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好书不厌百回读
白 璐
文章字数:1307
  苏轼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人们根据诗意提炼出了“百读不厌”这个成语,而我对《水浒传》的痴迷就到了百读不厌的地步。
  小时候没有机会读课外书,偶尔听到同学们谈论梁山好汉时,我只能一脸茫然,因为除了课本上学过的武松打虎外,我对《水浒传》一点儿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宋押司是何人。这种尴尬的经历让我对《水浒传》产生了阅读期待。读师范时,学校里有图书可以借阅,我平生第一次借书便借了本《水浒传》,就有同学笑着问:你没读过《水浒传》?我一下子涨红了脸。
  说实话,第一次读《水浒传》时,确实有点儿囫囵吞枣,总想着只要记住108将的大概事迹就行了。用了两周多时间生硬地读完了《水浒传》,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发觉自己对梁山好汉根本就对不上号,甚至有张冠李戴现象。于是又重新阅读了《水浒传》,这一次还专门做了读书笔记,对108将的姓名、江湖称号、梁山座次、主要事迹等进行了罗列,后来逢人谈论《水浒传》时,我也能插上一两句话了。
  2003年秋季起,新课标开始实施,先后有十多种版本的教材进入了公众视野。我执教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就有《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节选自《水浒传》。为上好这一课,我第三次阅读了《水浒传》,着重研读了与林冲相关的所有内容,并翻阅了大量教学资料。我发现,《水浒传》的语言非常明快洗练、生动传神,有时仅用寥寥数语,便能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有这样一句话:“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这句话看似闲笔,却用得十分巧妙,充分刻画出了洪教头的狂妄自大,也容易给读者造成悬念,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反衬出了林冲武艺高强,真人不露相的特点。凭借着对《水浒传》的研读,我先后撰写了《走近林冲识英雄》,《洪教头脱衣耍棒为哪般》等论文,均在国内小学生报刊发表。
  近年来部编版教材重新一统江湖,四大名著章节选入了小学语文教材,小时候学过的《景阳冈》课文就赫然在列,为了深入了解武松的性格命运,我又第四次重读《水浒传》,这一次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了《水浒传》塑造人物的魅力,正如金圣叹所言:“水浒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教学时,我除了向学生提出主要问题外,还抛出了“武松是自愿打虎的吗?”“武松看到官府告文时为什么要自言自语?”一堂课下来,学生们除了对武松的机智勇敢、武艺高强有所肯定外,同时对于武松“好面子”“粗鲁”等问题争论得非常激烈。随后,就有许多孩子开始了《水浒传》阅读之旅。
  由于所从事工作的原因,我深知阅读是写作的源泉,由于写作需要,我又第五次读起《水浒传》来,竟发觉越读越有味,愈读愈精彩。除了书中波澜壮阔的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荡气回肠的文字令我着迷外,我更关注起英雄人物的身世遭遇、命运浮沉来,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我想说:好书不厌百回读!因为经典名著,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用不同的生活阅历去读同一本名著,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甚至会发现以前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内容,会重新进入我们的视线,甚至之前的一些看法和感悟都会被重新刷新。当然了,每次重读经典,我们也一定会有全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