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1992年到1997年 商洛坚持依山致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文章字数:1370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四大召开,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10月29日,地委对全区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作出具体安排,要求统一认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和脱贫致富步伐,全面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各项任务。
  1993年4月14日,地委、行署为进一步调动全区人民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加快富民步伐,提出对发展多种经营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集体“五荒”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独户或联户承包经营,承包期不少于50年,承包期内允许有偿转让;集体的荒山及荒芜的果园,允许租赁或拍卖使用。提出鼓励乡(镇)、县(市)范围内发展多种经营的具体奖励措施。
  1993年6月8日至9日,地委、行署召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总结会议。会议指出,商洛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从1990年8月开始,三年内共开展六期,全区近两万名干部深入农村,帮助群众更新思想观念,解决存在突出问题,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共新建村级企业1009个,新建绿色企业2052个,新栽板栗、核桃、龙须草等经济林木近20万亩,加速了全区脱贫致富步伐。在全区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修路、拉电、建桥等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
  1994年1月7日,地委、行署制订并公布《关于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规划》。《规划》提出,要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目的,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依山致富方针,“两个文明”一起抓、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使广大农民生活从温饱逐步达到小康水平,为完成两个“提前实现”战略任务作出新贡献。
  1994年6月30日,地委、行署印发《1994—2000年商洛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战略》指出,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是:面向市场,开发开放,依靠科技,双向发展。战略方针是:依山致富,兴林抓牧,治坡造田,开矿办厂,强化“两通”(交通、流通)。战略重点是:矿、畜、果、菌(食用菌)、林、药、桑。
  1995年8月20日,地委、行署发出《关于加快山地综合开发,发展主导产业的决定》,强调发展商洛经济发展潜力在山,优势在山,希望在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建设林特牧基地为重点,把山地开发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来抓,迅速掀起开发热潮。
  1995年11月13日,丹凤东河大桥正式通车。东河大桥于1994年4月开始建设,历时18个月。大桥全长304米,高30米,宽12米。大桥的建成,为312国道改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商洛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995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商洛察看灾情、访贫问苦,为群众送去党的温暖。
  1996年4月23日至24日,全区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实施农业产业化必须以山地开发为重点,以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为目标,以兴办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积极向龙型经营体制转变。乡镇企业发展,要认真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大上一批建材、药材、食品、加工等小型企业,放手发展个体和私营企业,做到多轮驱动,多轨运行,抓好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
  1997年9月4日,地委、行署召开大会,动员地直部门抽调三分之一干部深入农村基层,进一步落实扶贫攻坚到户,包抓优势产业开发,奋战3年,全面完成扶贫攻坚和山地优势产业开发任务。
  (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