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梅庄村
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群众收入
贺晓霞 刘 丽
文章字数:1135

  
  
  
  初冬时节,笔者走进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的集体经济——丹菇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地上成片晾晒着香菇柄,耳畔是烘干机“轰隆隆”的机器声,只见三五个工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修剪着刚刚从大棚里采摘的鲜香菇腿。进入基地大棚,一行行排列整齐的香菇架上,工人手脚麻利地采收着香菇,地上到处摆放着一筐筐刚刚采摘的鲜香菇。
  今年42岁的村民曾小萍是一名留守妇女,她家里有5口人,父母常年体弱多病,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她一边采菇一边说:“我常年在基地干活,只要有活干,打个电话我就来。我主要是摘香菇,一年在这儿挣七八千块钱。活轻松,摘满一筐香菇给7块钱,如果再剪香菇腿的话再加8块,连采收带剪菇腿,一筐工钱是15块钱。”
  曾小萍对这份离家近、有钱挣、能顾家的活很满意,她说早几年想都不敢想有这好事情。像曾小萍一样在大棚里务工的还有30多人。
  基地负责人刘晓有却有着“幸福的烦恼”,他皱着眉说:“目前正是头茬香菇最佳采收期,一天来棚里上工平均也就30来个人,人手紧缺,招不到人。基地每季度发一次工钱,直接打到每个工人的卡上。一个季度劳务费10多万元,一年大概40多万元,我们没有拖欠过大伙的工资。”
  原来,梅庄村除了集体经济——丹菇产业基地发展代料香菇20万袋外,还有68户村民也发展代料香菇90多万袋,这几天大家也都忙着采收头茬香菇。村里用工需求集中,务工有了多种选择。
  “香菇一年收三茬,基地为了缓解用工荒,想方设法从近邻的商南县招了些人过来。就这,人手还是不够。”刘晓有说。
  梅庄村距丹凤县城47公里,全村272户974人。2018年以前,梅庄村是个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村里许多人外出打工谋生。近年来,梅庄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头雁”示范带动作用,激发乡村发展动能,引领群众增收增效。
  2018年,梅庄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任党支部和6名村干部先后出资28万元,并动员全村40户无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20万元,村经济合作社注资60万元,开创了“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四位一体”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起村集体经济。在村集体经济“头雁”示范的基础上,帮扶单位协调争取产业到户资金17.44万元,带动68户村民跟着基地种植香菇。如今,梅庄村年产香菇150多万公斤,仅香菇产业一项,年户均收入3万多元。
  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梅庄村也变得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梅庄村的嬗变就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奋斗历程”的典型范例。
  说到村子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张勇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香菇产业发展力度,打响梅庄秦岭丹菇品牌,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农户发家致富。同时,借助包扶单位资金和技术等优势,争取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做好茶园改造提升300亩,发展种植油菜花海350亩,初步开启梅庄村‘菌茶油’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