,西为秦域,迄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五百余年间,一直是国界,屡经数代修葺,现存的界墙实际修缮于明朝,当时绵延近千里,与白阳关、竹林关、漫川关以及鸡冠山连成一线,成为当时的军事要塞。如今的秦楚墙已被陕西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待在乡村振兴中开发利用,发挥它应有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价值。
  分界墙不仅是国界,也是商於古道的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扼守此隘,既可断南阳至西安的陆路,又可断武关河的水路。界墙历经炮火硝烟,风雨侵蚀,能看到的就是现在残缺不全的石墙,向世人诉说着它的沧桑巨变和前世今生。
  山岭靠东有一段残缺墙体,呈南北走向,由大小不一的山石砌成,墙体断断续续,高大雄伟,坚不可摧,附满青白相间的斑纹,透着历史的沧桑,蜿蜒盘踞在崇山峻岭之上,消失于密林丛草之中。
  秦楚墙中间原来有跨道,筑有城楼、拱形门洞,墙上有阁楼三间,门前设有吊桥,桥西南处建有两座相距百米的烽火台,前台低,后台高。两座烽火台雄踞在高山顶峰,让人不由得联想起当年硝烟弥漫、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场面。
  站立台顶,环视四周,北面群山起伏,峻岭逶迤,危崖耸立;东面清油古镇遥遥在目,展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华盛世;西面武关城池坚固,虎视天下,与铁峪铺、桃花铺、资峪岭、龙驹寨、棣花诸台遥相呼应;南面武关河水滔滔不绝,形成自然的水路天堑。方圆百里,聚于眼前,任何一方来患,均可扼守防备。在《商南县志》中,“重关天塞控神州”的句子就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秦楚分界墙石碑西南方,有座破烂不堪的小神庙,庙前横七竖八地靠着几块残破的石碑,碑上刻着“十二宫三观一庙一庵”和“大明”等文字,字迹模糊,依稀可辨。
  据传,在远古时代,有赤、黄、青、黑四条巨龙在附近的山岭上争夺地盘,祸害了许多生灵,从此惹怒了玉皇大帝,从天府派遣了许多神兵天将,将这四条巨龙收回天庭,经过雷公和电公拷打,反复驯化,责令修行,一年四季派遣这四条巨龙分别下凡替天行道,为人间做些善事。古人见这四条巨龙已经修行成佛,就在山洼里修建“四龙宫”寺院一座,也由于赤、黄、青、黑四条巨龙的缘故,这里曲折百回的山岭就叫作“四龙岭”或“四条岭”。
  秦楚分界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追忆往昔,记忆岁月,不禁让人联想到两千多年前秦楚两国的战争风云和复杂的政治环境。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致信楚怀王曰:“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乡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想去,又担心是骗局,想不去,又害怕秦昭王发怒。考虑再三,还是去了,结果不出所料,是个骗局。秦昭王派了一个将军埋伏在武关,其打着秦昭王的旗号,扣留了楚怀王,直到其病死在咸阳。
  时至中午,太阳火辣辣地倾斜下来,似乎催促着我们离开。我们找阴凉处小憩,喝点水,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迎着凉爽的山风,伴着潺潺的溪水和清脆的鸟鸣走下山坡。
  我想,当地政府若能利用好这里优势资源和历史遗迹,高瞻远瞩,规划设计,重建十里古道,修复秦楚墙遗迹,再现往日风貌,必将迎来乡村的振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