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防疫“专员”王民治
本报记者 方由朝
文章字数:1458
  防疫“专员”是山阳县城关街办葛条村村民对王民治的敬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70多岁的他还在工地打工,只为筹集防疫物资。两年来,他先后出资3万多元用于疫情防控,用一腔大爱守护村民健康。
  12月18日,记者在山阳县南新街一处建筑工地见到了这位72岁的老人。
  进入12月,王民治比往常又忙了许多,每天除了做好工地上材料统计、安全巡查外,还要用两三个小时登记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每当此时,工地附近的群众总会围到他的身边,“七嘴八舌”地询问:“我们要咋做,才能更好地避免感染?”对此,王民治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各人各家防疫,不给政府添负担。”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王民治开始统计全国和世界疫情防控防治信息,从没间断。至今,他用了80多本笔记本,书写字数200多万字。
  72岁高龄的王民治,为何还坚持打工?为何还坚持不停地宣传防疫知识?这源于他一直坚持做公益、献爱心的热情。
  两年前,在王民治70岁的生日宴上,儿女们都劝他“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他以“还要做公益”为名,不同意。最终,架不住儿女的劝说,相互妥协:他不在外出打工,但儿女们需给予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公益。
  就这样,王民治“安分守己”了2个月。2020年1月,王民治正在西安的儿子家中休养,新冠肺炎突然暴发,迅速蔓延的疫情让他揪心。不几天,他所在的小区因防疫需要被封了,这让失去自由的他很是不安。他想起“非典”时的情形,那时因生活所迫,忙于打工挣钱,没能为国家作一点贡献。
  现在有时间了,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王民治觉得把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疫情情况以及防疫措施用本子记录下来,用于宣传教育人们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这无疑是有效且可行的一种办法。
  2020年1月17日,王民治一次买来300多元的笔和笔记本,每天开始记录武汉和全国各地的确诊人数、境外输入人数、治疗措施、防疫措施等。几天后,他觉得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当让更多的人关心了解疫情。于是,从2月24日开始,他增加统计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数据,再把这些主要数据整理成顺口溜打印出来,贴在小区的阅报栏内,供小区群众参考。
  两个月后,王民治所在小区解封了,他实在过不惯清闲在家的日子,加上觉得仅在城市小区作疫情宣传远远不够,就想回到山阳,一边打工,一边宣传防疫知识。他对儿女们说,不在意挣钱多少,只要能为疫情宣传出点力就行。
  2020年5月,王民治再次回到山阳一处建筑工地,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来统计疫情数据。
  为了便于疫情宣传,王民治联系广告公司将自己围绕疫情撰写的30多篇打油诗、顺口溜以及统计的全国和世界疫情重点地区的数据进行喷绘,在工地的外围墙上张贴,每晚用大喇叭将打油诗、顺口溜及统计数据向路人宣传。
  在抗击疫情宣传中,王民治先后投入2.6万多元用于购买笔、笔记本和喷绘等各类用品。此外,他还在2020年3月,向山阳县医院捐款1万元。
  王民治对疫情的宣传和专注,别人无法理解。自打开始统计疫情数据以来,他把这当成每天必完成的作业,就是出门走亲戚、旅游,都要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笔。他说,唯有这样,才能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在大难面前,自己还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其实,防疫“专员”还有值得让人称赞的另一面,他在几十年的打工生涯中,自己坚持省吃俭用,却先后出资20多万元为村民拉自来水、修路和资助困难群众等。为此,他当选为2020年第四季度“商洛好人”。
  至今,印有王民治“商洛好人”照片的灯箱还挂在城区的街灯旁,在为夜行的人们照明。在山阳县城施工的那条街道,曾经的小喇叭定时播报新冠疫情的场景,也成了印在人们记忆中的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