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探访罗公碥
本报记者 南书堂 李小龙 杨 森
文章字数:2575

    人力开凿的会峪洞

    乾隆二十二年的罗公碥石刻

    与罗公碥同一区域的莲花山

    会峪河改道形成的良田上的现代农业种植园

    与罗公碥一江之隔的乐园村

  12月22日上午,在冬日的暖阳里,驱车来到商州区夜村镇,探访罗公碥、会峪洞和双惠渠,我们从诸多遗迹里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里,看到的是在党领导下,这里的群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换来的巨大变化。
  罗公碥距市区20公里,在乐园村的北面。丹江将村庄、田地与一座山脉隔开,又把两岸迥异的景象连为一体,画面颇具视觉冲击力。山是石山,与四周土山对比明显。罗公碥依山而凿,俯临丹水,逶逶迤迤五六里。
  罗公碥,原名铜佛龛碥,是商於古道商州城至龙驹寨段最为险峻的一段碥路。传说这里最早有三处石洞,当年唐代僧人一行铸造三尊铜佛,安置于此。
  历史上,这段碥路不足三尺宽,犹如在山崖上划了一条细细的长线。
  《商州志》记载:“郡东四十里有碥,最险绝。缘延半壁,仄径凌空。丹江绕其下,奔流激箭,危石狰狞水中,俯视黝黑。”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为解决行路难题,时任商州知州罗文思在官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捐银五百两,招募工匠,开山凿石,将碥路扩至七八尺宽。当年十月竣工,昔日绝壁变为通途,商旅往来者欢呼不止。为赞颂罗文思的善举,这条碥道改名为罗公碥。
  我们沿路寻找,没见到有“罗公碥”字样的石刻。倒是看到悬崖峭壁之上,点缀着不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洞穴,路边立碑介绍说是古崖墓遗址。随后来到对岸的乐园移民新村,几位正在晒暖暖的村民告诉我们,前几年连续阴雨,导致山体垮塌,罗公碥石刻也随之毁坏了。山壁上的洞穴,“中华民国”时期和更早时间里,是用来躲土匪的。
  “古时候的路很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家对这条路进行彻底改造,成为当时312国道的一部分,那时候车流不息,繁华得很。”74岁的村民党在民感慨地说。
  据《商洛地区交通志》记载,1969年12月,罗公碥段7.5公里的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
  “当时的夜村、会峪、杨源、乐园、将军腿5个生产大队300多人一起上阵,靠着锤子、钎子、架子车和少量炸药,硬是把路修出来了。”81岁的雷江水老人提起修路时的事,仍记忆犹新。
  “当时真是把苦吃了,每个大队修一段,钢钎、铁锤把多少人手都磨烂了,裹上破布,我们又继续干。”雷江水说,“最危险的地方、最困难的活,冲在前面的都是干部和党员。”
  历时一年,乡亲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开山凿石,将原来的碥道建成了通畅的国道。
  “现在有了新的312国道,也有通村通组路,这条路走的人少了,慢慢被废弃了。”雷江水感慨地说,“这段路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更有一代人的心血和记忆,希望政府能将它修复。”
  在罗公碥桥下,有一个长约百米、宽七八米、高三米左右的石洞,常年水流不断。当地人称会峪洞,是改造修建罗公碥这段公路时,当地群众齐心协力开凿山体,将山另一边的会峪河通过隧洞改道过来,修建了近600亩的良田。
  “当年粮食匮乏,地就是大家的命呀!5个大队都参与了这个工程,大家积极性很高,后来各大队都分到了不少耕地。”66岁的金勇民曾是一名乡村教师,虽然未亲身参与,但经常听父辈们念叨。
  走进洞子,只见两边及头顶洞壁上无一例外地凿刻着细密的斜纹,状若虎斑,可见全是人力开凿,其难度可想而知。
  会峪洞引来的会峪河水喷涌而来,轰隆有声。水过石穿,现已出现一米多深的沟壑险潭,千姿百态,蔚为壮观。激流一路破石奔流,注入丹江,形成了巧夺天工的美景,成为商州网红打卡胜地。
  这美景的背后,是当地群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辛勤付出。
  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当年会峪河改道后造就的良田。现在这里建成了集中连片的葡萄园,旁边还有一座现代化白灵菇农业产业园。一朵朵洁白的白灵菇升柄展伞,长势喜人。这是西北地区首家利用先进专利技术、工厂化规模生产白灵菇的项目,也是国内首家工厂化冷房全天候生产白灵菇鲜品的项目。
  当年一代人的拼搏,惠及的是子子孙孙。
  同样的壮举还体现在当地修双惠渠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群众靠天吃饭,种下粮食只能听天由命,产量很低。当时各地都在修建灌溉渠,夜村人也不甘落后,在山腰上凿出了一条生命渠。
  “目前罗公碥、会峪洞和双惠渠,连同这一区域的漕运终极码头遗址、王陵古城遗址、元建寺遗址、上雒古城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以及形象逼真的星星洞、莲花山、九龙山、夹脚峡、十八弯、千尺涧、一线天、二指山、狮象山、佛脚印、无字壁、木鱼山、古石窟等自然奇观,都已被纳入区上正在规划的莲花秘境丹霞奇观景区。”商州区文旅局局长张高彦说。
  岁月流逝,历史长存,精神赓续。
  “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继承和发扬当年修建罗公碥、会峪洞和双惠渠战天斗地、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干群一心、齐心协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夜村镇党委书记江建军信心满满地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说起商州夜村的罗公碥、会峪洞、双惠渠,我们并不陌生,又一次走访,仍很激动。看到那里留下的一处处人工开凿痕迹,倾听当年建设者们的深情回忆,深受洗礼。
  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那一代人充满英雄主义的豪迈激情,那种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闪现在我们眼前。
  相比红旗渠那样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这里凿山修路、改河造田、引水灌溉的工程规模要小一些,但同样体现的是,面对困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党组织一声令下,干部群众宁愿苦干也不苦等,宁愿以眼前的苦也要换来长久幸福;同样彰显的是,面对资金缺乏、物资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诸多困难,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精神意志和强大力量。
  那个时代铸就的红旗渠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参与罗公碥路、会峪洞、双惠渠工程的建设者们,也是这一精神的共同铸造者。先辈们拼出的业绩、留下的壮举,我们至今还受益无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目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面临的技术落后、物资匮乏等困难,克服这些困难,那一代人用的是不折不挠的“死磕”。而今,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更大、要求更高,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将更多,战胜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仍然要发扬那一代人的奋斗精神,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里汲取丰富的营养。
  当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一都四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像修建罗公碥路、改道会峪河那样,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低调务实不张扬,实干苦干加巧干,努力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