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种下“金叶子”铺就振兴路
本报记者 余 婷 巩琳璐
文章字数:2760
  11月26日,洛南县石门镇花庙村的烟农们正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自家的烟叶,下杆、分级、称重、打包……如数将烟叶送至收购站交售后,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烤烟产业是我市的传统特色产业。烤烟产业的发展事关烟农切身利益,事关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稳规模、优结构、转方式、促增收”的烟叶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稳规模、稳烟农目标,全力推动技术和管理两大革命,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烟叶目标任务。据统计,今年全市共移栽烟叶7.9万亩,涉及烟农3248户;收购烟叶21.5万担,完成计划的102.4%;烟农收入2.94亿元,户均收入9.05万元;实现烟叶税收6464万元;上等烟叶比例62.82%,位居全省第一。
  烤烟产业现代农业化
  11月下旬,天气逐渐寒冷,在洛南县大部分的田野已经看不到庄稼的身影,忙完一年农事的农人们也闲下心来享受丰收的喜悦。然而,景村镇八一村的连片烟田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师傅正驾着大型深翻机在烟田驰骋,机器轰鸣中,烟农也操着锄头平整土地,为明年的烤烟种植做准备。一行行一排排深翻过的土块仿佛整齐的鱼鳞镶嵌在田间,使冬闲田野焕发出特别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进一步加快烤烟产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步伐,2021年,市烟草公司投入3900多万元加大设施设备建设,新建机耕道路28.6公里,水池30座,新能源烤房90座,购买烟夹1500套,田园管理机78台,自助式施肥起垄机20台,自助式移栽机10台。“我去年种46亩烤烟,今年集中连片种了66亩,烟草部门投资修建的机耕路、水池,让我们种烟变得轻松了不说,还省了钱。”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45岁的烟农杨学民告诉记者。
  为保障烤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援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镇安烟区确定“稳西扩东”的烟区布局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米粮、大坪等潜力优势区域。米粮镇光明村地处秦岭南麓中段,位于县城东片,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光照条件充足、土壤肥力充足,土地相对集中连片。2018年前这里没有种植烤烟,2019年依托烟区产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村“两委”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平台,种植烤烟150亩,2020年烟草公司投资172万多元为该村建设烟田机耕路4条8.4公里,修建水池9个800多立方米,改变了村上的生产生活条件,2020年烤烟面积增加到480亩,实现收入182.4万元,同时带动了养殖、加工等其他产业的大力发展。
  市烟草部门在完善提升行业省级示范社和3个“五好合作社”的基础上,拓宽了合作社服务职能,延伸了劳务服务,引领推动其他烟农专业合作社突破发展。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开展多元化经营,鼓励合作社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按照“互联网+”依托电商平台,开展有机肥、生物质燃料、手工编织、食用菌、蔬菜瓜果等项目加工和销售,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烟叶生产提质增效
  为保障烟叶生产提质增效,市烟草公司强力推进生产技术和队伍管理两项革命。在生产技术上,严格按照“不播3月种、不栽5月苗、不烤10月烟”的技术思路,将全市播种期调整为2月20日到2月25日,5月3日前全市烤烟移栽完毕。推行“三盯、三定、三落实”有效措施,加快采烤进度,10月5日前全面采烤结束。在管理革命方面,全面推广“双十星”管理,推行“双随机双公开”检查办法,将工作业绩与烟叶技术员的绩效工资深度挂钩,在各个关键环节结合月度、季度考核,严格组织检查,促进烤烟技术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烟田规范化管理水平、烟叶质量显著提高。
  同时,市烟草公司还以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双十星”管理、加快烘烤进度提高烘烤质量、上部4片带茎一次烘烤系列质量攻关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烟叶生产水平提高。“经过市烟草公司对烟农种植技术的指导和烟田的规范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烟叶质量和烟农的收入。”商州区板桥镇烟叶技术员冯刚程介绍,去年全镇种植烟叶1300亩,涉及李岭村、上河湾村2个村58户烟农,今年为政府创税110万元左右,烟农总收入57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9.8万元以上,烟叶产业带动农村闲置人员50人以上、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稳定的烟农队伍是烟叶发展的根基,稳定的烟田面积是保障烟叶产量的先决条件。面对烟农队伍老化、年轻人不愿种烟的实际,市烟草公司十分注重加强职业烟农培育,通过重点发展种植面积20亩至40亩的烟农、引导40亩以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举措,把生产计划向懂技术、善管理的适度规模职业烟农集中。市政府还下发《关于加强基本烟田永久保护推进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洛南县和镇安县高度重视,分别召开烤烟生产工作会,将烤烟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制定永久烟田保护方案,维持上年扶持政策不变,同时大力宣传烤烟收购价格上调5%的优惠政策及通过种植烤烟脱贫致富的典型,调动了各级各界积极性,促进了烤烟产业规模稳定发展。
  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柞水县杏坪镇联合村的李开富2002年开始种烤烟,到现在已有19个年头,是村里响当当的种烟能手,一年到头光是工钱就要发出去近两万块钱,脱贫户胡家学则依靠种植烤烟脱了贫。胡家学一家三口常年在外打工,看到乡亲们种植烤烟收入不错,而且国家还有补助政策,去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流转了30亩土地开始种植烤烟。“2019年种了30亩,收入上十万块钱,我们看收入还行,就又租了一点地,2020年就种了34亩,年年收入都比前一年多。”说起种烤烟,胡家学高兴地合不拢嘴。
  联合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烤烟种植规模一直上不去。近两年,村上多方争取资金200多万元,把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道路硬化了,而且还修到了田间地头和各家各户门口,烤烟产业从过去几户零散种植增加到现在30多户连片种植,真正成了“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有45户烟农,烤烟种植面积1046亩,带动就业300多人,是镇安县建成的除蒿坪、罗家营、益星、西河之外的烤烟千亩村。今年54岁的徐启户是青铜关镇丰收村5组村民,他和老伴今年种植的38亩烤烟,因汛情受到暴雨灾害的影响而有所减产,烟叶卖了18.6万元。徐启户是有12年种植经验的老烟农,孩子都常年不在家,他和老伴每年种烟面积都在38亩到40亩,去掉成本和各种费用,保守收入八九万元。
  洛南县三要镇紧盯“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生活富裕”目标,结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立足镇域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引导群众加大烤烟种植,稳步扩大烟叶种植规模。今年全镇种植烤烟1900亩,其中面积超过20亩的烤烟户达65户,仅烤烟一项收入可达7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富民产业。
  另外,今年以来,受灾害天气影响,我市遭遇多轮强度较大的暴雨、冰雹、大风灾害影响,16个种烟乡镇61个村730户烟农1万余亩烟田受灾,部分烟田成片绝收,烤烟种植户损失惨重。我市第一时间开展灾后救助,落实赔付保险资金790万元,向受灾烟农捐赠救灾款物120万元,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有效降低烟农损失,让他们收入有了保障,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