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年俗 催生消费热点
本报记者 王 倩
文章字数:1692
    造型多样的电子灯笼销售火热

    为花馍“点红”,期盼生活红红火火。

    元宵生意火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因有圆满之意,所以很受人们重视,最常见的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节”前夕,记者走访发现,与传统年俗相关的商品成消费热点。
  传统元宵受欢迎
  元宵佳节,我国有北“滚”元宵、南“包”汤圆的习俗,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记者在市区走访发现,和口味众多的汤圆相比,传统手工元宵更受欢迎。
  2月9日,记者来到市区东环路一家售卖传统手工元宵的店铺,门口的小桌子上摆放着按斤包装好的元宵,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
  “糯米粉是用石磨子磨出来的,经过多次滚动后,元宵的皮格外黏软有弹性,吃起来口感好,很受大家喜爱。”店铺老板邵英敏说,“店铺开了30多年了,每年加工的元宵在十五前就售空了。最好的时候,一天卖近1000斤,大家排了十几米队抢着买。”
  “传统手工元宵,纯素油制作,无添加剂,五仁馅料营养丰富,欢迎大家前来购买……”在市区州城路一家老字号元宵售卖点,音响里重复播放着宣传语。店主李淑玲说:“我们家的元宵有自己的商标,最大的特点就是传统五仁馅料用的是植物油,再加上严格把控原料,吃起来健康,元宵销量特别好,我们两个店雇了十五六个人都忙不过来,每天卖五六百斤不是问题。”
  造型各异灯笼热销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户户点红蜡、挂红灯等习俗。在商州、洛南等地,还有舅舅给外甥“送灯”的习俗。“送灯”就是送灯笼,还要配上蜡烛,有前途光明、幸福美好等寓意。
  传统习俗里,舅家送来灯笼后,要一连三个晚上点亮灯笼,正月十四晚点的叫“起灯”、正月十五点的叫“观灯”、正月十六点的叫“完灯”。因为习俗的传承,刺激灯笼成了节日市场的热销品。
  2月10日下午,在市区文化广场灯笼售卖点,各摊点前围满了选购灯笼的人。生肖灯、传统纸灯、玩具灯、卡通灯……各种款式和造型的灯笼一应俱全。摊主易女士说:“近几年销售的灯笼都是电子灯笼,安全也环保,以卡通造型配合音乐的电子灯更受孩子青睐,一般售价在20元至40元。每年就靠这个时候卖灯笼,现在人的生活好了,很多人都会给孩子买灯笼,图个喜庆和开心。”
  电子灯笼受宠的同时,传统手工花灯也受欢迎。在洛南县灯笼市场,五颜六色的花灯显得格外耀眼,具有动物元素的造型灯深受小朋友喜爱,也有不少市民更喜欢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灯。
  摊主喻红军说:“我售卖的老虎、兔子、小猪佩奇、飞机等造型灯都是家里老人手工制作的,从染纸、破篾、扎骨架到成型,要经过近十道工序,最后安上轮子,再拴一根绳子,可以拉着跑,由于造型讨巧可爱,销量一直很好。最近几天是销售高峰,差不多一天要卖100多个。”
  手工花馍走俏市场
  正月十五前,人们给孩子送灯时,还要一同送去看灯馍。我市各县区的习俗略有不同,商州的看灯馍一般送“尾巴馍”或者“鱼形馍”,三年送满。洛南县习俗则是第一年送一对“鸡形馍”,第二年再加一对“鱼”,到了第三年必须有“鸡”有“鱼”有“葫芦”。人们在为孩子点灯时,把花馍放在旁边与灯笼相伴,人们也就把这类花馍称为灯馍,象征着吉祥如意。
  市区东街的一家馍店一进入腊月就格外忙,到了正月十五前,花馍就占了主场。店里的销售人员说,他们的花馍主要以“尾巴馍”和“鱼形馍”为主,最近每天要卖200多个。
  王小玲的花馍店位于洛南县人民广场附近,她制作售卖洛南传统花馍有10多年,办理了营业执照,还注册了商标。每年正月十五前也是她最忙的时候,自家三口人忙不过来还得雇人。2月11日,记者来到王小玲的花馍店时,院子里的蒸笼摞得有一人高,袅袅蒸汽散发着清甜的麦香。屋内,王小玲和丈夫及母亲正在专注地分条、揉捏、压花……期间,王小玲的手机不停响起,不断有人打电话订花馍。
  当天早晨不到11点,王小玲已蒸了30笼花馍。“看灯的‘鸡、鱼、葫芦’,还有孩子的周岁馍,以及寿桃馍,啥都能做。元宵节前主要以‘灯馍’为主,一天要做近200个。”王小玲介绍,花馍一般都是提前两三天预定,最近他们都是半夜三点就开始做了,一直忙到深夜,就这订单还是接不过来,有时还有丹凤、商州的人打电话来预订。