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投入强度仍需加大
曹艳萍 益晓云 陈晓艳
文章字数:3765
 
    2020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与研发活动活跃,占据全社会科技与研发活动的主导地位,引领作用显著。同时,全市减税降费落实有力,政策支持效果明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增多等,都有效带动全市科技创新走向新征程。但全社会科技与研发经费减少,投入强度偏低,需要引起关注。
  科技与研发经费投入偏低
  2020年,我市全社会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0.95亿元,比上年减少0.81亿元,同比下降46%;科技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13%,比上年减少0.08个百分点。无论是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还是投入强度都处于近年来的低位。商洛市2016—2020年科技与研发(R&D)活动情况
  (单位:亿元%) 

  分活动主体看:2020年,我市各类企业科技与研发内部经费支出7641.4万元,比上年下降42.9%;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内部经费支出1900万元,下降54.76%。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内部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80%、20%。
  分活动类型看:2020年,我市规上工业基础研究经费47.5万元,实现零的突破;试验发展经费7593.9万元,同比下降43.3%。基础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0.62%、99.38%。
  我市和全省及兄弟地市相比,我市科技与研发内部经费支出从总量及强度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企业研发产出量质齐升
  2020年,全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等科技创新政策文件,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全市科技与研发活动活跃,出现新的特点。
  工业企业科技与研发活动活跃,在全社会科技与研发活动中引领作用显著。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7641.4万元,占全社会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的80%,占据全社会科技与研发活动的主导地位,引领作用显著。工业企业开展科技与研发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与研发活动的覆盖面扩大,活跃度提升。2020年,全市有16家工业企业开展了科技与研发活动,比上年增加了7家企业,同比增长77.8%。有研发机构单位数1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同比增长50%。
  外资企业投入强度大,效益提高。2020年,外资企业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为2811.8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科技与研发内部经费支出的36.8%,投入强度为3.93%,高于内资企业3.87个百分点,带动内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倍,利润总额同比提高38倍,效益明显提高。其中,龙桥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开展了“基于振动筛选分方式的原料粉磨”“采用负压传感方式的水泥生料立磨”等9项技术研发,带动本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快速增长。
  减税降费落实有力,政策支持效果显现。随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完善,减免税政策落实效果提升。研发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带动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技术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水平,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2020年,工业企业中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为13家,比上年同期增长5.5倍;受惠企业共减免所得税158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增加。2020年,工业企业科技与研发经费中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为10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6.3%。政策支持效果显现,为企业科技创新增添新的动力。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增多,研发活动量质齐升。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科技与研发人员合计499人,同比增长10.6%;研发机构平均拥有硕士及以上高学历人才34人,研发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2020年,全市发表科技论文60篇,同比增长3.6倍,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是商州区有53篇,占全市科技论文的88%;科技与研发企业专利申请单位2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个,增长1.2倍,申请各类专利103件,同比增长52.6%,其中发明专利29件。
  重要科技成果仍显不足
  全市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与其他地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基础研究、政府投入占比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企业效益下滑、科技与研发经费减少,能真正形成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科技成果仍不足,投入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效益下滑,科技与研发活动投入强度低。企业效益下滑是企业研发投入下降的主要原因。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3.95亿元,同比下降20.9%;实现利润53.93亿元,同比下降43.8%。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急剧下降,利润之薄与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之间的矛盾凸显,投入积极性不高,从而造成科技与研发活动投入强度降低。
  重点企业支撑乏力,部分行业投入不足。纵观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80%集中在制造业企业,但仅此一个行业2020年同比下降53.8%。如:医药行业龙头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报数较上年下降73.35%,有色金属龙头企业陕西锌业有限公司上报数较上年下降18.16%。重点企业支撑乏力,直接影响规上工业企业“医药企业”科技与研发费用同比下降79.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科技与研发内部经费支出同比下降90.2%。
  科技与研发活动主体“偏科”,类型单一。全市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主体“偏科”。2020年,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80%集中在企业、20%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及技术服务机构,而企业也只限于工业企业,建筑业及重点服务业科技与研发经费支出常年空白。此外,研发形式单一,科研层次偏低,成为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障碍。科研层次较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只占到20%,创新技术板块撬动杠杆几乎为零。
  高层次人才失衡,数量严重不足。虽然全市科研人员逐年上升,但是内部层次严重失衡。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与研发机构中,硕士29人、博士5人,博硕人数占研发机构人员总数比重为7.2%,较上年下降24.9个百分点。科研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及高层次人才流失,导致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失去基本的支撑力量。
  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应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着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实现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创新主观能动性。近期,陕西省、商洛市相继出台了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绩效《评价办法》《指标体系》等,其中,“创新发展”这一大类指标考核权重占到10.5%,而科技与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GDP的比重两项权重达到4.5%。这就要求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从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发挥助推引导作用,将《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等科技创新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到位,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聚拢“三大”合力,稳步增强科研实力。聚拢部门合力,建议运用会商会议的形式,强化对接协商和工作调度,发改、科技、工信、财政、统计等部门及时互通信息,掌握科技与研发活动最新动向,研究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聚拢政策合力,研究吃透中央、省上对口部门的各类政策,最大化享受政府的各项利好政策;对科技部门出台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创新券、专利质押贷款等政策进行仔细研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宣传,提升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的知晓率。聚拢研发主体合力,积极探索三大研发主体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院所、高校两大主体在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的技术开发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抓住关键节点,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培育创新动能较强的市场主体,存量上,抓住我市创新能力最强的工业制造业,特别是医药和有色金属行业的重点企业,优化资源供给,采取合理举措降低企业的科技与研发投入成本及投入风险。围绕“五化”改造提升,加快矿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好信息化、技术攻关、绿色生产等重大科技专项;在增量上,围绕“一都四区”“3+N”产业集群,在“招商选商”方面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高新技术等因素统筹考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加大知识产权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力度,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强化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支持企业争创自主的知识产权。注重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积极融入秦创原、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创新驱动平台,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挖掘和释放企业创新发展潜能。
  建设人才队伍,全面激发第一资源活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与研发投入具有重大意义。营造重视人才的氛围,增强企业家的人才意识,动员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惜人才。要想办法留住人才,吸引商洛籍大学生回商工作。建议政府设立“人才开发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等,着重向工业企业倾斜。持续发挥商洛建立的人才库和市科技服务团的作用,整合人才资源优势,缓解企业高精尖人才缺乏的压力。整合技术服务力量,鼓励其成立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引入第三方机制,为政府解困。为创新人才减负,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激励科技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要落实好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不断提高科研人员薪酬待遇,充分挖掘科研人员潜力。
  创新投入机制,大力提高科技与研发投入强度。调查显示,目前商洛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支出中,80.8%为企业资金、14.8%为政府资金、4.4%为其他资金,加之全市科技与研发支出80%集中在大型工业企业。基于以上现状,降低政策门槛,在政策知晓率和政策落实等方面,向有科技与研发活动的中小微企业倾斜,扩大普适性政策的适用范围,切实发挥相关扶持政策应有的作用。优化投入方式,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方式方法,在投入重点上,紧扣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对原始创新和自主攻关的投入,优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加科技与研发投入强度。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建立贴息、担保、风险基金等多重保障,大胆探索知识产权担保贷款机制,降低企业科技创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